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要抓93人实际抓92人,纪登奎告诉苏静:你就是那个被漏掉的人

分享至

1971年的"101"反革命集团事件:苏静坚守初心

1971年,中国政治史上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被称为"101"反革命集团事件。

这一事件的背后涉及到93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他们被列入中央专案组的逮捕名单,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和颠覆政权。

然而,令人瞩目的是,在这93名被列入名单的人中,唯一一个未被逮捕的人是苏静。

苏静的生平不仅鲜为人知,还展现出了一个伟大侦察员的深刻贡献,以及在关键时刻坚守初心的品质。

苏静从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起,就在101的红一军团当参谋。

作为军中稀有的知识分子,同时,还是归国华侨,苏静为人低调、谦逊,做起事来却很有全局观念。

被101喻为“小诸葛”“一人可抵十万兵”,深得信任和器重。苏静提供的精准情报就是101战胜敌人的制胜法宝。

101身边这么举足轻重的人物,被人们理所当然地想象为101的“死党”,可是,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原定要抓93人,实际抓了92人,而苏静就是那个“被漏掉的人”。

赢得101的赏识

苏静是如何赢得101赏识的呢?

那还要从一件小事说起。1935年深秋时节,当时,红军到达了陕北,计划着再往北方拓展。苏静跟随着军团主要将领101、左权等到瓦窑堡以北地区进行实地勘察。

到了那里才意识到,实际困难远远超出了想象。身处茫茫沙漠之中,没有了方向。更糟糕的是,眼看着天就黑了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连久战沙场的将领们也开始变得焦急万分。

可是,越是着急,越不知道该怎么走才能回到部队。



说来也奇怪,苏静这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到了这里,没有半点不知所措的样子。与大家的心急如焚相比,他倒是显得悠哉得很呢!

左权将军看到苏静这么坦然,连忙问他:“看你这胸有成竹的样子,是不是有法子啦?”

苏静,他知识面广,记忆力超强。虽然说话不多,但在大家心目中,是“智多星”。

听到领导的问题,他才慢慢悠悠地从自己的老马背上下来,松开马缰绳,任由马儿走着。

“老马识途”的典故,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一旁的101对苏静升起了由衷的欣赏,不由自主地说道:“真不愧是小诸葛”。

照顾意外受伤的101

从此,人们在101的身旁总能看到苏静的身影。

1938年,3 月 2 日,101身披一件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呢子大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率领部队,向日军敌后运动,到达隰县以北千家庄附近时,101意外受伤了。

当时,正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时期。101的受伤非同小可。

事情的真相是:阎锡山部队的一个哨兵,误认为是日军军官,所以开了枪。

苏静带领的侦察排,刚好在101的身后,他迅速把101扶到路边的沟坎下隐蔽,与此同时,向慌作一团的警卫员命令:“即刻到部队把医生找来”。

在东北给101提供情报

时间回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为争夺东北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部队刚到时,老百姓不了解共产党,这可使部队成了“睁眼瞎”。

当时,各个部队接到中央命令,汇聚在关外。多达十几万部队从各自的根据地而来,遇到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部队与部队的联络不畅。

小部队还好说一点,但是,像101带领的部队,真是不知道自己的各个部队在哪儿。

还因此有了一个小插曲。



11月下旬,黄克诚率领新四军3师到达锦州前线。29日,黄克诚接到中央军委电报:“有关你的部队编制、干部分配等相关事宜,都可以与101商量,你和101需向中央及时汇报情况。”

黄克诚接到指示后,马上发电报联系101。

结果,电报发是发出去了,可是没有收到任何“回信”。

黄克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无奈只好,先将队伍驻扎下来。

没过几日,黄克诚和101就碰上了。一问发报的事,才知道双方用的不是统一的密码,幸好彼此驻地距离仅有15公里。



接二连三的失利、山海关失守、锦州失守、辽西走廊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一方面,武器装备差,与敌人硬抗,守不住;另一方面,打101最擅长的运动战,信息偏偏不畅,无法快速调集兵力。

这下,可把101给急坏了,他知道再这样下去部队士气会大大受挫的。

恰恰就在这个火烧眉毛的档口,苏静来了,真可谓雪中送炭。

101把部队的“身家性命”都寄托在了苏静身上。两人多年的密切合作,每每都是苏静在关键时刻破冰。

苏静工作起来雷厉风行。他和100多名情报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不顾凛冽刺骨的寒风,在广袤的黑水白山间铺开了一张效率极高的情报网。

1946年2月11 日,苏静获得了情报:敌89 师,近两个团的兵力,脱离了他们的主力,到达秀水河子。这波“散兵游勇”被主力甩下了3天的路程。苏静马上报给了101。

101当机立断,迅速就近调集7 个团的优势兵力一举将其全歼。

这是101率部进军东北以来打的第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紧接着,4月15日,在苏静准确的情报保障下,101指挥部队又在大洼一举歼灭敌 7 4 军的87师。

74军的统帅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陈明仁。

101能够给陈明仁狠狠的打击,制胜的杀手锏是苏静的精准情报。

大洼战斗结束后,101非常高兴,对秘书季宗权说:“一个苏静等于十万兵。”

向101建议坑道近迫攻城

以上这些都是苏静了不起的功劳,可是,他本人却认为这些不值一提,唯一让他觉得开心的是他给101的建议被采纳了。

时间的指针来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

1948年秋,锦州之战,毫无疑问是东北战场上,国共两军胜负的关键。

敌军守城的不仅有范汉杰,还有蒋介石亲自在葫芦岛海面军舰上督战。

范汉杰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在日本、德国深造过军事,被称为“能战之将”。



敌军占据着有利地理位置。不仅有锦州,还有南面大小东山和影壁山。

敌军锦西方面出动 10 个师的兵力增援锦州,空中有敌机轰炸,海上有军舰。这次敌军不惜血本把海陆空全部调动了起来。

相比之下,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捉襟见肘。

令苏静及所有人担心的是:当时解放军南下攻打锦州,燃料只够单程使用。如果拿不下锦州,我军花费多年心血才建立的重炮、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就要扔在锦州城下了。

在这种情况下,101只能硬着头皮背水一战了。

为了应对国民党从西面开过来的十万援军,101迫不得已,抽调出2个纵队、2个独立师、1个炮兵旅死守塔山。

塔山阵地实际上是一块坡地,正面宽达 10 公里。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地理优势。

部队部署好后,101还是不放心,把自己无比信任和寄予厚望的苏静派到塔山做“监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