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是石女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

罗玉上小学前,一直是大姑在带。

不止她,当时叔伯家的孩子们都是大姑在带。她跟患病的老母亲住在一起,天微微亮就起床烧饭,伺候完老的接着伺候小的。

罗玉的父母和叔伯们总是在早上将孩子们送去,晚上再接回来。一整个白天,陪伴罗玉最多的人便是大姑,如父如母。她的身上总是萦绕着淡淡的药味,因为她成日喝益母草煎煮的茶水。



罗玉问大姑为什么非要喝那种怪气味的水,大姑笑容惨淡地回答:因为对她的身体有好处。

具体有什么好处,罗玉不知道。但是有一次,大姑去买菜时,她听到奶奶跟来探病的亲戚抹眼泪:喝了这么多年药水,可见一点效果?没有就是没有,想来要一辈子赖在家里了,唉,家门不幸啊!

罗玉当时听得一头雾水,直到上初中看杂志,从小说里知道有一种女人因为天生不来例假无法生育而被称为石女。她才知道,她的大姑,是一位石女。

罗玉说不出是莫名的畏惧还是难过,总之她忽然很想见见大姑。然而那时候,大姑已经离家出走很多年。



说是离家出走,其实大姑是被亲人们赶走的。

那一年,罗玉还没上小学。奶奶病情加重不治而亡,料理完丧事后,叔伯们聚在她家商量如何处置大姑。他们决定卖掉奶奶的房子平分,作为女儿,大姑没有继承权,也不该继续赖在里面。

商量的结果是,尽快找个人嫁了。

罗玉的母亲和妯娌们四处托媒人,总算找到两个愿意接收的。虽然对方带着拖油瓶,并且家徒四壁,还爱喝酒打人,据说原配就是被打跑的。但是,好歹是个归宿啊,强过赖在娘家。

订婚后的第三天,大姑跑了。

谁都不知道她跑去了哪里。一个将近四十岁的老女人,小学文化,性格木讷,天生残缺,能跑去哪呢?

罗玉的父母叔伯找了一圈没结果,只得退了男方送来的礼品,还被人好一顿埋汰,气得面红耳赤,直骂大姑天生就爱祸害家人。

大姑走后,罗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

母亲做饭不好吃还爱发脾气,父亲对孩子毫无耐心,任由她像野草般疯长。有一阵子,她头上长满虱子都没人知道。

她分外想念大姑做的包子馒头,为了哄他们几个小孩子多吃饭,她故意将面团捏成小动物的模样,十分吸引人。她烧的菜也好吃,家常萝卜土豆能烧出肉味来。

听说曾有饭店花钱请她去烧饭,要不是因为照顾父母脱不开身,她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厨师。

刚开始,罗家人日日念叨大姑。孩子们是想念,大人们是咒骂。

一段时间后,想念淡了,骂声也少了。

再后来,仿佛这个人从未存在过。偶尔提及,宛如在讲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就在大家连提都懒得提及时,大姑忽然衣锦还乡。

2,

大姑回来的那天,正好是罗玉十八岁生日。

她平时住在学校,周末才回家。即使知道是自己的生日,也不期待回去会有什么惊喜迎接她。

父亲执着于生儿子,成功在她十二岁时给她添了一位弟弟,因此花费不计其数,时刻耳提面命要她懂事节约。礼物什么的,就别想了。

没想到,那天一进门,母亲就满面笑容拽着罗玉上前给一个妇人道谢:你大姑惦记着今天是你生日,特意回来帮你庆祝,还给你买了好多礼物呢!

说话间,她将一块翠绿的玉观音在罗玉面前晃了晃,眉开眼笑道:这是大姑给你的,妈先帮你保管着!

她正要将东西收回盒子,妇人几步上前,麻利地从她手里抢过玉观音,三两下戴在罗玉脖颈上,满意道:不错,我就知道正好!

声音虽然沧桑了些,语气却还是那么熟稔,以及面对面时那抹亲切的笑容,让罗玉终于从神游中醒来,确信眼前这个涂脂抹粉且没有益母草气味的陌生妇人,正是她消失已久的亲大姑。

她瞬间手足无措,满心慌张,一声大姑在嘴边转了又转,就是发不出音。

母亲瞪眼直骂她蠢笨,同时满脸堆笑地招呼大姑喝茶吃点心。适逢罗玉父亲下班接回儿子,她赶紧将小家伙往大姑怀里送,一个劲催他喊人。

虽然听话喊了人,但是罗玉弟弟显然不喜欢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大姑,并不肯老实呆在她的怀里,扭扭身子就往外跑。

罗玉则默默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打量着阔别已久的大姑。

初中那会了解到石女的存在时,她曾好奇地向母亲打听过大姑的身体。母亲满眼嫌弃地告诉她:被上天诅咒的女人才会这样。

罗玉相信科学,却也不敢小觑诅咒,曾有无数次祈求上天解除对大姑的诅咒。眼前的妇人,如果真是她大姑,该有五十岁了,瞧上去却比她的母亲还年轻。

大姑的诅咒,应该被解除了吧。她过得,应该是不错的。

罗玉的叔伯们接到电话后很快赶到她家,看到改头换面的大姑,每个人都难掩惊讶。大姑则云淡风轻地拿出给每个人准备的礼物,罗玉的母亲和婶娘们都收到了一条足金的手链,笑得见牙不见眼。

大家众星捧月地围绕着大姑,七嘴八舌地询问她这些年的际遇。

大姑气定神闲地回答,当初南下打工,遇到了一个香港那边的富商。富商死了老婆,现在跟她在一起过日子。

说完,她漫不经心地捋了捋袖口,露出两个腕上的大金镯子,看得罗玉母亲目光发直,更加热情地张罗留人吃饭。

大姑浑不在意地摆摆手,阔气道:不麻烦了,全都去饭店,我请客。

从这一天起,大姑成了罗家最受欢迎的人。

至少,明面上是这样。每个人都喜欢大姑回来探亲,四处炫耀她送的礼物。罗玉的父亲和叔伯们则希望搭上那位香港富商,带着他们一起发发家。

只是,大姑回来得很少。

据她说,富商离不开她,如果不是她做的饭,他宁愿干饿着。

罗玉的母亲恭维道:还是你本事大,抓住男人的胃,也就抓住了他的心!

背地里,几个妯娌却相当不屑:不就是保姆嘛,嚯,神气得跟人家正房一样!谁不知道她连个蛋都下不出,哪个男人瞎了眼肯娶......

因为一直没有得到富商的提携,罗玉的父母叔伯们渐渐对大姑心生埋怨,觉得她自私冷漠不帮着娘家人。自己锦衣玉食,却好意思看着弟弟们吃糠咽菜。

于是,他们当面依旧奉承恭维,背地里却各种揣测她和富商的关系。那种暧昧的八卦和猎奇让他们嫉妒的情绪得以纾解,不惜各种添油加醋,几乎忘记故事的女主角是一度照顾疼爱他们的长姐。

听了太多流言蜚语,罗玉因此痛恨成人的世界,一度不愿意跟家里的任何长辈说话,导致母亲逢人便说她嘴拙人笨,比不上弟弟半分。

六十五岁这年,大姑带着富商赠予的遗产彻底荣归故里。她在县城租了一套房子,过起令人羡慕的独居生活。

罗玉的父母和叔伯们隔三差五去探望,每次回来都要讨论她究竟继承了多少财产。光是那些金银珠宝,怕是都不下百万了吧。还有一个保险箱,若非巨金,何以用到保险箱。

他们开始以各种理由找这个姐姐借钱,而罗玉的大姑总是斩钉截铁地拒绝,说要留着钱傍身,不然怕自己老无所依。

她将养老挂在嘴上,对侄子侄女们的态度又那么好,罗玉的父母叔伯们很快砸吧出意思来:谁给她养老,谁就能继承她的钱。

很快,一场抢着给大姑养老的战争拉开序幕。

大姑不愿兄弟阋墙,又争不过他们,经过一番商量决策,最终决定每家住半年。

不知是不是为了安抚人心,她当着亲戚面摘下大部分首饰,连着所有金银珠宝一起锁进保险箱。她承诺,等她百年后,这里面的财产,包括她银行卡里的钱,都拿来给他们分。

大家直勾勾盯着她的保险箱和银行卡,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尽管盼着那一天越早到越好,但是罗玉的父母和叔伯们只敢在背后诅咒,当面伺候得一个比一个用心。

因为大姑早已发话,她会提前写好遗嘱,遗产怎么分,就看大家照顾她的用心程度。越用心,分得越多。

3,

大姑回来养老时,罗玉已经嫁人生子。

她平时很少回娘家,唯有大姑到她父母家住时,才会回去频繁些。因为相比其他晚辈,大姑更喜欢跟她说话。

长大后的罗玉,并没有比孩提时代更能说会道。大多时候,都是大姑说,她默默听着。

母亲耳提面命教她讨好大姑的手段话术,她半点没用上;催她想法子套出大姑的保险箱和银行卡密码,她也当作听不懂。

她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做大姑曾经做过的面点,每次回来都会做很多给大姑。大姑有时评价很好吃,有时则会撇撇嘴说比她手艺差多了。

只有跟罗玉在一起时,大姑才会依稀流露出当年的影子,变成她记忆中的大姑。偶尔也会在不经意间跟她说那个富商的事。

在大姑的嘴里,富商有时是好人,有时是坏人。而他的孩子们,则是彻头彻尾的坏蛋。她最后的结论往往是:女人啊,还是得有自己的孩子。

罗玉嘴笨,只得开导她:他们允许你分这么多遗产,说明还是很尊重你这个长辈,把你当成自己人。

然而,这样安慰后,大姑的脸色更难看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