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曾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从未以公谋私搞特殊,子女都是普通工人

0
分享至

这位同志从革命年代走来,经历过战争的考验,信仰和意志无比坚定,心中满怀家国之情。建国后,他遵照党组织的命令,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中,助力人民政权摆脱贫穷的困扰,实现繁荣和复兴,他的名字叫王一平。

王一平同志很早便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了,1935年,他在青岛上学期间,曾组织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工学运动,结果招致当地国府的不满,他遂遭到通缉,被迫背井离乡前往西安避难。当年下旬,党组织安排他进入东北军从事兵运工作,抗战爆发后,王一平被调到抗大学习,1938年,他跟随八路军挺进华东,在鲁西南一带扎下根来,开辟了一块全新的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王一平在华野工作,一度担任纵队政委。建国后,陈老总点名让他到上海市委工作,历任组织部长、市委秘书长。动荡时期,王洪文对他施加了诸多迫害,将他的公职革去,下放到某机械厂劳动。1972年,他重新获得启用,担任市革委会高干,动荡结束后,他就任上海市委书记。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逐步将上海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来沪发展,为上海的繁荣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1983年,王一平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没办法再继续为国家做贡献,遂退往二线部门,将市委书记一职让给年轻人。王一平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始终遵守着党的纪律,未曾僭越过半分,当年他在华野工作的时候,妻子正好怀了孕,跟着大部队行军多有不便,有人建议他找一匹马来给妻子骑,这样多少能缓解妻子的不适症状。

但王一平却觉得这样是违反规定的,因此便没有给妻子找代步工具,每每遇到陡峭的山路,他就亲自扶着妻子一起走,与妻子共渡难关。建国后,上海市委打算将王一平的妻子从南京调到上海来工作,这样他们夫妻两人也可团聚,不必再受分离之苦。可令人意外的是,王一平在得知此事后,立即予以否决,坚决不许妻子来上海,以免别人说闲话。

后来,妻子还是去了上海,在纪委部门工作。60年代初,妻子工作年限已满,应该提干了,但王一平却坚决不许妻子提干,一直压着妻子。妻子为此很是委屈,明明和她资历相当的人已经获得了更高的职位,可自己却还一直“原地踏步”。王一平后来开导妻子要放平心态,不要执着于升官,当干部是为了服务人民,而不是为了“往上爬”。

王一平的长子早年参军,退伍后转到上海某工厂当工人,3年后,厂里打算推荐他到教导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直接提干。可王一平却坚决不许长子去上教导班,要求他拿先进个人或者其他奖项,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获得进步。长子很听话,便没有去上教导班,后来在工厂一线一直干到退休。

女儿动荡时受了批评,被下放到河南某公社当知青,那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女儿待了一段时间很快便受不了了,便写信给王一平,请他想办法将自己调回到上海或者其他地方。王一平给女儿回了一封劝慰信,让女儿不要怕吃苦,在基层也是干革命,也是为国奉献,是无比光荣的。

当然,王一平对待自己也很苛刻,他一直住在一所破旧的老楼里,后勤部夫人同志好几次都劝他换个地方住,但他却直言没有必要,自己在老楼里住习惯了。当上上海市委书记后,他愈加低调、内敛,出门只带警卫员、司机、秘书三个人,绝不搞什么大排场。

退休之后,他将警卫员遣走,只留下司机一人在自己身边。组织部的同志曾尝试问他要不要再配一个秘书,他表示自己已经不办公务了,要秘书是浪费资源,国家培养大学生不容易,还是让年轻人到其他岗位上去发光发热!

2007年,王一平同志身患重病,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医生为了挽回他的性命,尝试了多种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怎么好。当年2月底,他的内脏器官衰竭,最终遗憾离世,时年93岁。党中央与上海市政府得知这个噩耗后,立即发文缅怀他,随后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各界政商名流纷纷前来为他吊唁,送他最后一程。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了上海某革命烈士陵园,与诸多仁人志士一起长眠于黄浦江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鉴史方真
鉴史方真
分享各种你没见过的历史故事
542文章数 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