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全国两会·两会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呼吁:建立区域间的器官共享机制

0
分享至

“北京、上海是国家医学的高地,但在器官移植领域里,发展越来越不理想。”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是器官移植领域的专家,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带来了一份《我国器官移植与捐献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提案。


图片来源:东方IC

朱同玉介绍,器官移植代表一个国家医学水平的标志性医疗技术,目前是解决各种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根本手段。我国有上百万终末期肾脏衰竭的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每年新发肝衰竭患者人数约为50-100万。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登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已超过14万人,但每年器官移植的数量不到2万例,大量患者在苦苦等待移植,有的在等待中去世,器官短缺是制约器官移植挽救更多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同时,朱同玉指出,我国的器官获取和分配基本以省域为界,捐献器官主要在省内共享,跨省器官分配仅占极小部分,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北京、上海等高水平医疗中心城市的服务区域涵盖全国,大量需要移植的器官衰竭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但他们的器官获取范围受限北京上海,并不能覆盖到周边医疗服务区域。而尿毒症等求医患者数量众多,导致了器官移植等待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去年,我看到一例肾移植的患者等待了10年之久。”朱同玉告诉记者,这一现象导致了医疗中心城市的器官移植患者反向流动到其他城市,造成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与器官捐献数量不匹配,不利于移植科学的快速发展。

为此,朱同玉建议,应科学规划器官获取的地域限制,建立区域间的器官共享机制。比如,上海可以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建立共享网络,北京可以与京津冀地区进行器官共享,更加配合医疗服务能力的区域规划。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佳琳 屠瑜(本报北京今日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选择上海的理由
450240文章数 5401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