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聚焦两会 | 新一届政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六点新意”(2024)

0
分享至

2024年3月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召开,这也是李强总理首次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系统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成果,并制定了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内容详尽,目标明确。

高基数上追求高增长

GDP增长冲击5%目标

2023年,中国顶住压力,付诸行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尽管有2022年低基数的影响,但是这一成果同样来之不易,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

2024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可见发展的信心和诉求,发展才是解决各类问题的良方,包括稳就业、民生保障等。但是在2023年的高基数上,这一目标的实现也绝非易事,就客观情况而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困难,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

图表:2018Q2-2023Q4全国GDP总值及增速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亿翰智库

为实现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各项政策举措要取向一致,同向发力,同时要做好预期管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扩大内需是核心

统筹好消费和投资

当前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权重也在重新平衡,消费发挥的作用越发占据主导,走通内循环体系已是确定性的目标,构建内需型社会是题中应有之义。

政府报告中提出,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干扰,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全社会的消费力和意愿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而也正由于负向的预期和信心不足,居民更倾向于预防性储蓄,以防范未知的风险,增强安全感,而且在消费上也更倾向于高性价比消费,比如旅游,2023年开始,旅游也是频出爆款,像淄博烧烤、东北冰雪,也形成了一些消费新潮流,如国潮,汉服等。而消费的修复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政策的大力度支持和配合:

首先,收入是制约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所以要提振消费,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无论是稳就业、保民生,还是减税降费等举措,都需要在力度上再提升;


其次,要消费供给上要优化,创建新的消费场景、消费内容,迎合新时代下居民的消费需求;

再次,优化服务标准,让消费者拥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最后,减少限制性的措施,比如落实带薪休假、加强消费者权益保障等等,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想消费。

投资端,要扩大有效投资,把资金用在刀刃上,防止低效无效的投资。政府报告中也提出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其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样也承担着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民生保障等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行业良性平稳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22年开始,房地产开发投资便开启下行之路,2023年总量已跌至11万亿,较历史峰值下跌了25%,这对投资和经济的拖累是显而易见的,稳地产、化解行业风险是当务之急。

首提“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

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与2023年相同,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再出现“房住不炒”,这已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当下的房地产化行业已经在深度调整中良久,“炒”的基础已经不存在,即使是政策全面的放开,也很难再出现房价的全面上涨,所以“房住不炒”的字眼已经没有必要再持续,但这不代表政策上已经允许房屋成为“金融品”,这个底线没有改变。

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已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满足“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目标,但也正因为历史使命的侧重,决定了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了各方的资源,也意味着风险的积累。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决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新模式要构建,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要完善。2023年11月,住建部部长倪虹关于新模式的意义和内涵中提到“在体制机制上,一方面,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包括优化开发方式、融资方式、销售方式,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

房地产行业由“速度”到“质量”的发展过程中,制度要先行,要发挥制度的力量引导行业回归良性循环之路。这个制度就包括商品房的制度、金融的制度、土地端的制度,这是一个闭环,也是一个长期的模式,有任何一环的缺失或不足,都不足以将行业引向一个良性、可持续的模式中。

短期房地产行业仍有三大风险要化解

着眼短期,当务之急还是要化解行业当下的风险。

一是企业不断暴雷的风险,现实情况是,行业陷入阵痛以来,尽管各个政策也在接连探索化解企业风险,但作用却有限,企业违约暴雷事件仍在持续,头部稳健型民企接连陷入流动性危机中,即使稳健如万科、金地,也多次受困于外部负面舆情,股债表现均不尽人意,而这种趋势并未有停歇的迹象。如今行情,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抱定高枕无忧的心态,风险蔓延的速度已不在预期之中,政策端更要客观认知现实情况,避免政策踩踏,更要强化支持和引导,避免风险的再度蔓延。

二是出险企业的债务化解风险,行业阵痛以来,企业出险不断,行业格局已然换了新面貌,仍在稳健经营头部民企所剩无几,但企业的自救之路却是漫长且荆棘,至今也只有融创一家完成了债务重组,获得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机会,奥园走完了债务重组的流程,但是新的债券发行却也迟迟未有新进展,其他房企也依然挣扎在自救的道路上,企业化解的过程漫漫却始终难灿灿,企业债务风险不化解,市场也难恢复向好。

三是巨量房屋无法按时交付风险,这是迫切且紧急的任务,每套房屋背后都背负着家庭的希望,是真实的民生,交付问题也时时占据负面舆论头条,倘若房屋交付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其影响不可小觑。

针对于房企风险的化解,虽然政策上一直在尝试,在不断更新“政策工具箱”,先后动用了“金融十六条”、“三支箭”等工具,但最终却陷入“执行难、落地难”的困境,政策无法发挥作用,最后不了了之,未能阻挡房企暴雷的进程,反而加深了行业的负面预期。而究其根本在于政策执行难有保障,市场化的逻辑化解风险就意味着金融机构的支持也是有选择性的,要做的是生意,做生意要考虑风险,所以很多政策即使出台,也很难取得实际成效。即使是发债也是如此,房企的频繁暴雷也让投资者心生恐慌,没有足够的信心。

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市场上的需求“消失了”,大家一边储蓄,一边旅游,就是不将精力和资源放在房屋消费上,一是不能,二是不敢,这由系统性的原因导致,大的宏观环境让居民对就业、对收入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所以会从房地产市场上“退出”。这个问题很难靠行业内的政策解决,大力发展经济、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有助于提振居民买房预期和信心,特别是对一些刚需型客户而言,稳就业、稳收入、稳预期、提信心更显重要。退一万步说,现在尚且稳健的企业非国央企莫属,但倘若需求端持续萎缩,回款有限,仅靠外部贷款存续,对房企而言又是否是饮鸩止渴呢?

2024年,融资协调机制开始积极推进,这一机制的核心原则还是“市场化、法治化”,我们也观察到多家房企项目已进入到“白名单”内,也包括一些出险房企,所以我们不免有些疑问,即使不再区分企业属性和类型,这一政策是否又会像“金融十六条”、“三支箭”一样,作用有限?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

“三大工程”是主要工具

城镇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新型城镇化也提了很多年,数据上的城镇化一直在持续向上走,但实际上人的城镇化却与之相差甚远,这背后有户籍制度的分割,也有产业、就业、公共配套和服务分配的约束,即使是人们进了城,但总的资源却未能覆盖到每一个体。

人们对“三大工程”也是抱有高期待,一来希望借此对冲房地产投资,二是希望扩大行业需求,进而稳定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秩序。可以看的到,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还是“平急两用”基础设置建设,其内涵都在补民生保障的短板,以人为本的提升城市的治理,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而“三大工程”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倘若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短期内很难形成实物工作量,也很难对投资形成支撑。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钱的来源问题,而这既需要财政支持,也需要有序引导各类民间资本的参与。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在绿色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的命题,也是新阶段内经济发展的挑战。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是要实现绿色发展,伴随经济转型升级而生,“双碳”目标提出后,各行各业的关注度也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制造业、能源产业等等,我们所熟知的宁德时代、比亚迪、格力电器等企业都在绿色发展上投注了精力,也制定了针对于企业自身的减碳、降碳目标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的目标已经确定,建筑、房地产、制造业、能源行业等等也都必然需要迎合这一趋势,推动碳减排、节约能源,为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的产品和环境,唯有让消费者满意,生意才有可能长久。

图表:历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对比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版权归亿翰智库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在此文后留言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亿翰智库(ehresearch)

感谢配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亿翰智库
亿翰智库
中国房地产战略服务领域领导者
4821文章数 6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