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3日,联合国大会上出现了火药味十足的一幕——在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德-内贾德演讲时,西方国家代表集体退出会场表示抗议。
西方国家之所以不给内贾德面子,是因为内贾德在会场里对911事件抛出阴谋论,他说:
“2001年的911事件完全是美国一手策划的,目的就是挑起所谓的反恐战争,侵略中东,搞乱伊斯兰世界。据我所知,那天早上犹太人都没去双子大厦上班,他们早就知情。”
说这话时,台下的数百人面面相觑,美国代表带着西方各国代表转身离开。
内贾德声称“911为自导自演”不是一天两天,作为反美大国伊朗的时任总统,这个理论是内贾德的拿手好戏,每逢演讲必然带两句。
时间飞逝,内贾德已经离开国际舞台近10年,但各国都没忘了这位怒怼美国的硬汉。
在他的任期内,骂美国都是餐前小菜,他长期推进伊朗核试验,在霍尔木兹海峡搞军演,频繁威胁美国军舰,美国称内贾德为“中东继萨达姆之后最危险的人物”。
而伊朗国内,则对内贾德非常满意——作为保守派代言人,宗教界对他很信任;作为底层走来的“平民之子”,工人、农民们也很热爱内贾德。
内贾德执政的10年里,他在国内搞过一系列改革,把底层选民安抚得很好。但在任期末尾,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内贾德不太满意,内贾德不得不在2013年“退休”,后来更惨遭入狱。
以此看来,内贾德人生的忽上忽下让人迷惑,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在任期内,他做了哪些事?下台后为什么会坐牢?
马哈茂德.艾哈迈德-内贾德,国内简称内贾德,这位总统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20多年来,第一位没有宗教身份的总统。
内贾德的出身和人生经历,让他成为宗教立国的伊朗里坚定的“保守派”成员,和前任教士总统哈塔米相比,大学教授内贾德在伊朗独树一帜。
实际上,内贾德是保守派并不奇怪,因为他是个阿塞拜疆族。
阿塞拜疆族是伊朗第一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邻国阿塞拜疆的人口还没伊朗的阿塞拜疆族人多。
又因为伊朗伟人霍梅尼也是阿塞拜疆族,整个伊朗的教士团体里,阿塞拜疆族都占据很大比例,该民族成员基本都是虔诚什叶派穆斯林。
内贾德1956年出生在伊朗北部的塞姆南省,这里盛产波斯地毯,在中东很有名。内贾德父亲是个铁匠,而且对宗教非常虔诚。
内贾德的父亲家境一般,但却娶到了一位“赛义德”,内贾德的母亲叫卡农,有圣裔血统,所以家里给他起名为“艾哈迈德-内贾德”,意思就是“穆罕默德的血统”。
小时候,内贾德家里比较贫穷,内贾德兄弟姐妹有7人,但父母都很重视教育,内贾德得以一直上到大学。
在1976年,20岁的内贾德参加伊朗的高考,他在全国几十万人里考到了前500,来到德黑兰的伊朗科技大学读书。
当时正是巴列维王朝“白色革命”走到尽头,伊斯兰革命蠢蠢欲动时,对宗教很狂热的内贾德是大学里的革命分子。
1978年末,席卷全国的游行示威来到了德黑兰,德黑兰大学生、工人上街示威,1979年初就让巴列维王朝倒台。
内贾德也积极投身革命,在学校里组织支持神权政府的组织,和左翼学生、自由派学生对抗。
当年11月,一群狂热的革命青年冲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绑架了其中的几十名美国人。
美国人一直认为,这起人质事件就有内贾德的参与,而且在内贾德当上总统后,一些当年的人质认出了他,说他是当年的看守人员之一,一位叫斯科特的美军军官也站出来作证。
内贾德虽然否认自己参与了当年的绑架, 但美国不依不饶,美国报纸曾刊登了“恐怖分子总统”的题目,以此来宣泄对伊朗的不满。
内贾德不承认自己参与过当年的人质事件,也是考虑到此事的国际影响。毕竟按照国际法,无论两个国家是什么状态,都不能对彼此的外交人员出手。
可当年的伊朗,也是被革命的狂热冲昏头脑,现政府也知道这是不光彩的事。
至于是否参与当年的事件,对内贾德人生无足轻重,因为在那不久之后,两伊战争爆发,人质事件的影响被战争的新闻所掩埋,也让内贾德跳过了龙门。
两伊战争爆发后,内贾德作为热血青年参与了战争,但和大部分底层青年不同,大学生内贾德没有加入革命卫队步兵去“填沟壑”,而是在后方的情报机关任职,这让他活过了战争。
战争后期,内贾德加入伊朗特种部队,混成了伊朗陆军特种部队的高官,这一职位让他接触到了伊朗很多军政大员,尤其是革命卫队的真正指挥者——现任领袖哈梅内伊。
在战争末尾,内贾德见形势日趋稳定,决定回到科技大学读了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90年代初,内贾德踏入政坛,在东北部的弹丸小省阿尔达比勒当了几年省长。
几年后,内贾德回到德黑兰,攒足履历和资源的他准备向中央的权力发起冲击。
【二】
内贾德上台,伊朗人想看他骂美国
90年代末的伊朗,因为国际油价的常年疲软,伊朗的经济问题严峻。人民疲敝,工业不振,物价浮夸,社会上怨言重重。
伊朗的这种窘境,一部分是美国制裁带来的,另一部分则是当时政府的无能、保守带来的。
作为宗教立国的政权,伊朗反美是初代领袖霍梅尼定下的基本道路,二代领袖哈梅内伊忠心坚持,但伊朗国内并非铁板一块。
作为一个人口7000万,工业发达,海外侨胞众多的大国,伊朗社会各阶层的主张,无论激进还是温和,都有一定体量的支持者。
所以说,伊朗一直有主张缓和国际关系,搞开放,搞改革开放的人存在。
21世纪初,伊朗的第五任总统,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就是个改革派,这位圣裔出身的高级教职人员一直追求和西方缓和,甚至愿意和以色列接触。
但在国内,哈梅内伊等高级教士对哈塔米不满,不管是他主张的国际和解,还是国内提倡民主、法制,都和纯粹的伊斯兰教法相对立。
于是乎,哈塔米渐渐被作为实权派的哈梅内伊抛弃。2004年大选时,最高领袖就宣布支持德黑兰市长——两伊战争老兵马哈茂德.艾哈迈德-内贾德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