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加坡学者:我可能制定比拜登政府还更大规模的(对华)措施

0
分享至

新加坡学者:“如果我是白宫首席战略师,我可能制定比拜登政府还更大规模的(对华)措施。”中国高估了自己,以为东风渐起、西风渐落,其实中美系统性竞争才刚刚开始,并将持续二三十年。


最近,新加坡政界、学界对中美竞争、中国的经济前景给予高度关注并频频发表看法。8日,新加坡政府前首席经济学家、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在一场研究会议上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他说,若以美元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度在2021年达到美国GDP的77%,这是美国130年来首次遇上竞争对手的GDP突破美国GDP的三分之二,所以不能怪美国人对中国崛起感到担忧。




陈光炎认为,过去20年,中国带来的竞争已导致美国经济发生结构性巨变,从中国市场获益的美国精英低估了社会中低层在这过程中所遭受的冲击,美国社会底层因中国的竞争而损失惨重,中国低廉产品充斥市场导致美国底层60%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在过去30年停滞不前或下降。


对于中美竞争中的各自优势,陈光炎指出,从长远来看,中美两国在战略竞争的“龙舟赛”上各有千秋,美国的强项在于创新、创意、竞争力和吸纳全球人才,“这是不能低估的实力”。中国有强大的政府,在科技战中的规划是长期且持续的,这可能成为其在竞赛中的关键因素。


对于中美竞争未来走势,陈光炎直言“很难预测”,因为美中关系存在很多复杂多变因素。他以拳击赛为比喻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四回合比赛,各自都面对很多问题......接下来还有十到二十个回合,这才是将要发生的重要部分。”


11日,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在一场对话中也谈到中美竞争,他认为,中美博弈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不只是一场贸易战,还是一场科技战。他说,芯片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芯片对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数码化都非常重要。中国也要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科技。




王瑞杰也提到中国能否继续吸引到外资的问题,他判断,短期内很难说,因为中美贸易战仍在持续,美国今年也将举行大选,这些都会是企业投资时考虑的因素。然而,他认为企业在中国经商须有长期眼光。他说,在转型时期,投资者与中国政府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契合,提供相应的方案很重要。


他举自己与一家香港企业谈及他们在中国内地的发展为例。对方告诉他,这些年他们经历许多风浪,但即使在情况最糟时,也没撤出内地,而是继续投资,因为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信心。


王瑞杰认为,虽然中国的经济转型不容易,但他们也下了很大的决心。中国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重心转向科技创新主导的未来产业,寻求以“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增长引擎。


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王瑞杰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取得4%至5%的增长已经相当不错。他总结说,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条直线的,过程中必然有起有伏,最重要的是中国是否有坚定的做法,来继续发展经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杂谈天下式
杂谈天下式
大到国际,小到个人
5491文章数 349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