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豪门千金,流亡50年,却被新加坡视为“国宝”

分享至

(张静江和原配夫人姚蕙)

1950年,一位流亡美国纽约的中国人,生命戛然而止。

这个不为人知的老人,静静地躺在医院里,身边只有朋友,没有亲人。

这个老人叫做张静江,没有他,或许就没有中华民国。没有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政权。

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蒋介石亦称他为“革命导师”。祖籍休宁的徽商之后,民国富豪、政坛元老。

在病床弥留之际,他的口中喊着:荔英。

这是他的四女儿,也是心里最惦记的的女儿,在相离二十年之后的弥留之际,他仍然在惦记着。

和民国的“宋氏三姐妹”,“合肥四姐妹”一般,张静江的女儿,在民国被称为“五朵金花”。



她们均生在法国,外语基础好,又受生母姚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个个都是“中西结合”的大家闺秀,格外引人注目。

五姐妹当中,尤以四小姐张荔英最为出色,她的人生也最为传奇,或许也是和父亲闹得最凶的女儿。

然而流亡在新加坡的岁月,却让这个国家因她褶褶生辉,并被奉为“国宝级”的艺术家,六大先驱画家之一。

其中艰难困苦,其中磨砺涤荡,让豪门名媛到艺术大家,她走过一生,也是自我追寻的一生。

但这些看似风光的背后,实则是她漂泊动荡的一生。她一生的故事,几乎就是20世纪华人的缩影。



民国名媛里女性第一画家

在近代中国画家中,被国人熟识的当数旅法画家潘玉良,连国宝级画家齐白石也自愧不如,称其为“大姐”。

张荔英绘画成就及传奇色彩,并不逊色于旅法画家潘玉良。只是在她的故乡中国,她的故事鲜为人知罢了。

1906年,张荔英出生于浙江南浔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张静江不但学问渊博,酷爱艺术,在商场更是长袖善舞,更因为倾家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而跻身政坛。

其家族在清末民初,势力遍布政、商、文化各界,可谓权倾一时,富可敌国。

母亲姚蕙,则是苏州城里的大家闺秀,能诗会画,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底蕴和美学根基。



由于父亲张静江的贸易生意遍及欧美各国,所以张家姐妹从小便跟随父母游历世界。

在这种优渥的环境下,姐妹们既接受传统礼教,又留学于异邦,沐欧风美雨,上承古典闺秀余绪之外,又别具西方之新姿。

因而身上熏染出的那种自然爽朗的神气、潇洒大方的仪态都让彼时的上海人眼前一亮,并被奉为时尚与摩登的典范,成为沪上社交圈炙手可热的名门淑媛。

据上海的文献记载,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社交晚宴,名媛名单里便少不了张荔英姐妹。

在这样歌舞升平的世界里,很多人逐渐麻木和沉沦,数不清的上海名媛留下了是一种青春的荡漾。

而对于张荔英来说,这不过是一种场合罢了。



张荔英从小就立志要当画家,很早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艺术天赋,

为此父母特意请了俄国的私人教师在上海家中教她油画,自此与西方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张荔英在完成高中教育后,于1926年进入美国纽约的艺术学生联盟正式学习艺术基础,继而远赴巴黎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