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好皇帝的标准

0
分享至

文/高远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生前受人拥戴,死后亦受人称赞,几无诟病,口碑极佳,他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刘秀,西汉皇室后裔,南阳蔡阳人(今湖北枣阳人),公元前6年出生,公元22年与大哥刘縯带领家乡子弟兵起兵反对王莽政权,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后来又经过大概十二年的战争,先后消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西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的政治局面,重新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完成了统一大业。此后,刘秀励精图治,休养生息,让战后疲弊的国家恢复了生机活力,史称“光武中兴”,公元57年去世。

在完成统一大业和建国后的建设事业过程中,刘秀展现了他杰出的才能、高超的智慧和良好的个人品德,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好皇帝的标准。具体表现在有理想、有目标、会用人、豁达明智、为人宽厚、以柔治天下等方面。


刘秀像: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东汉开国皇帝,为人宽厚,为政宽和,主要功绩:一是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中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二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东汉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全面的基础。无论从个人道德,还是从政绩来讲,刘秀都是后世人们心中好皇帝的一个标准。

1

刘秀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这是他之所以能在群雄割据中脱颖而出,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原因。

当然,我们说刘秀有政治目标,并不是说他一出生就有帝王理想,而是在于他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从未动摇,而是一步一步坚实践行,最终获得成功。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刘秀反倒多被人认为没什么大志向和大本事。

起兵之前的刘秀,和当时普通的地主家庭出身的人一样,种地、做小买卖、读书求学。刘秀好种地,也种得好,史书上记载某年南阳地区闹旱灾,别人家没收成,唯独刘秀种的地收成很好,可能是他采取了什么别的灌溉手段吧。但他的种地行为却遭到了大哥刘縯的嘲笑,认为这不是大丈夫应该做的事情。刘秀还做过小买卖,在长安求学的时候,他和同学共同凑钱买了一头驴,租给别人赚钱,以补贴费用不足。有一段时间,他因为大哥刘縯的朋友惹上了官司受到牵连,躲在新野二姐夫邓晨家里,但他没有闲着,而是做起了贩卖粮食的小生意。

除种地和做点小买卖之外,青年刘秀还在京城长安读过太学,在这里他认真研读了《尚书》等经典典籍。刘秀好学问,在中国帝王中是出了名的,即便是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稍有空暇,他也有兴趣与手下的博学之士们讨论学术问题,与刘秀同时代的马援将军就说他学问很好,毛泽东主席也曾评价刘秀是最有学问的皇帝。

长安求学期间,有一次刘秀在街上看到负责京城保卫工作的官员执金吾出巡(执金吾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卫戍部队司令员,同时负责皇帝的出巡仪仗事宜),车队威风,心里羡慕,于是感叹道:“使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志向听起来确实不大,比起项羽看见秦始皇出巡队伍感叹“彼可取而代之”、刘邦感慨“大丈夫当如此”来实在是有点寒碜,相当于现在一些年轻人“找个好工作、买辆好车、娶个美女”的人生理想,甚至还有些虚荣的意味在里面。阴丽华是新野地区有名的漂亮姑娘,而且善良、聪明、贤惠,刘秀常去二姐夫邓晨家,听说有这么一位美人,心向往之。著名的昆阳之战之后,刘秀果然娶了阴丽华做妻子。阴丽华嫁给刘秀的时候,刘秀虽然因昆阳之战有了一点名气,但大哥刘縯却被反莽盟友更始帝刘玄所杀,他自己也身处险境之中,阴丽华在这个时候嫁给他,表明了她愿与刘秀患难与共的决心。刘秀与阴丽华成亲后不久,就与之分离,到河北发展自己的势力去了,为了获得当地豪强的支持,他又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刘秀称帝后,想要立阴丽华为皇后,但阴丽华识大体拒绝了,因为郭圣通当时已经为刘秀生了儿子,并且和刘秀的一帮子文臣武将共过患难。不过十几年后,刘秀还是废了郭圣通的后位,立阴丽华为皇后。阴丽华的确贤明豁达,依旧厚待郭氏一家子。汉明帝继位后,阴丽华为皇太后,明帝后宫中有一位阴贵人,是阴丽华家族的人,但阴丽华却立才德出众的马援之女为皇后,哪怕她一直没有生孩子,即明德马皇后,马皇后对明帝和章帝时期的政治有着深远影响,被史家称之为“千古贤后”。

当刘秀开始起兵反王莽之后,他和大哥刘縯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复高祖之业。意思就是以西汉皇室后裔的身份,重新恢复汉室,也就是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要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而且并不是耍耍嘴皮子做做标榜,而是真的就去干了。这一点是刘秀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拿他和当时的诸豪杰做一下对比。刘玄,亦是西汉皇室后裔,在起兵反莽的各派力量中,他最先抢得先机,被绿林军拥戴称帝,建立了更始政权,史称更始帝。但刘玄并没有什么政治理想,虽然他势力发展比较快,后来还进了长安,但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建国立业的规矩,有时上朝竟问手下将军:你们今天抢了多少东西啊?完全一副绿林好汉的作派。更重要的是,更始政权迅速开始了腐化堕落,所以在进入长安一年之后,就被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赤眉军赶出了长安。赤眉军虽然也立了一个名叫刘盆子的人做皇帝,但走的依旧是更始政权的老路,毫无规矩,众将领整天争功,甚至拔剑相向,内乱不止,地方上献给刘盆子的贡品,往往没到皇宫,就被手下人分光了。反观刘秀,他的做法与刘玄和刘盆子截然相反,在他还没有独立发展、而是在更始政权里担任“行司隶校尉”这个官职,去洛阳替更始政权整修宫室、为迁都做准备之时,就很注意确立规矩,从官员配置及工作安排,甚至衣着打扮,都按照西汉王朝的制度实行,这对于长期供职于汉廷并熟悉汉帝国往事的“三辅吏士”来说,觉得十分亲切,他们在感慨“复见汉官威仪”的同时,又对更始政权中一些将领的农民习气加以嘲笑。

再来看割据西南的公孙述,公孙述在西汉末年曾做过郎官,熟悉汉家皇帝的礼仪排场,出行总爱按照汉家皇帝的规矩办,但他的这种做派,与刘秀注重恢复“汉官威仪”有本质的不同,刘秀的做法,从根本上讲是服务于恢复汉室、重统天下这个终极目标的,而公孙述偏重于自我作秀和自我满足。公孙述于公元23年在成都称帝,比刘秀称帝还早两年,不过他的称帝,多少有些及时行乐的意思在里面。称帝之前,有一次公孙述梦见自己只有十二年的皇帝命,但他的妻子却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是当皇帝。意思是当十二年皇帝已经足够了,于是公孙述就决定称帝,称帝后立马给自己的儿子封王,终究不是能成大事的人物,后为刘秀所灭。陇右集团的隗嚣,虽然割据一方,但这位读书人,只想着做“西伯”周文王,在刘秀与公孙述的夹缝之中求生存,终究也为刘秀所灭(关于公孙述和隗嚣的事迹,本刊本期《马援的选择》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讲述,读者可参考阅读)。

2

刘秀身上有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气质。这话听起来挺玄乎,但事实就是的确有一些人,他们的身上有一股磁场般的力量,能将一些优秀的人团结在一起,不畏艰难,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刘秀就是这样的人。

讲一个刘秀起兵前的故事。有一次,刘秀跟随大哥刘縯、姐夫邓晨到宛城和人喝酒,大家说起了当时流传的一个图谶,图谶说“刘秀当为天子”。在座者中有人问:“说的是国师刘秀吧?”这里的国师刘秀即刘歆,他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原名刘歆,后改名为刘秀,此时正是新莽王朝的国师。在座的人问那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嘲讽刘歆,但眼前在座的这位刘秀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说的不是我呢?”大家笑了起来,认为他在开玩笑,只有他的姐夫邓晨没有把这当作说笑的戏言,一直惦记着,有一次他忍不住问刘秀: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难道不认为那图谶里的话会在你身上应验吗?刘秀却只是对姐夫笑了笑,什么话也没说,依旧做他贩卖粮食的买卖。实际上,这时距离刘秀起兵已没多长时间,估计他心中早有主意,只是不愿意多说罢了。

邓禹,早年与刘秀相识于长安,他认为刘秀是一个有大理想、能做大事的人,更始政权建立后,有多人推荐邓禹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刘秀到河北发展之后,邓禹去见刘秀,刘秀对他开玩笑说:我现在手下有了封官的权力,你赶过来,是不是想要做官呢?邓禹很严肃地对他说:不愿也!只希望你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以效绵薄之力,从而可以名垂青史。两人彻夜长谈,邓禹替刘秀分析了天下大势,明确了夺取天下的战略,犹如诸葛亮之于刘备。

王霸,曾带着几十名宾客一起来投奔刘秀,但当时刘秀的情况很艰难,慢慢地那些宾客都离开了,但王霸一直没走,刘秀感慨着说出了千古名言:努力!疾风知劲草!

还有耿纯,刘秀刚到河北时与之相交,一见如故,耿纯带着家族中一家老小跟随刘秀,后来怕家族中有人动摇,一把火把自家的房子家产全烧光了。这些人都是在刘秀“革命斗争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面跟刘秀走的,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们看到了刘秀是有理想有目标的人,跟着这样的人做事情,有前途,有价值,心里也舒坦。

刘秀既有理想,又有目标,所以他做事情,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比如,对失去民心,不利于自己形象的事情,坚决不做。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刘秀刚到河北发展之时,赤眉军在此力量颇大,这时有一个名叫刘林的人来投靠刘秀,说破赤眉军很容易。刘秀问他有什么法子,刘林说赤眉军现在黄河以东,挖开河堤就能淹死他们。问题在于放水淹赤眉军,也会把老百姓也淹死,所以刘秀听了刘林这个主意,再没有说什么,刘林讨了个没趣,走了。

在征讨公孙述的过程中,刘秀手下大将吴汉打败公孙述进入成都,为了报以前的失利和损兵折将之仇,吴汉杀了公孙述的妻子,还对一些降将也满门灭族,放纵士兵进行掠夺,刘秀闻讯后大怒,重责吴汉,同时他派人安抚成都的老百姓,优待甚至重用一批蜀中降将,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

3

刘秀有大智慧,表现在性格深沉、深谋远虑、大勇若怯。

刘秀和刘縯起兵后,他们率领的队伍被称为舂陵军,由于力量微薄,与当时活跃在湖北境内的绿林军实行了联合,称之为汉军。刘縯为人性情豪爽,作战勇敢,在汉军里威望很高,此时有人建议刘縯称帝,刘縯也很想当皇帝,但绿林军的人不答应,昆阳之战前,他们立了刘玄为皇帝,建立了更始政权,这引起了刘縯和他的部下的不满,双方多次发生矛盾冲突,但当时双方的主要敌人是王莽,因此没有公开翻脸。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后,王莽政权行将崩溃,刘玄就想找机会杀掉刘縯,刘秀觉察到了这种危险,多次提醒刘縯,但刘縯不听,反而对刘秀说:他们经常这样,何必大惊小怪呢。刘縯手下有一名将军名叫刘稷,作战勇猛,但脾气暴躁,得知刘縯没有被拥立做皇帝,就说:我们起兵,本来是要拥立刘縯当皇帝,现在更始帝是个什么玩意儿呢?这话传到更始帝刘玄那里后,他故意给刘稷封了个带有侮辱性质的名号:抗威将军。刘稷抗命不接受,更始帝下令杀掉刘稷,刘縯全力抗争,更始帝将他一起杀了。

刘縯被杀时,刘秀没有在更始王朝当时的都城宛城,而是在外地办事,得知兄长被杀的消息后,他赶回宛城,向更始皇帝请罪。他不谈自己在刚刚过去的昆阳之战中的功劳,也不替刘縯服丧,谈笑自如一如平常,还娶了阴丽华为妻子。他的种种行为,竟然瞒过了更始皇帝,还让他觉得内心有所愧疚,为了对刘秀有所补偿,更始皇帝封他为武信侯,后来在迁都洛阳之际,还封了他一个“行司隶校尉”的官职,让他为迁都洛阳去做前期准备工作。刘秀在洛阳办完迁都的事情之后,更始皇帝又派他去河北收拾那里的割据势力,当然,没有给他派兵和拨粮草,只给了一个大司马的空头衔,有让刘秀去河北自生自灭的意思在里面,但对于刘秀来说,这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从此他开始了独立发展,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广招天下英雄,联合当地豪强势力,灭王郎,收编铜马军,成为割据河北的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之后他收编赤眉军,收拾割据陇右的隗嚣,灭西蜀公孙述,降服在匈奴支持下割据北方的卢芳,至公元37年,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是刘秀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作。当时,刘秀所在的更始军2万人,被40万新莽军围困在昆阳城中,有人准备放弃甚至投降,刘秀力排众议,主张坚守。他分析了王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杂集而成,未经训练,从真实实力来看,并不强大。然后他率小分队突围去搬援兵,援兵到来后,他又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击王莽军队的中军指挥部,一举成功。毛泽东主席对昆阳之战评价甚高,将其列为中国战史上以弱胜强的七大著名战例之一。昆阳之战中,刘秀不但眼光深远,而且作战勇敢,亲自带领几千兄弟冲锋陷阵,手刃多人,惹得众将领议论纷纷,说刘将军平时看起来挺胆小的,今天却这么勇敢,真是太奇怪了。从此事可看出刘秀是一个在小事上可能不显山不露水,看起来还有些懦弱,但在关键时刻却表现出大勇大智之人。

4

刘秀会用人。讲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说明白另一个带有前提性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众多的人才愿意为刘秀所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略分析一下。比如马援,之所以选择追随刘秀,是因为看到了刘秀比自己更有智慧,值得追随;比如邓禹,是因为与刘秀有共同的信念,愿意与刘秀一起奋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刘秀胸襟博大,没有偏见,能容纳各种人才。他的人才队伍里,有和他一起起兵的同乡、有原来敌对阵营里归降过来的人、有割据一方的豪强等等,刘秀对这些人,不分厚薄彼此,而是依照各自特点,加以任用。

刘秀恢廓大度,用人不疑。在河北消灭王郎之后,有人在王郎处找到了不少刘秀部下过去私通王郎的信件,刘秀看都没看,就全部烧了,他理解当时自己弱小而王郎强大,有人动摇是人之常情,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他如果再追究往事,不利于内部团结。这样的事情,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也同样干过一次。在河北收编铜马军之后,铜马军中的很多将领依旧被委以原职带兵,饶是如此,还是有人心中犯嘀咕,生怕刘秀将来会处置他们,刘秀得知这种情况后,亲自带少量的随从去铜马军营中视察,做安抚工作,铜马军将领见刘秀如此推心置腹,便安下心来效力。

冯异,早年追随刘秀,是他极为倚重的一员大将。在刘秀被王郎追得四处奔逃饥饿难耐的时候,冯异总能变戏法似的替他找到豆粥和麦饭。冯异此人,为人低调,做事谨慎,从不争功,当别的将领在谈论自己功劳的时候,他常常一个人走开,独坐在大树下,因此得了一个“大树将军”的名号。冯异后来镇守关中,手握重权,有人向刘秀告发他拥兵自重,想做咸阳王。刘秀当然知道冯异不会造反,为了表示对冯异的信任,他把这封告发信托人带给了冯异,谁知冯异心中惶恐,急忙上书表白自己的心迹,刘秀安慰说:我和将军,从大义上来讲,是君臣关系,从私人角度来讲,如同父子。后来冯异回朝中办事,待了十几天,刘秀多次召见他,并和他回忆了当年的艰难岁月,表示不忘他当年献豆粥和麦饭的事情。冯异返回长安,刘秀特别下令,让他带妻子儿女一同前往,表示了高度的信任。冯异在征讨隗嚣的战争中因病去世,刘秀十分悲痛,冯异的去世,是刘秀决定亲征隗嚣的原因之一。

朱鲔,曾参与谋划杀害刘秀的哥哥刘縯,还曾上书更始皇帝反对刘秀去河北。朱鲔后为更始政权大司马,驻守洛阳,刘秀派人去招降他,朱鲔因当年的事情,害怕刘秀报复他,刘秀知道后,派人托信给朱鲔说:准备做大事的人,是不会计较小恩怨的,你如果现在归降,仍然可以保持爵位,怎么会惩罚你呢?滔滔黄河水作证,我说话算数,决不食言。朱鲔归降刘秀后,被拜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数代安享富贵。

还有窦融,原为河西走廊的一大割据势力,后归附刘秀,刘秀依旧让他带兵,并封了很高的爵位,窦融心里不安,多次请辞爵位,刘秀不许,并将窦融比作是自己的左右手。窦家后人,比如窦固、窦宪,在后来东汉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屡建功勋,本期有专文讲述。

刘秀知人善任。这一点可以从他和贾复的故事看出。贾复通过邓禹的推荐,被刘秀破格提拔为破虏将军,但他因跟随刘秀比较晚,且说话比较直,得罪了不少同僚。当时刚好需要调一批官员去地方上任职,大伙儿便使了个坏,一致推荐贾复去某地担任一个地方官。刘秀说:贾将军有折冲千里之威,我才对他委以重任,你们不得多说。刘秀后来拜贾复为“执金吾”,这可是刘秀年轻时想当的官职,由此可见他对贾复的信任。贾复在某次战斗中身受重伤,刘秀大为担心,许诺贾复:听说你的妻子已经怀孕,如果生的是女儿,我的儿子将娶她,如果生的是儿子,我的女儿将嫁给他,决不让你为自己的妻子儿女担心。

得当的用人之法,使得刘秀手下贤臣良将如云,他们辅助刘秀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后来,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曾命人将东汉开国二十八功臣的画像陈列于云台阁,用以表彰纪念。

自始至终,刘秀和与他出生入死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相处融洽,即便是在做了皇帝之后,君臣之间还能开一些很亲密的玩笑。有一次刘秀宴请诸功臣,中途他说自己如果没有带兵打仗,现在应该在做学问,又问众人会做什么?大家一一作答,邓禹说:如果我没有遇见陛下您,现在可能在研究儒经,是一个文学博士。刘秀笑,说他太谦虚了。马武见皇帝和大臣们都这么谦虚,也更加谦虚地说:

我要是没有遇见陛下,可能在县衙里做一个抓强盗的差役,刘秀大笑,对马武说:你自己不去做强盗就是万幸了,还能指望你去抓强盗吗?众人亦大笑,宴会尽欢而散。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都得了善终,这和刘秀珍惜彼此之间的患难之情有关,同时这些功臣们在刘秀面前也懂得逊让,知进知退,刘秀统一天下后,贾复等人就交出兵权,带头隐退了,没有给刘秀治理天下带来什么麻烦,并且这种隐退,还是在没有得到什么暗示的前提之下进行的,比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要自然得多。刘秀也理解大家的做法,对他们大加封赏,让他们的子孙安享富贵。当有人议论刘秀给功臣们的赏赐太多、不合古法之时,刘秀说:天下覆灭从来都是因为君主无道,没有听说过封赏臣下太多而导致的。

对比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刘秀的了不起之处。汉高祖刘邦,虽然在建国之后,对手下诸多功臣封王封侯,但还是对他们不放心,最终杀了多人,比如韩信、彭越等;唐太宗李世民在做了皇帝之后,模仿东汉给二十八位开国功臣在云台阁画像的方式,也搞了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这些功臣,大部分人也都得以善终,但还是有郧公张亮和潞国公侯君集因谋反罪被杀;至于明太祖朱元璋,杀功臣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建国之后,他先后杀了以徐达为首的大多数开国功臣。刘邦、李世民和朱元璋杀功臣,虽然其中有比较复杂的政治原因,但也可以看出,在和功臣们的相处之道上,他们显然不及刘秀更有智慧。

5

刘秀是马上皇帝,但他治理起天下来,也很有一套。刘秀当上了皇帝之后,有次回家乡,家族里的长辈聚在一起聊天,说刘秀小时候性格柔顺,没想到会当上皇帝,刘秀听到了之后,哈哈大笑,说我现在还要以柔治天下呢!所谓“以柔治天下”,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1,偃武修文。大概由于连年的征战,看到死人太多,流血太多,统一天下后,刘秀表现出较重的厌武情绪,太子曾向他请教打仗的事情,他说:昔日卫灵公问战争之事,孔子不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再想要战争的想法。同时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兴办教育等方面。比如在兴办教育方面,刘秀不但建立起了比西汉规模更大的太学,而且大兴地方办学。刘秀给太子刘庄选师的故事,值得一说。本来他是想让国舅阴识来当刘庄的老师,但遭到博士张佚反对,他说您如果为太子选老师只是为了阴家,那自然就应当是阴识,如果您是为了天下,就应该慎选天下贤明之士。刘秀一听有道理,觉得张佚有见识,便委任他为太子的老师,同时又加派桓荣为太子的老师,以示尊师重道。后来汉明帝刘庄对自己的老师也一直尊敬有加。

2,简政减息。建国后,针对全国人口减少的情况,刘秀实行了合并州县,精简官员的政策,使政府行政机构的数目与当时户口的比例基本对应。对老百姓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更有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3,释放奴婢。刘秀一共发布过七道释放奴婢的诏书,其中一道诏书这样说道:“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敢炙奴婢者论如律。”释放奴婢,一方面体现了刘秀有重视人权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充实了生产人口。

4,重用循吏。光武一朝,尤其在边郡地区,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循吏,比如卫飒、任延、茨充、杜诗等人,他们有的在《后汉书•循吏列传》中有事迹介绍,有的在《后汉书》里有专门的传记,本期亦有专文介绍。刘秀重用循吏,意在让他们在地方上发展经济、推行教化等。

6

对外经略方面,刘秀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对西北诸羌叛乱、南越交趾二征叛乱、长江中下游的五溪蛮叛乱,他派马援等将领进行了镇压,然后派人进行有效管理;而对于西南夷、东北的乌桓和鲜卑,虽然有军事干涉,但更多的却是嘉奖安抚。整体来看,刘秀对南方、西南、东北这些地区,最终的措施是向这些地方派遣“循吏”,引导当地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主要用输出文明的方式,巩固这些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

对北方的匈奴,一方面,刘秀对其支持的傀儡政权及叛乱,给予坚决镇压打击;另一方面,又多次遣使匈奴,试图建立一种友好关系,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同时,利用匈奴内部矛盾,花钱拉拢对东汉比较友好的一部分人,试图用政治外交手段让他们归附东汉。公元47年,由于天灾人祸,匈奴分裂成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公元50年,南匈奴正式内附东汉。南匈奴归附东汉王朝后,刘秀还是避免与北匈奴直接发生战争,主要利用南匈奴去对付北匈奴,说起来有点“以夷制夷”的味道。不过,这种做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当时就有一些大臣、将军对此很不满。公元51年,马武和臧宫联名上书,要求趁北匈奴发生旱灾之际,出兵讨伐,并且还劝刘秀不可一味的偃武修文,但刘秀拒绝了他们的请战。刘秀这样做,有他的道理,这一年,北匈奴也开始遣使与东汉示好,之后东汉与匈奴在一段时间内建立了一种比较正常的关系。

对西域,刘秀的政策有所反复。西汉末年以来,中原政权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东汉初年,莎车王国在西域兴起,请求东汉政府在西域设置都护,莎车王是想利用汉的影响,加强自己在西域各国中的影响,刘秀以东汉政权新定为由,拒绝了莎车国的请求。后来莎车国、车师国、鄯善国再次请求建立都护,曾在河西地区工作多年的窦融也认为应该重新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刘秀同意了,但后来因朝中其他大臣反对,又收回了设置都护府的命令。刘秀的这种出尔反尔,使莎车国不再亲汉,最后归附了匈奴。

如何评价刘秀对匈奴和西域的政策?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看,刘秀并不想对外发起战争,尤其是打大规模的战争,虽然他对南越等地区动过武力,但规模相对来说都比较小。

其次,刘秀不想与匈奴发生战争和不插手西域的事情,也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当时天下初定,政权还不完全稳固,民生凋敝,国力疲乏,东汉政府没有能力进行外战,主要精力应该放在稳固内部方面。

第三,刘秀是把西域和匈奴当作一个整体的问题在看待处理,西域在汉朝和匈奴之间,一直是一个敏感地区,汉朝此时如果在西域设置都护,可能会引起和匈奴的战争,笔者推测刘秀是不想和北匈奴在西域这个敏感的问题上起冲突;同时,刘秀对匈奴和西域的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在他的内心深处,想不想打败匈奴,拿下西域呢?当然想!早在马武等人要求出兵匈奴之时,他的回答就泄露了自己的心迹,他说如果用国家三分之一的力量就能消灭匈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问题在于当时匈奴力量还强,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争将使国家背上沉重的负担,这对于新生的东汉政权是不利的,所以他决定不打。不打并不意味着对匈奴不管,而是采取了他认为合适的方式。在是否在西域设置都护这件事情上,刘秀实际很犹豫,这从他多次与大臣进行讨论即可看出,是当时的现实情况以及他务实谨慎的天性使他制定了对待西域的政策,但这个政策是暂时性的,一旦时机成熟,是可以改变的,他把这个使命留给了他的后代。汉明帝时期,东汉重新对匈奴和西域采取强硬政策,这就有了窦固出击北匈奴、班超出使西域并在西域设置都护府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东汉终于彻底消除了匈奴的威胁,全面控制住了西域。

7

在个人品德方面,刘秀堪称完美。

首先有公共理性。刘秀的大姐湖阳公主的一个仆人杀了人,被洛阳令董宣抓到,判了死罪。湖阳公主想保这位仆人,到刘秀面前告董宣的状,刘秀大为震怒,要治董宣的罪,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刘秀一听在理,但还是要董宣给湖阳公主一个面子,向她道歉,董宣不从,刘秀也拿他没办法。湖阳公主对刘秀说,从前你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还在家里藏逃犯,官吏不敢来抓捕,现在你做了天子了,怎么反倒没有威令了呢?刘秀感叹道:天子与白衣不同。意思是说他做了天子,就要以天下法度为重。随后,他赏赐董宣三十万钱,公告天下,以表彰他的公心。

其次宽厚。前文说过,刘秀对自己的功臣非常之好,和他们相处融洽,这一方面是因为刘秀智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天性宽厚,重情重义,可能是他本能的觉得不应该对自己的生死兄弟下狠手,相比于前一点,这一点更加重要。

其三能虚心听取意见。长安人宋弘,曾任大司空,他向刘秀推荐了才学出众的桓谭,桓谭弹得一手好琴,每逢宴饮,刘秀都要让他弹琴助兴。宋弘知道后很生气,批评了桓谭一顿,又对刘秀说:我之所以向您推荐桓谭,是因为他是忠直之士,现在他却让朝廷充满靡靡之音,这是我推荐失误。刘秀一听,立即道歉,从此以后再不让桓谭弹琴了。有一次刘秀召见宋弘,当时屋子里摆放着绘有美女图案的一副新屏风,在说话的过程中,刘秀老是去看屏风,宋弘严肃批评他说: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刘秀马上让人把屏风撤走,笑着对宋弘说:听到正确的意见就改正,这样可以了吧!

其四尊重人。还是讲一个宋弘的故事。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宋弘,刘秀了解宋弘比较难说话,于是对姐姐说:这件事情不能着急,让我慢慢来办。有一次刘秀找宋弘聊天,让姐姐在屏风后偷听。刘秀对宋弘说:听说一个人显贵了就要换朋友,有钱了就要换老婆,是这么一回事吗?宋弘回答: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离去后,刘秀对姐姐说:好事办不成了。

其五克制。马援曾说刘秀不喜饮酒,说明刘秀很有自控力。当然,马援的意思是想通过这么一件事情来说明刘秀是一个内心紧张感比较强的人,不如汉高祖刘邦那么“无可无不可”。但是于个人修养而言,能够懂得克制自己,无疑是一种美德。与高祖刘邦相比,刘秀的修养要好很多,这与出身不同有关,刘邦出生于平民,身上有一些底层人民的生活习气,刘秀是皇室后裔,虽然到他这一代时,也已是平民之家,但贵族气质和修养都还保留着。

其六豁达明智。有一次,刘秀巡查到南顿县(今河南项城),他的父亲曾在这里工作过,他自己也在这里生活过,他下令免南顿县一年的田租,当地官员中有人说应该免十年,刘秀说:天下大权,我常常觉得不能胜任,时间一天天这么过去,我哪里敢奢望自己还有十年时间啊!官员又说:您不想免就算了,何必如此谦虚呢?刘秀大笑,又多免了一年的田租。从此事可看出,刘秀对时间的无限、生命的局限以及权势变化有着自觉、通透的看法,这一点非常难得!临终前,刘秀下遗诏说自己没有做过多少有益于老百姓的事情,力主薄葬,并且要求各地官员不得离开自己的职守,也不得派人前来京城吊唁。刘秀去世后,葬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的原陵,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刘秀坟”,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一处名胜!Ω


河南省孟津县汉光武帝陵: 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古谓原陵,俗称“刘秀坟”,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End-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休闲读品杂志
休闲读品杂志
思想文化、旅游休闲
1686文章数 14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