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克拉玛依爆发惨烈大火,火灾的两个真相至今让人无法原谅

分享至



公元1994年12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的友谊馆内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虽然已经过去了30年,但当年这场全国最大的灾难性事故依旧让人心有余悸。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悲剧,影响力却远远超过大火的本身。

今天,我们来回望及寻找真相,是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亦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突如其来的大火

克拉玛依是新疆的一个地级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地。这座城市的人口并不多,今天也只有48万人。

克拉玛依最初是一座石油城,一开始这个城市的居民都属于中石油公司。所以,克拉玛依的八成居民为汉族人,少数民族占二成左右。

1994年12月8日,这一天小城的天气特别冷,天空阴沉无比,但小城的许多中小学生却很高兴,因为这一天他们许多人要去市中心的友谊馆参加文艺汇演。

这次汇演,不仅教育系统的领导要到场,连市领导和石油公司的领导都会来参加。

下午4点多钟,克拉玛依市教委干部、当地的中小学师生、从乌鲁木齐来的干部以及石油公司的领导干部纷纷来到了友谊馆。据事后统计,当时到场的干部群众、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总人数为769人,整个礼堂都要坐满了。

17点40分左右,时任克拉玛依市副市长的赵兰秀在众人的等待中终于匆匆赶到了现场。赵兰秀来后,先是上台致辞,说了一些勉励的话,之后走下台,与从首府来的官员以及一些本地官员一一打过招呼落座,坐在她旁边的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方天录(克拉玛依与新疆石油管理局是同级单位)。

再之后,演出正式开始。



第1个节目演出的时候现场一片欢乐,没有任何异常,第2个节目开始演出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当时,舞台上有一束灯光一直照射在幕布上,幕布被烤得冒起了烟,几分钟后幕布在灯光的炙烤下燃起了火苗。因为舞台上有大量的易燃物,幕布起火后火势迅速蔓延。

幕布起火时文艺汇演还在进行,为了不惊扰到坐在台下的领导,工作人员没有第一时间拨打119。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台下坐着700多名中小学生们受到惊吓,相关人员把舞台上的幕布拉了起来。

但到18点10分,舞台的火势已经失控,燃烧的幕布点燃了舞台后的窗帘,一位工作人员从友谊馆跑出去报警。

由于舞台上的幕布已被拉上,舞台内燃起熊熊大火导致氧气越来越少,舞台区域形成了一个高压区,幕布出现膨胀。看台有几个学生看见幕布出现膨胀后,被吓住了,偷偷向大门外跑去,这些提前离场的学生幸运的逃生了。

这时,幕布终于燃烧起来,火舌像毒龙一样迅速在馆内蹿飞起来。

场馆内顿时一片惊恐万状,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地逃命,尖叫声、哭泣声风起云涌。

由于火势越来越大,年久失修的卷帘门出现了故障。卷帘门突然掉落后,将唯一的求生通道堵死。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场馆内的其余8个消防通道全部被封锁起来了,学生们来到消防通道门口时却发现大门被封闭,无法撤离。

外面的工作人员准备打破窗户救出学生,才发现1楼所有的窗户均安装了钢铁材质的护栏,学生和老师无法从场馆内逃生。

外面的救援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火肆虐,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浓烟熏倒,有些老师则把孩子牢牢的保护在了身下。

场外的救援十分混乱

与此同时,场外的混乱未必好过场内。后来公布的火警接警时间为18时20分,然而,多人证实在18时15分已有多人报警。

然而,直到第三辆消防车才终于带来了破门的消防斧,而此时的人们早已自发动用各种工具,绝望地劈向友谊馆周围10个紧闭的出口。

一些市民用肩头撞铝合金门。友谊馆对面设计院的职工跑到友谊馆左侧,把木门拽掉,指望救学生出来,可木门后面还有防盗铁门。他们抬起门板撞击防盗门。防盗门的下部被撞弯了,他们把一根根钢条扳起,让在回廊和厕所的人钻出来。

孩子们趴在窗上挥手,叫喊。窗户太高,救援人员心急如焚,一部分人抬着门板,另一部分人站在上面,用榔头砸,用钢条撬,砸开铁栅栏,将孩子拉出来。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