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航8633事件始末全记录,时隔一年,机长刘传健和一名女乘客相遇

分享至

2018年,一段音频感动了无数人。



“成都,成都,四川的8633。”

“请讲。”

“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

“四川8633,下8400保持。”

“下8400,我要返航了,我现在风挡裂了。”

“四川8633,证实是返航重庆吗?”

“返航成都。”

“备降成都是吧?”

“是的。”

“四川8633,收到了,下8400保持。”

接着就是一阵刺耳嘈杂的风噪声。

“四川8633,连续右转飞成都。”

“四川8633,成都叫……”

成都塔台空管,在连续呼叫几次后,都没有收到四川8633的回应。然后又让西藏9832,在频道里呼叫四川8633,依然没有回应。

“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这句话在航空无线电频道里,不断的响起,途径的其他航班也都在呼叫四川8633,但是四川8633彻底和地面失去了联系。



7点19分,经过漫长的等待,再次传来了四川8633的回答:“成都,成都,8633,8633,MAYDAY,MAYDAY。”

7点41分, 四川8633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

这是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遇险备降成都的真实事件,机上旅客119人,机组9人,共计128人。飞机在航路飞行中,驾驶舱右风挡爆裂脱落,飞机失压,最终在机长的沉稳操作下,安全备降成都机场,该事件仅造成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确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而这名英雄机长就是刘传健。



英雄机长的成长经历

1972年11月,刘传健出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他有两个姐姐,姐弟三人从小在农村长大,与同龄人相比,刘传健从小就胆大,每年夏天的时候,他们几个小伙伴就喜欢去田里抓泥鳅,别的男孩子都不敢下田,而他直接跳进了泥潭中,一抓一个准,在小朋友眼中,刘传健是最勇敢的小男孩。

在上小学的时候,刘传健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在下课活动期间,别的同学都在操场上嬉闹玩耍,而刘传健却坐在教室里,看着课本上的一篇关于飞机的文章,仔细研究。从那一刻起,他就对飞机充满了兴趣,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当上飞行员。

小学毕业后,刘传健先是来到渝西中学读初中,但家里与学校距离较远,每天沿着铁路步行要1个多小时,对于11岁的他而言,非常艰辛。他思虑着找一所离家较近的学校,目标锁定为陶家中学。胆子很大的他,并未让家长出面,而是自己先找到了学校老师,从而顺利转校至陶家中学。

初中毕业后,刘传健辗转又来到渝西中学读高中,期间遇到招飞,生性活泼好动的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但第一年没考上,文化课成绩差一点,当时他很失望,躲在家里几天都不想出门。

在招飞考试失败后,心灰意冷的刘传健本打算找个工作上班,当年他的父亲在水泥厂上班,通过父亲的介绍,刘传健进入了水泥厂工作,上了几个月左右的班。

几个月后,渝西中学的老师专程找到刘传健,说可以复读重考,这个消息让他高兴极了,立即回到学校复读,老师还为他开小灶补习文化课,而他自己更是加倍努力的学习。

1991年,在他19岁那年,经过一年的复读,终于如愿以偿,刘传健考上了空军第二飞行学院。众所周知,空军飞行学员的招收条件十分严格,而且,从学员到真正的飞行员,还将面临末位淘汰机制,淘汰率高达70%。



刘传健进入空军学院后,即使训练很辛苦,但为了实现翱翔蓝天的梦想,刘传健对自己极其严苛,训练从不偷懒,对学习更是一丝不苟。

他的高教机教员姚峰说,他对这名得意弟子印象特别深刻,当年空军学院都是老式教练机,没有升温空调,更没有自动驾驶,低温训练是家常便饭,为了更好的适应训练环境,刘传健经常顶着北方早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身着短裤背心,每天跑上万米,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下,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力。

1995年6月,刚飞行200余小时的学员刘传健,迎来了飞行生涯的一个关键时刻,那就是高教机放单飞。在按照程序完成了所有的操作要领后,单飞过程一切顺利,他按程序放下起落架,对准跑道准备降落。



突然,无线电里传来塔台指挥员的命令,说他驾驶的飞机前起落架没有完全放好,要立即复飞,来不及多想,刘传健按命令果断拉起飞机,地面空管人员都紧张的不得了,这可是学员第一次单飞,就遇到了这种紧急状况,如果前起落架还是存在问题,那么降落会导致机头直接着地,后果不堪设想。

刘传健驾驶着飞机在机场上空盘,重复着收放前起落架,可是还是存在问题,当飞机第6次飞过塔台时,油表显示油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降落了,他一边听塔台指挥员交代的操纵要领,一边镇定地驾机对准跑道。救护、消防等各类保障人员已严阵以待。

刘传健紧握操纵杆,全力保持飞机后轮着地的姿态向前滑行,最终,飞机前轮贴着地面轻轻着陆,飞机稳稳停在跑道上。

当刘传健下了飞机以后,现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可是学员第一次单飞,就遇到了这种紧急状况,连教员都对刘传健竖起了大拇指,这次遇险都安全落地,完全是依靠刘传健过硬的技术和沉着冷静的心态。

因为这次事件,刘传健在同批学员中脱颖而出,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他在毕业后留校当了初教机教员。

飞行学员毕业后,能够留校当教员的,首先是飞行技术特别好,再就是处理各种空中特情的能力特别强,关键还要心理素质非常过硬,遇事冷静,临危不乱。凡是能留教当教员的,就是飞行员里的尖子生。

刘传健带出了很多优秀的飞行员,随着一期期学员毕业,刘传健也从教员成长为中队长、副大队长、训练股长,多次立功受奖,安全飞行2700余小时。

直到2006年停飞,刘传健转业到四川航空公司执行民航任务,2008年被聘为责任机长。



他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连续10年荣获公司的安全星级奖。为保证最好的飞行状态,他作息非常规律,很少外出,即使在家休息,他也会花更多时间学习,他家里书柜上全是飞行方面的书籍,他的床头一直摆着本厚厚的《飞行机组操作手册》,每天睡前都要翻看。他很少玩手机和看电视,因为这些电子产品对视力不好,会影响飞行安全。

从空军学员到教员,从军航转业到民航,飞行近30年,刘传健从来不让自己有丝毫的懈怠,正是在空军的训练经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让刘传健拥有了过人的身体素质以及一流的操作能力,才让他在面临史无前例的危险境地时果断处置,创造了奇迹。

事件全过程

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驾驶川航3U8633航班执行重庆-拉萨航班任务,这条航线对机长刘传健来说,己经飞行了不下上百次,可以说对于这条航线路线早己烂熟于心了。



5月13晚上,因为第二天一早要执行飞行任务,所以刘传健那一晚没有回家,而是睡在公司宿舍里,晚上10点左右,他就休息了,那一晚他睡的很香。

在5月14日凌晨4点左右,刘传健按时起床,在公司吃过早餐后,和往常一样,他按时进入准备室,机长刘传健,第二机长梁鹏,副驾驶徐瑞辰,以及乘务员,开了飞行前的会议。

然后,刘传健进入驾驶舱后,按惯例对飞机内部所有设备进行检查,一切没有问题,其他的空乘人员等待着迎接乘客上机。

6点26分,刘传健驾驶着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准备飞往拉萨。半个多小时之后,飞机抵达青藏高原上空。这时的飞行高度将近万米,飞机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

那天的天气非常好,从飞机上甚至可以清楚的看到雪山的美景。大家都认为这将是一次顺利的飞行。

但是没想到的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7点07分05秒,当飞行到成都区域巡航阶段时,机长刘传健突然听到一阵爆裂声,转头一看发现右侧风挡玻璃出现了裂纹。他第一反应是用手指轻轻触摸了一下裂痕处,有些割手,很明显是风挡玻璃的内层破裂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