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遭市民质疑:主席的耳朵怎么只有一只

0
分享至

前言

经过周令钊先生的日夜赶工,庄严的毛主席画像终于绘制完成,他们终于呼出了一口气。可画像刚一挂上,北京市民们就纷纷有了质疑的声音,“为何毛主席的耳朵只有一只呢?”

后来渐渐的有人说“只能看到一只耳朵在某种方面上意味着毛主席偏听偏信,怎么能这样画呢?”

而且画像中毛主席的眼角是向上的。显得过于高傲,不符合毛主席一贯的亲民形象,这样的画像怎么能挂在天安门上呢?



当时距国庆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新的毛主席画像也到了该悬挂的时候。为何偏偏在此时出了这么大的岔子?这下子周令钊可急坏了。

周令钊并非新手了,开国大典时的毛主席画像就是周令钊所精心绘制的,当时还让聂荣臻元帅拍案叫好,直言这简直就像毛主席上了画像嘛。

周令钊不仅制作多幅毛主席画像,曾经也是团徽国徽八一勋章以及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曾经年少时期被徐悲鸿邀请入中央美院学习。在抗战时期他的画笔成为了最亮眼的存在。

可是为何这样的周令钊在这一幅画像上翻车了呢?而关于这一幅毛主席画像最后又如何处理呢?



周令钊

2018年9月27日晚,为了迎接国庆,一辆货车和一辆吊车从洞中驶出。将毛主席画像撤下,再换上新的,整个时间花费一个小时左右,这一幅画毛主席画像长6m,宽4.6m,重1.5t左右。

可以说是一个无比硕大的工程。而说到这一幅画像,这必然要牵扯到毛主席标准像,建国以来一共有过四幅,毛主席标准像,而其中四幅标准像都是由同一个人修改选图和制作的。



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毛主席标准像一说,自建国以来都不存在,直到有一幅毛主席和斯大林的照片的出现,这才引发了毛主席标准像的制作。

而毛主席标准像的制作者究竟是谁?为何毛主席与斯大林的画像引发了毛主席标准像的制作?为何每逢国庆便要重新悬挂毛主席画像?

而关于大众对毛主席只有一只耳朵的探讨,最后周令钊又是如何解决的?



开国大典的毛主席像

1949年2月,当时北平和平解放,为了庆祝此项重大事宜,当时中央决定在北京天安门上悬挂毛主席画像。

在这一值得庆祝的节日里,当年的毛主席画像以及聂荣臻元帅,朱德元帅以及叶剑英元帅等人的画像纷纷悬挂,人们对此反响良好,充分感受到了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们进步的美好愿景。

慢慢的,在天安门悬挂毛主席画像,变成了一个历史传统。



后来在开国大典前,在当时1949年九月,中央决定在天安门上悬挂毛主席画像。可是当时时间紧迫,时间已经不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寻找到优秀的画手,并让其制作完美的毛主席画像,可以说非常困难。

当时这一任务就交到了当时有名的快手画家周令钊身上。周令钊昔日是团徽,国徽以及81勋章以及部分人民币绘图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可以说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画家了。

而且周令钊历来有着美术界的战斗英雄之称,他的一支画笔在抗战时期,在枪林弹雨里都能丝毫不颤抖,精心的绘制战斗画像,以画笔为武器,为战斗服务。



周令钊

曾经在那次813事变中,一颗榴弹击中了他的身体,让这一位画家险些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最后,周令钊凭借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

在抗日战争受伤的他继续用自己的画笔绘制图像,在那枪林弹雨的时代,在那流血牺牲的时代。他的一双文人之手不知绘制了多少幅图片,也不知经历过多少险象环生的生死存亡时刻。

在抗战结束后,当时徐悲鸿邀请周令钊来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深造,徐悲鸿非常惊叹于周令钊的美术天赋以及绘画技巧,希望他在中央美术学院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徐悲鸿

事实证明,周令钊果然没有让徐悲鸿失望,周令钊的美术才能绘画功底在中央美术学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也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快手画家,以独特的画风以及快速的绘画方式闻名。

这一次开国大典前,之所以选定周令钊为毛主席制作天安门前的画像,则是因为周令钊之前就有过多次为毛主席绘画图像的经验了,可以说是毛主席的御用画师了。

当时周令钊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使身为快手的他也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因为事关毛主席画像所以不容有差。



落后技术下的奇迹

制作巨型画像,当时的技术条件与现在截然不同,当时只有着极小的毛主席照片,要将小小的照片放大数倍,制成长6m,宽4m的画像,可以说,只要稍稍微哪里出了问题,便会导致画像的失真。而且当时技术水平的落后并没有现在的放大技术,他们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

但是这还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一开始的选照片环节,因为但凡的照片选的不好,那么将会导致前功尽弃的结果。

万一照片中途出了问题,最后画到一半儿,或者是说绘画结束才发现照片选的不好,那一切只能从头再来,可是当时的时间已经远远不够了。

所以这一次选照片他们只有一次机会,他们必须选择清晰的照片,必须选择能够体现毛主席形象的照片,必须能够挑选出符合开国大典这一庄严场合和喜庆气氛的照片。



当时大家可是伤透了脑筋,当时毛主席本人还亲自帮忙选照片,当时周恩来和毛泽东主席纷纷出主意,提建议。

经过大家的一致认定,最后照片选择为毛主席参与北平和谈的时的一张照片,当时看到这一张照片,周令钊拍手叫好,因为这一张照片很清晰,表情也异常生动,能体现毛主席的形象。

而且此张照片寓意也很好,涉及到北平的和平解放,对未来,对新中国成立有着更加美好的祝愿。



照片选好了,接下来变到了艰难而繁琐的制作程序了。

为了将小小的照片制成巨大的画像,当时小小的绘画团队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极其巨大的工作量。

当时周令钊还找来了自己的妻子,他们两个人将那幅小小的毛主席照片打上格子,制成一个个小方格,而他们每天只放大一个小方格,那这一个小方格他们需要做到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而且因为涉及到连贯性,所以但凡开工,就不允许停下,否则前后的不一致极有可能导致最后画像结合起来的失真。

一个个小方格,一个个放大,一个个制作。同时为了精准而敬业的完成此项工作,他们将一个脚手架直接放在了天安门前,这个脚手架有六米多高。



为了完成这一幅画像,他们需要不断的爬上爬下,当时有人感叹“制作这一幅画像,画工倒在其次,排在第一位的其实是体力呀。”

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他们坚持了20多天。

最后临近完工,周令钊却开始担忧恐慌了起来,因为他见到毛主席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担心自己画的不像,可又无法辨别。

幸运的是当时聂荣臻元帅开始来“验收他们的劳动成果”,一看就拍手大笑道“这不很像吗?简直就像毛主席到画像里面去了。”

尽管像是像了,可是聂荣臻元帅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便是风纪扣的问题,聂荣臻元帅说因为当时是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这一幅照片以及画像上毛主席的风纪扣是解开的,可是在真正的开国大典上是需要系上的。



当时周令钊立马连夜修改,可修到一半儿时,周恩来总理却提出了另一个意见,那便是当时很多的领导干部反映,画像下面的字是为人民服务,可是大家却看不清,比较模糊。

如果将字体放大呢会影响画像的效果。所以中,所以最好还是要将这些字全部去掉。

当时据开国大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大家连夜加工,以最为严谨的态度重新修改这一幅画像,终于成功完工。

当时在开国大典上,周令钊在天安门城楼下观看了整个过程,当望向那一幅毛主席画像时,心中十分骄傲,那是他们夜以继日,奋斗努力,呕心沥血的成果。



但是针对此事,周令钊还感叹到,“若是当时能有一副照相机记录下当时工作的场景,那就太好了。”



制作画像的难题

一开始毛泽东主席的画像是每逢国庆节期间才挂,后来到60年代以后做出新的决定,那便是长期悬挂,后来也便有了新的规定,便是每逢国庆节换一副新的。

因为当时的染料问题,经受长期的日晒雨淋,经常会变色,所以不得不每年画画一副新的。但当时一开始所选择的染料是两毛钱一管儿的。

后来经过几位画家的讨论,了解到当时市面上有一副新的叫“中国银珠”的染料,这一种染料6毛钱一管。

可是因为染料极为稀少,有的时候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后来还是因为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质,当时中央方面提供了相关的中国银珠染料,也让这一问题得到了更好的处理。

而且当时绘画的底板是采用铝合金的,所以每逢下大雨之时,有时都会出现翘边的现象,所以但凡遇到此种天气,便要做好重新换一幅画框的准备。



而且当时画布也有着极其严重的问题,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巨大的画布,所以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凑在一起的,就很容易导致连接不平,所以有棱子让面部显得不柔和的问题。(后来与哈尔滨亚麻厂进行合作。这一问题才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和处理。)

当时这几位绘制毛主席画像的画家为了更方便他们的创作,为了节省时间,当时那就住在了天安门城楼后面的一间画室,画室是临时修建的,非常的仓促。

其实就是简单的用铁皮围起来而已,而房顶则是玻璃的。

因为他们在里面绘画创作,极其考验光线问题,而且尤其是室内的光线如果与室外的光线不一致,非常容易导致画像的失真,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不一致。



同时他们也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具是一个咔吱咔响的木质的梯子,甚至所谓的板凳等都是自制的。

工作环境异常的简陋,而他们就在这样的小画室里日复一日的重复着严谨的工作,庄严的完成毛主席画像的绘制。

当然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不用所谓的中国银珠,有了耐低温防水的材料,而且画框翘边的问题也不用再担心有着航空研究院所以专门研制的材料。

可当时为何在天安门画像开国大典这一幅天安门画像完成的极为出色的周令钊会在1967年那一次重新绘制毛主席画像时出现了这么大的失误呢?



周令钊的失误

原来当时他们的毛主席照片没有选好,他们犯了一个地基不稳,全盘倒塌的重大错误。

当时他们选的照片,类似于毛主席的一张侧面像,只露出了一个耳朵,后来经过照片的放大变成巨幅画像之后,这种缺点越发明显。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当时的技术落后问题,要将照片一下下的放大,而人手又过于庞杂,很容易在其间出现问题。

另一原因便是他们其实是站在脚手架上绘制的,他们所处的视角与大众的视角不一样,所印入眼帘的毛主席画像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他们所忽视的一点。



后来他们以最快的时间紧急拆除了画墙,重新加工绘制,这次他们重新精挑细选了毛主席照片。然后在经过无数次的讨论,无数次的重新制作,最后再一遍遍的检查。在不同的视角进行观看,终于制作出了完美的毛主席画像。

提到毛主席画像则不得不提到毛主席标准像,我国一共有过四版毛主席标准像,这都是其中这都是陈石林制作的。

直到1950年前,我国都没有过毛主席标准像,直到1949年12月,美国方面公布了一张斯大林和毛主席的相片,其中斯大林是一副元帅的衣服,显得威风凛凛,而当时毛主席的照片是延安时期的,穿着土布衣服则显得比较老旧,这可急坏了当时的萨空了(别名:艾秋飙。)(中央新闻摄影局局长)



萨空了像当时的胡乔木提议给毛主席制作一副新的标准像。

可在大家给毛主席照相的时候却出了岔子,这一些摄影师们第一次见毛主席,所以心理较为紧张,而且当时所选的拍摄时间并不是很合适,当时的光线也不好,所以拍出的照片并不理想。

就当大家想要再重新为毛主席照相时,因为毛主席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几乎抽不出时间了。

就在萨空了焦头烂额时,无意间翻起了一幅画册,在画册上无意间看到了一张肖像,后来萨空就灵机一动,他想既然毛主席没有时间,他们为什么不选一张毛主席的照片,进行重新的加工作为标准像呢。

可是想要制作这样的毛主席标准像,尤其需要人才,当时萨空了选中了当时在南京影像公司工作过,同时又在香港修改制作过毛主席标准像的陈石林。



陈石林当时在数百张照片中选择选中了其中一幅毛主席会见劳动模范和英雄人物的照片。

并将其进行修改和加工最后制成了极其完美的毛主席标准像,2000年以前,后来的二十元和100元硬币上的毛主席照片都是根据这一张毛主席标准像而来的。

后来陈石林陆续制作过四版毛主席毛主席标准像,而有关毛主席一只耳朵的那一幅画像,后续陈石林也接到任务,便是重新制作一副毛主席标准像。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模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蜉蝣说
蜉蝣说
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3316文章数 1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