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三鹿奶粉创始人被判无期,网友:她怎么还有脸活着?

分享至

2021年10月,一则减刑通告顿时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尤其是诸多14-15岁孩童的母亲,更是发出了不甘的怒吼:

“你减刑了?我们的孩子呢?”

原来,这位被减刑的罪犯正是当年三鹿毒奶粉的创始人,即三鹿集团的董事长——田文华,当年在“三氯氰胺”事件曝光后,由于受害者数量巨大,达到了恐怖的三十余万,死亡人数亦是足有6人,是故,为了还三十万母亲一个公道,田文华便被判处了无期徒刑,令其一辈子待在监狱中赎罪。

可让人怎么都没想到的是,距离田文华入狱服刑才仅仅过去了13年,媒体就曝出了她的减刑通告,这位残害了无数儿童的恶魔,竟然在2027年就可以出狱了!

她田文华可以服刑十多年出狱,但那些受到毒害的家庭却永远无法释怀,这也难怪他们如此愤怒。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田文华当年为何这般丧心病狂,她减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令人发指的毒奶粉

当然了,提到这个我们就不得不先从三鹿集团的所作所为开始说起了。

2003年前后,三鹿集团遭遇了一场生产危机,危机的起源很简单,那就是奶源不够了!

奶粉的制作工艺使得平均12-13公斤牛奶才能蒸发、提纯出1公斤奶粉,也就是说要想满足三鹿集团年营收53亿,年销售奶粉6.2万吨的需求,他们就需要每年购买7亿4千多公斤牛奶。

这个数字堪称恐怖,要知道一头奶牛平均一年只能生产出6000公斤牛奶,7亿多牛奶就需要12万多头奶牛昼夜不停生产,2003年时全国上下才有200多万头奶牛,还有数以千计的奶粉厂家抢着购买奶源,想要足额供给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



再加上2003年后三鹿集团的市场占有额度正在火速提高,因此在利润上涨的同时,他们也遭遇了一场残酷的奶源危机。

面对奶源危机,国内外的奶粉厂商总计有以下几种方法应对,其一高价收购中小型奶粉企业,将他们手中的奶源尽数采买,其二高价购买奶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其三从国外进口奶源。

这三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提高成本缩减利润维持市场份额,如果不想这样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主动缩减市场份额,用数量的减少来维持利润和质量。

那么对于这几种方法三鹿集团选择了哪种呢?

其实不得不说,为了抢占市场三鹿集团能用的办法都用了,除却以上的几种外,他们还想到了贷款售卖奶牛,用牛奶还贷的商业模式,可这样做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将牛奶的生产权下放后,势必会产生奶源质量不佳的问题,牛奶的品质参差不齐从而造成的边缘成本还会更多。



一般来说,对于奶源质量不佳的情况,奶粉企业都会选择拒绝成交,三鹿集团起初也不例外,他们拒绝了大批奶农提供的鲜奶,企图用这种方式控制牛奶的质量,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自己的利益奶农们竟然不惜对牛奶,对孩子们的未来弄虚作假!

至于奶农们的办法也很简单,为了多赚些钱“还贷款”他们先是以1比2的比例在牛奶里掺水,即2斤奶掺成3斤,随后在牛奶被稀释后,为了躲过专业设备的营养物质检测,他们又在兑水牛奶中加入蛋白粉、尿素等“科技与狠活”,使得牛奶中的各类元素达到预期标准。

可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加入蛋白粉成本太高,莫不如不兑水赚得多,加入尿素吧味道还太大,只要检测员不感冒一般都能闻出来那股刺鼻的气味,因此为了解决成本的问题,三鹿旗下的奶农们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昏招”,那就是在牛奶中加入白色无味的三氯氰胺粉末!



三氯氰胺作为一种工业化学制品,氮元素含量极高,是牛奶的两倍以上,也就是说3斤的掺水牛奶只要加入半斤的三氯氰胺就能通过彼时的含氮量检测法。(含氮量检测法即通过氮元素的数量,分析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此前一直是牛奶质量唯一的检测方法)

价格不贵效果还好,三氯氰胺自然很快就成为了奶农们的“最佳选择”,但三氯氰胺的危害却是极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数据显示,过量的三氯氰胺不单会对身体机能造成损伤,更有甚者还存在致癌的风险。

这一点奶农们或许不知道,但三鹿集团作为一家上市企业,作为一家拥有数百位专业学者、检测员的大型公司却不可能不清楚,那么对于奶农们的做法,他们是怎样应对的呢?是选择遏制,还是默默接受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