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4两会国企新声第四辑: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0
分享至

小新说: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国企代表委员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国之大者”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会议期间,《国资报告》联合国资小新持续推出“两会国企新声”栏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探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数字经济、扩大对外开放、防范风险、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等热点话题,汇总和整理国资国企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两会国企新声”第四辑——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关键词一

绿色能源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能源行业是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3年起,全国政协新增“环境资源界”这一界别,部分该界别的委员不少出身国资系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们与其他来自国资国企的代表委员一道,围绕新能源配储、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等重点议题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优化完善新能源配储政策,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当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邹磊认为,新能源配储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力支撑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但也面临利用率不高、缺少有效成本回收机制、储能配比要求“一刀切”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储能产业的发展质量、效率和效益。

对此,邹磊建议,新型储能政策导向亟需从“单纯激励开发建设”向“激励高质量建设和高效率利用并重”转变。具体来说:

一是着眼于提高利用率,优先发展独立共享储能,实现新型储能的区域统筹规划布局和数智化技术应用。

二是着眼于建设科学的成本回收机制,完善电力市场产品设计和交易机制。加快落实储能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结合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与储能有关的市场准入标准、电力辅助服务和电能量市场交易产品,加快出台实施细则。

三是着眼于解决储能配比“一刀切”问题,加强发展模式创新探索。引导地方政府将“新能源开发按一定比例配置储能”的要求,转变为“按新能源开发规模一定比例提供灵活性调节能力”要求,由新能源开发企业自主通过市场,采用自建、租赁、共享等多种方式解决灵活性调节资源需求,已经转变思路的地区精细化做好政策落实执行。探索设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建设专项基金,从企业自建储能转向以专项基金支持的方式开发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在多元融合性上发力,加快形成能源绿色链


今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国资央企引领中国能源行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刘国跃认为,高质量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主体能源保障要更“充足”,战略能源发展要更“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更“稳定”,能耗控制要更“严格”。

对此,刘国跃建议,聚焦“三个发力、三大链条”,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规模稳定性上发力,加快形成能源安全链。超前布局一批优质煤炭增储产能,加快推动“疆煤出区”新通道建设。持续深化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坚持“煤油气储、油化并举、平急结合”,同时扎实推动煤制油、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建设陕西榆林、新疆哈密等一批煤基集成创新示范基地。

二是在多元融合性上发力,加快形成能源绿色链。推动煤电新油气氢核多元化能源谱系的融合,加快推动新能源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发展,创新推进多能互补、源网荷储、海上风电、氢氨耦合、化工耦合等多种类型项目开发。

三是在先进高效性上发力,加快形成能源科技链。利用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央企创新主体作用,建好用好国家级实验室和平台,依托重大工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先进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多措并举、共同应对新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阮前途:新形势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

阮前途认为,实现2035年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的目标,需要应对新能源消纳压力剧增、电力保供难度加大、新能源使用成本持续上升等新情况。

对此,阮前途建议,首先,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一是强化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力度,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成立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二是支持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三是支持开发优质抽水蓄能项目。

其次,完善评价体系及技术标准。一是聚焦清洁低碳、安全稳定、效率效益三个维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评价体系;二是完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

最后,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一是进一步理顺价格机制,加快推动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二是完善适应储能、电动汽车、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数据中心等新型主体互动需要的市场机制;三是做好绿电交易与绿证、碳市场的衔接,持续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充分反映新能源绿色环境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建议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国家队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郭建增建议,要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国家队,以我国相关领域重点央企为核心,联合上下游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体,集聚优势资源、强化协同攻关、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共同推动我国海洋氢能快速发展;要加快建设一支海洋氢能产业人才队伍,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承担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建设。

此外,还要加快出台海洋氢能发展总体实施方案,多渠道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海洋氢能应用示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所属平高集团首席工匠,平高电气机械制造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中辉: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电力装备研究与应用


随着能源低碳转型不断推进,能源生产从主要依靠资源转变为更多依靠装备,电力装备成为落实“双碳”战略、实现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胡中辉认为,加快推广应用满足新能源消纳、电力高效传输、电能高效利用等需求的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电力装备,是提高我国电力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支撑。

胡中辉建议,一是加快构建环保型电力装备大规模应用场景,多措并举协同推动我国电力装备产业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产业链高端发展;二是全方位加大环保电力装备产业布局力度,强化研发、生产、应用等各个环节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落地实施;三是持续推进完善碳排放管理与监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加大对碳排放的控制和减排力度,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投吉电股份白山吉电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设备部副主任李文辉:加快吉林省“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


吉林省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土地充裕,具备打造聚合风、光、火、核、储等多种元素的融合式大基地优势。

李文辉建议,在吉林省规划建设6个基地。即依托吉林西部丰富的风光资源和蒙东区域煤炭资源,打造白城风光火储一体化千万千瓦基地、白城绿电园区新能源消纳基地、氢基绿色能源千万千瓦绿电转化消纳基地三个基地;在吉林中部城市依托清洁供暖需求和氢能多元应用场景,打造清洁能源及氢能应用示范基地;依托吉林东部河流两岸山体与河谷落差大的地势条件,以抽水蓄能、核能为基础,打造两个融合式基地。这6个基地内核不同、功能各异,聚合风、光、火、核、储等多种能源,共同构建东西互济、内消外送、多能融合的清洁能源大基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华电高昌热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化验室班长偌尔布亚·斯依提:加快建设“疆电外送”通道及配套能源基地


新疆是我国“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来,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持续深入开展“绿能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2月26日,华电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开工建设,这是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新能源项目。

偌尔布亚·斯依提认为,加快建设“疆电外送”通道及配套能源基地,将有效促进新疆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逆向分布形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福化古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党群人资部负责人郭晶晶:加快构建多元化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加快构建多元化绿色能源供应体系,是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

郭晶晶建议,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氢能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等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在氢能产业上,要大幅降低化石能源制氢,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推进氢能与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氢基炼化,实施一批氢能示范应用重点项目;在光伏风电上,要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重点利用油田和炼化基地内部场地资源,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汽车充换电站的建设;在生物能源上,要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推进生物能源的研发和利用。

关键词二

节能降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除供给端的能源结构调整之外,消费端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降碳也至关重要。来自国资国企的代表委员纷纷为此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完善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废钢是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再生资源,每使用1吨废钢,可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

胡望明认为,建立和完善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提高综合回收利用率,促进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存在着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

对此,胡望明建议,要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全国性再生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推进交易服务平台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全面绿色转型


交通运输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运输工具装备是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耗的主要载体。

孙永才介绍,中国中车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企业,实现了永磁牵引系统、碳化硅变流、二氧化碳空调等新技术的突破,且已具备大规模应用推广基础。如果应用这些技术,保守测算,全年城市轨道交通可节约耗电量56.5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万吨。

孙永才建议,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会同相关部委和企业,研究制定新技术应用规范和政策支持方案,如新造车辆标准技术规范、检修车辆技术升级标准等政策措施,从而降低企业一次性成本,引导市场积极参与,提升城轨车辆的绿智水平及运营安全性。同时,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引导地方政府及相关城轨用户进行新造车辆采购时,对新技术优先选用、应用尽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船长倪迪:加快构建我国船用绿色燃料供应链体系


随着我国推动实施“双碳”绿色发展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措施正式生效,航运业正在加大实现低碳、零碳的绿色燃料路径探索。

倪迪认为,当前,多种能源均被纳入船用绿色燃料的未来选项,但这些替代燃料在全球范围内的供给量目前还很有限,难以满足全球航运业未来的需求。

对此,倪迪建议,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缩短探索路径,统筹产业资源,推进绿色金融,积极推动参与脱碳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等,破解当前构建船用绿色燃料供应链体系面临的市场供需平衡、储运及加注体系尚未建立、新能源上游产业起步和相关标准和规范亟待健全等诸多障碍,积极在国内推动船用绿色燃料生产及其供应链建设,不仅有助于航运业加快脱碳,也将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起到促进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包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促进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下,很多国有企业在推进自身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正努力在清洁生产、低碳技术开发、节能降耗等方面形成示范引领。

孟繁英建议,一是出台稀土永磁电机替代工程支持政策,发展壮大稀土永磁电机产业;二是给予钢铁企业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相关政策支持;三是规范完善新能源结构用材标准体系;四是进一步推广绿色钢材。

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兰玉: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


实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瓶颈问题的关键,同时也将成为塑造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王兰玉建议,一是加快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试点建设;二是健全钢铁行业绿色能源消纳的支撑体系;三是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钢铁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四是开展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试点建设,提升碳数据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总经理周金波:推进水泥行业替代燃料产业化


替代燃料作为实现水泥行业碳减排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对水泥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金波建议,一是加强废弃物源头的规范管理;二是加大替代燃料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建立健全水泥行业替代燃料标准规范体系;四是鼓励替代燃料处置技术研发和装备升级迭代。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推动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和零碳建筑,积极推动建筑领域深度节能降碳,是落实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建筑行业节能降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唐俊杰认为,当前我国低碳/零碳建筑推广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行业对低碳/零碳建筑的定义和技术路径缺乏了解;二是市场主体对建设低碳/零碳建筑动力不足。

对此,唐俊杰建议,一是完善低碳/零碳建筑建设制度体系;二是加强推广技术路径专业指导,构建零碳建筑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尽快出台支持低碳/零碳建筑有力有效的激励措施。

今年全国两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与人民日报党媒平台合作

重磅推出2024“两会国企新声”

通过“信息流”这一媒体融合前沿技术

为大家系统汇总、全景呈现、全面推广

国资国企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

(向下滑动,了解详情)


跳转至2024“两会国企新声”主页

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

小新将与您一起

共同聆听全国两会好声音!

共同凝聚国资国企正能量!

———— /END/ ————

撰稿丨国资报告记者 粟灵

责任编辑丨孙静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资小新
国资小新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9573文章数 406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