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高共管 慢病防控丨“糖心肾”本一家亲,关口前移多获益

0
分享至

糖心肾共治共防的现状、趋势与未来,从“三高”共管说开去......

为汇聚多方力量,打破“三高”共患、三慢(慢性心衰、慢性肾脏病及慢阻肺)高发的现状,2024年1月13日,以“三高共管,三慢共防”为主题的“第一届泰州三高三慢综合防治产业大会”在江苏泰州盛大召开。

会议主论坛聚焦“糖心肾”早筛早诊及“三高”共管的创新模式,七大会场全面覆盖了医、政、产、学、研、投六大领域。从相关政策解读、管理模式分享、学术前沿进展、学科体系建设、产科研合作等方面探析慢病防治的发展趋势,探索数字化诊疗的创新方案,探究提高“三高三慢”的规范管理策略,从而推动“健康中国2030”伟大目标的实现。

其中,三高患者管理分论坛、院长分论坛和基层分论坛分别从不同维度赋能“三高”共管。三高患者管理分论坛着重解析了“三高”共管的最新共识和学术进展,以及院外“三高”共管创新模式;院长分论坛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基层医院发展与学科建设等相关话题做出交流和经验分享;基层分论坛则强调了基层在慢病防控中的核心作用,并以糖尿病综合管理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借此契机,“医学界”分别邀请到三大分论坛的三位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恺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沈洁教授、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陈楠教授从不同视角,就“三高”共管的现状、管理措施、临床意义进行分享。

从流行病学到临床实践,

三高共管知易行难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被统称为“三高”,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疾病。这些疾病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往往“两高”或者“三高”并存,相互影响、相互加重,产生协同作用,加重对心脏和肾脏功能的损害[1]。目前,“三高”共管已上升为国策。《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就曾明确指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2]。然而,“三高”共管知易行难。

在分享中,黄恺教授通过一系列数字呈现了我国“三高”共管的严峻形势。“从1980年至2021年,40年的时间内,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了19倍。在糖尿病患者中,56%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比例更高;糖尿病前期人群中,34%合并高血压,同时有一半左右的人群合并高血脂。

但与高发病率相矛盾的是,我国‘三高’疾病的控制现状不佳。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1/3左右,糖尿病控制率、达标率仅在15.1%左右。高血压的达标率亦不容乐观,2.45亿的高血压患者中,达标率只有15.8%。可见,单个病种我们尚未做到很好地管理,‘三高’共管的难度可想而知。”

沈洁教授亦表示,“三高”共管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血脂异常尚未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慢病管理项目,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CVD)防控工作中的“短板”;综合性医院分科较细,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服务提供体系高度分散,技术、临床信息不能共享,容易造成慢性病缺乏个体化服务和不必要的重复服务,不利于共病的管理;国内目前缺乏统一的“三高”共管质控标准等[1]。

设定目标,规范诊疗,

自上而下切实可行

想要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推动“三高”共管发展,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黄恺教授表示“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控制在7%以下,最好控制在6.5%以下;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糖尿病,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1]。

至于血脂的管理则相对复杂,相比于血压和血糖,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三高’患者,LDL-C需要控制在1.8 mmol/L 以内,最好控制在1.4 mmol/L 以内。如果是一年之内发生2次,两年之内发生2-3次心梗、脑卒中等疾病的患者,其LDL-C还要更低[1]。”

其次,需要做好院内院外“三高”全病程规范化诊疗黄恺教授补充道:

  • 院内管理方面,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并建立“三高”管理中心,真正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践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以武汉协和医院为例,武汉协和医院在2021年成立多学科合作团队,将“三高”统一管理,避免患者辗转于各个科室,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加强院外管理,需扩大筛查。首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统筹各方资源,加强筛查与公众医疗投入;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三高”共管的主要场所,通过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广泛筛查,提高“三高”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再者,公众应加强对“三高”的危机意识,最终实现三方联动,全方位地进行“三高”共管。

于“三高”共管纵深处,

看糖心肾多重获益

当“三高”共管被提上日程,其多重获益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其心肾获益,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

陈楠教授介绍道,高血糖不仅会直接损害血管、神经和组织,还会加速糖尿病肾病和CVD进展。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肥厚,长此以往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还会损害肾脏血管功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3]。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内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限制心脏和肾脏的血液供应,而易损斑块及随之而来的血栓事件也会进一步加重心肾功能的损害[4]。

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守护心肾,就需要防控关口前移,密切关注相关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对心肾功能的影响

“三高”共管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对于“糖心肾”疾病防控而言意义重大,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1]。

自1960年代至今,美英等国家通过“三高”共管,已有效促进了糖尿病相关大血管并发症拐点的早日出现、成功实现CVD死亡率持续降低。这些成功经验提示我们,“三高”共管势在必行,其获益早已从单个病种,向多病种、多器官延伸,“糖心肾”共管共治也随之成为大势所趋。

治疗有方,防控有法,

全员联动守护“糖心肾”

“三高”危害相互叠加,“糖心肾”疾病亦盘根错节,给疾病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可使“糖心肾”共管共治之路行稳致远。对此,陈楠教授、沈洁教授分享了真知灼见:

  • 首先“糖心肾”共管需统筹各方资源,实施分层管理策略。我国临床专科医生不足,单靠专科医生进行患者管理远远不够,故而应由政府主导,组建医共体,通过科普与基层医生培训,明确各层级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积极推动分级诊疗,使区域内各医共体单位实现协同发展,帮助糖心肾患者在区域内实现更好地综合管理。

  • 其次,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糖心肾全病程管理。组建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等相关亚专科科室在内的多学科联合慢病管理团队,从预防做起,从“三高”共管做起,防控糖心肾疾病,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最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实践。比如对于血压、血脂、糖心肾疾病稳定的患者,应按照最新的指南选择治疗药物,应用诸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新型降糖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代谢,获得显著的心肾获益[5] 。以SGLT-2i为例,此类药物可以有效减少心衰、心血管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还可降低肾脏疾病进展及心肾死亡风险 [6] 。因此,合理应用此类药物,可从上游发挥防治作用,减少疾病进展为终末期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的风险。

结语

糖尿病、CVD和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疾病是我国疾病管理亟需翻越的“大山”。“三高”作为我国CVD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心肾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幸而在政、产、学、研、医、投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三高共管”,还是“慢病防控”,都已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创新方案。从“三高共管”到“糖心肾共治”,前路漫漫亦灿灿,让我们共同期待!

专家简介


黄恺 教授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心脏病学院 Fellow (FACC),

  •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教研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 湖北省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代谢异常和血管衰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代谢性心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常委

  •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湖北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

  • 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执行主席

  •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主委,湖北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委。

  • 国家卫生健康突贡专家、武汉市突贡专家

  • 担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副主编及多个心血管和代谢领域杂志编委

专家简介


沈洁 教授

  •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院长,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敬佑生命”十佳科普影响力奖、“广东医师奖”获得者

  •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

  • 中国保健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院协会叙事医学与健康人文专业委员会、药学会内分泌代谢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顺德医学会会长

  • 获得国自然、市重大课题、省级各类基金近20项,发表论文近200篇,担任教育部全国统编教材副主编3部

专家简介


陈楠 教授

  •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规培导师

  •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青年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云南糖尿病足专委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 云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委员、青年委员,糖尿病分会委员

  •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协会内分泌、甲状腺专委会常委

  • 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

  • 云南省医院学会临床质谱专委会委员

  • 昆明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分会委员

  • 昆明市内分泌质控中心委员

  • 昆明市医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 曾在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并参加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美国Cleveland医学中心,德国Freiburg大学医学中心,IDF school of Diabetes国际学术交流及培训

  • 在Clin Immunol,World J Diabetes,Sci Rep,《中华内科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Springer Nature系列杂志审稿专家

参考文献

[1]“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专家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3,06(01):1-11.

[2]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1/content_6915365.html,2023-10-30./2024-01-09

[3]刘宇豪,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3,36(04):308-311.

[4]Lu S, et al. Ann Transl Med. 2019,7(18):436.

[5]ADA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Diabetes Care. 2024,47(Suppl 1):S158-S178.

[6]任婧,等.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07):656-661.

声明:本文的采访/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得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号:CN130584,过期日期:2024-5-27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医学界
医学界
医疗媒体领跑者
14116文章数 2904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