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安徽8年,因四人帮牵连被撤职,为何会被百姓记住

分享至

在近代安徽的历史中,出现过一批又一批杰出的领导人物。

但在文革时期,安徽却有一段十分尴尬的历史。要弄清这段历史,就必须要提到宋佩璋。

1967年,时任12军副政委的宋佩璋随着部队来到安徽省支左,这本来是一个副职,却意外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在混乱的文革中,他被推上了安徽省省委书记的位置!

这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自他1969年执政安徽,到1977年以“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的名义受到清查后,他的名字就消失了……

一生的败笔:面对文革的无能

建国后,安徽的历史还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先后经历了曾希圣放卫星的时代,李葆华拨乱反正的时代,再到文化大革命后李德生的高压时代。

李德生是12军的军长,执政能力十分突出,在动乱开始时,就用铁血手腕治理了安徽。这样的治理虽成就了他的声名,也使他被迫撤回北京。

李德生一走,作为12军副政委的宋佩璋就突然从一个服从命令的军人变成了安徽省的省委书记,安徽从此进入了一段尴尬的历史。

为何尴尬?这要从宋佩璋说起!

1938年,宋佩璋因为民族抗战参军,历任12军的指导员,从营到师,在1955年被授衔开国大校。

历数12军参与的战争,可以说不计其数,可这其中却难以看到宋佩璋独当一面的信息。这一点,明显可以看出,宋佩璋其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服从命令。

可李德生走后,面对硝烟四起的文革造反派和安徽百姓生存困难,宋佩璋就捉襟见肘了。

李德生

而他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在文革面前的无能为力!

在李大钊被打倒后,李大钊的后辈纷纷受到了批斗,其中就有儿子李葆华一家。

1972年春的一天下午,李葆华的夫人田映萱作为被批斗人员的家属来找宋佩璋书记汇报个人情况。

这时,李葆华正在合肥街头接受批斗。

李德生在安徽时,对于这位被批斗的同志十分同情,面对来势汹汹的造反派也决不妥协,还亲自把李葆华接到省委党校,加以保护。

可轮到宋佩璋后,却无能为力,只能任造反派将这位拨乱反正的安徽省委书记押到街头。

田映萱女士来的时候,无能的宋佩璋不敢接待,只能让秘书传话:他正在安排省委重要会议,接待重要群众。

田映萱并不在意,只说了句:“好。”

而后不紧不忙地表达了了两层意思:一是她在 “文革” 中受到打击迫害的大体情况,要求甄别平反;二是请求组织上尽快落实政策,给予安排工作。

秘书回答说:“请放心,我一定把你说的事情如实向宋书记汇报。”

出于对田映萱的同情,秘书还安慰说:“佩璋书记和你家葆华同志还是河北老乡呐,他对你的事情一定会重视的。”

事情一直拖到第二天,不露面的宋佩璋表示:“这一情况我会先给省委组织部说一下, 让他们予以重视,研究后提出意见向省委常委汇报。”

田映萱离去的时候,说了声谢谢。

宋佩璋执政安徽,合肥街头批斗李葆华

其中谢字,颇为暧昧,李葆华一直到宋佩璋离职后的1977年才最终平凡,这个所谓的谢字更像是没有被添麻烦的如释重负。

安徽的冤假错案,在宋佩璋的时代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被叫做李青天的李葆华,还有杨效椿等人,依旧在街头。

在混乱的年代中,没有思考,尽管对被批斗者心中同情,却无法拨乱反正,还坚持着文化大革命的思想,不得不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