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两会开启,来自上海的代表委员关注什么?

0
分享至

2024

Two Sessions

全国两会

在沪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2024年全国两会正式开启,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赴春天盛会。在沪代表委员关注哪些话题?将在两会传递怎样的声音?

一起来看↓↓↓

关键词一

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无疑会是一大热词。

早在上海两会及全国各地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就已经是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常客”。此次赴京参会的在沪代表委员在议案提案中,同样频频提起这一概念。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黄勇平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让科技创新贯穿到每一个发展环节。

希望更好发挥国家引导的力量,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的基础研究水平在不断提升,但研究成果距离企业直接使用还有一定距离,转移转化这一块希望国家进一步重视,更好推进实验室成果的社会化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 蒋颖

大企业或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提升创新的动能,各个领域彼此协同、产学研联动,再加上外资企业与国际加强联动和协作,能够提升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真正推动产生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多未来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 汪小帆

面对汹涌而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我们要积极拥抱,也要趋利避害,建议相关部门应构建相应制度平台,提供相应制度保障,使人工智能更多发挥积极作用,并进一步赋能新质生产力。

关键词二

长三角一体化


去年1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指明了前进方向。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如何更好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长三角提出的最新要求与部署?法治如何更好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在沪代表委员纷纷聚焦“长三角一体化”。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权衡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步入改革深水区后,仍有诸多问题有待破解,比如“多头负责”的区域规划体系必然产生治理的难题,这就需要深化探索“多规合一”的实施机制,建议将不同领域、多空间层次多维规划纳入统一的框架中,进而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提升区域规划效能,更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复旦大学教授 丁光宏

建议建立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产业联合体,纵深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还要深化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携手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张毅

长三角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有先发优势,包括数据优势、算法优势、算力协同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产业优势。这能让长三角地区更好地通过在垂直领域应用人工智能,让产业得到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词三

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建设需要坚持创新引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只有把握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才能更好为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凝聚更多新优势。今年全国两会上,在沪代表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展开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顾祥林

作为基础研究的平台,大科学装置一般都需要较大规模投入和较长时间的工程建设,进入运行阶段也必须保证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而支撑和实现重大科研目标。“希望让大科学装置发挥更大效能,这事关我们的基础研究的良性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 蒋颖

尽管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但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6.7%,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至70%的水平。背后反映的是各类市场主体间协同度不够高,大型企业对开放应用场景积极性不高,中小企业参与融通创新的机会有限,最终导致许多成果难以真正实现市场化。建议通过优化合作机制,促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专业社会组织倡导的三体联动,提升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度。

关键词四

产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上,在沪代表委员围绕人工智能、氢能、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油运库船长 倪迪

在国内推动船用绿色燃料生产及其供应链建设,不仅有助于航运业加快脱碳,也将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起到促进作用,建议从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资源,推进绿色金融,积极推动参与脱碳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张毅

ChatGPT、Sora引发全球人工智能热潮,算法技术全面步入应用阶段,在推动生产力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算法歧视、算法黑箱、信息茧房、算法霸权等法律甚至伦理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更好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监管手段和能力如何提升,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 李国华

上海氢能产业起步早、创新强、产业链全,拥有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一批龙头企业,在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等技术上形成了领先优势,理应以氢能源为突破口,在制造业绿色化方面试制度、闯新路,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

建议依托浦东立法机制进行探索,以法律明确氢的能源属性;同时,依托上海氢标委等平台,吸纳国内外权威氢能机构与龙头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氢能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 伍爱群

能源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各能源品类呈现“竖井式”发展格局,煤、电、油、气供应网络互联互通不足。

建议大力推进能源领域开放,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为能源互联网“走出去”创造条件,共同推动国际能源转型。

关键词五

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科技创新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科技人才”也是在沪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高频词。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黄勇平

对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目前国家和社会资本的投入还不够,相关人才也存在缺口。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属于复合性人才,他们不仅要能理解科研、理解技术,也要看得懂企业需求,能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讲明白科研成果,把双方串起来,因此要特别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以更好推进实验室成果的社会化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 倪闽景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其改革方向应朝着多样化、更多实践去走。拔尖创新人才并不全是天才,因此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的能力。具体来说,学校的教育要追求多样化,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动手实践非常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 汪小帆

ChatGPT、Sora等横空出世,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更加突出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

没有一定的知识的储备,很难有真正的科技创新。但纯粹学习知识已经不够,还要注重能力培养,比如怎样更好地提出问题,更好地与人协同、与机器协同,这些能力在今后会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制定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年轻人创业、就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六

科技金融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科技则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金融被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近年来,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提升了高端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便利化。今年全国两会上,科技金融也是在沪代表委员的关切之事。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 曹阿民

建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引导大学科技园与所在地区、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牵引发挥大学科技园连通高水平大学的优势,创新和丰富面向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的科技金融产品,更好强化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策源功能。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 樊芸

这些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贷款成本高、周期短、压力大。希望中央和地方出台更多相关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茁壮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技术交易所
上海技术交易所
上海技术交易所官方账号
1015文章数 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