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台湾南方澳南天宫进香团224人乘20多艘船,直航福建湄州岛。至此以后,台湾渔船直航大陆各港已不计其数。
大陆沿海各地也纷纷建成台湾渔民接待站,不仅为前来的台湾渔民安排食宿,还为他们检修机器、加油、补充粮食和淡水。
“金门协议”签订后,台湾当局在1992年11月对金门解除“战地政务”,开放游客观光,旅游旺季时,台湾至金门航班可以增至每天25班。
1994年仲夏,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一行44人,应金门“民俗文化交流协会”之邀,从台北乘班机飞抵金门。
剧团在金门巡演45天,撩开了金门岛神秘的雾纱,开始了绕道的两门交流,许多金门古稀老人在机场迎接时呜咽成声。
当晚,金门要员高举酒杯,动情地说:“这是45年来的第一杯酒,不干不行!”
“干!”百余杯金门高粱酒把人们的心烧得滚烫。
在金门金城、金湖、金沙三镇和金宁、烈屿(小金门)两乡,听家乡戏,看家乡人,台前台后人头攒动。
剧团演出月余,带来的戏码全部演完,然而当地民众依然不能尽兴。金门的渔民想出办法连夜到厦门取来新戏本,让剧团接着演戏。
5万人的金门岛,观看人数居然达10万次之多。
1995年9月,前国民党金门县党部执行长许金龙,率领“与闽南高龄乡亲有约”慰问团,绕道台湾、香港,到达漳州、泉州、厦门,与在大陆的金门乡亲共度中秋佳节,同赏一轮明月。
1995年中秋节,500位滞流在闽厦的65岁以上金门籍老人,登船在贴近金门东北草屿300米处,以燃放鞭炮的方式实现了“返乡之旅”。
这年10月,福州闽剧院一团在马祖演出时,当地民众看到家乡戏快乐得像过节一样。
台湾当局也顺应民心,派出军舰到营光、东引等岛屿接运民众来马祖看戏,同时还宣布“马祖全岛放假三天”。
即使在1996年大陆军事演习、导弹试射时,金门的居民在厦门投资购楼,仍没有断了来往,金、厦两地的交流越来越热络了。
很快,厦门面对金门一侧已全部排除水雷,厦门湾从此增加近33平方公里的可用水域,沿岸建起了大批别墅宾馆及旅游设施。
每日清晨,金门渔船买到大陆的蔬菜、鲜活食品满载而归。大蒜、干贝、宜兴茶壶和陶瓷“滴水观音”等大量大陆产品,早已进入金门寻常百姓家。
“金、厦一日游”已然畅通无阻,过去两地之间的有线广播大喇叭,已经销声匿迹了。
1998年8月,台北县议员金介寿、“国大代表”曹原彰一行9人,乘“夏威夷3号”船从台湾北部出发直驶入厦门沙坡尾港口,后又从厦门驶到金门新湖渔港。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呼吁两门对开,金、厦“小三通”。台湾当局下令扣押侦讯时,群众在金门高呼:“三通无罪”。
“金门协议”的签订以及两岸关系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金、厦两地逐渐显露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