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聚焦全国两会丨全国政协常委葛均波:建立我们中国的医工交叉的人才培训制度

0
分享至



葛均波

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多份与医疗领域的体系创新相关建议,包括《提升医保决策专业性和科学性》《鼓励三甲医院率先采购创新药》《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生物医药产业》等建议。

生物技术转化,尤其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临床疾病诊疗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刻不容缓。以医学影像为例,2020年外资企业占有近80%的我国市场份额,中国三大品牌市场总额相加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如何在医学“卡脖子”技术方面,使我国摆脱对国外的依赖,加速自主研发的医学创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两会前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通过对医疗创新成果转化案例的调研,发现卓越医学工程师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校工程师人才培养与医疗机构创新产品研发相脱节。实验室的研究内容与医疗机构创新产品实际开发环境差距较大,高校工程师一般需要经过2年及以上的医学培训才能真正投入创新药械的研发,显著延长了卓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周期。

二是缺乏重视医学工程师的源头培养。无法实现医学工程系列人才培养的延续性,人才粘性偏低。同时,大部分高校工程类学生在博士毕业后才进入医疗机构,对于科研思维已有一定的固化,不利于学科间的深度融合。

三是医学工程人才评价体系和资助体系尚待完善。医学工程师们在医疗机构中的“获得感”、“认同感”和“价值感”偏低;且医疗创新产品最终将应用于患者,因此其研究开发,具有耗时长、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而目前对于工程类人才的培养仍以国家投入为主,无法支撑长期人才培养的投入。

基于此,葛均波提出以下建议以期破解这些壁垒。

首先,形成“强强联合”的学习场景交叉合作模式,加快推进高端医疗装备研发。建议将高校国家及省部级工程类重点实验室与医疗机构优势学科相结合,以高端医疗装备研发为导向,形成强强联合的“学-研”融合模式。

其次,提升合作模式灵活性,注重医学工程师源头培育。建议以“工作室”或“联合实验室”等模式,形成源头人才交叉培养。以“工作室”或“联合实验室”模式合作,可以形成阶梯式的医工交叉人才团队,实现复合型人才的“传帮带”效应,也可以伴随高端医疗装备研发的全流程,形成复合型研发人员的“接力棒”模式,符合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特征。

再次,建立卓越医学工程师培养的“双导师”制度。

另外,葛均波还建议建立多元化的经费资助渠道,保障研发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建议建立“产-学-研-医”多元化的经费资助渠道,建立卓越医学工程师“工作室”或“联合实验室”。以企业资金为主导,建立项目资金池,结合医疗装备研发的阶段性目标,以5年为一个周期,对研发人员进行考核,同时要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将资助经费用在研发的“刀刃上”。

同时,对于考核优秀的,建议采取滚动资助和优先职称晋升,让研发人员安心坐“冷板凳”,直至高端医疗装备应用于临床。

来源:CCTV4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心血管健康联盟
心血管健康联盟
促进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
5221文章数 17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