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去世35年后,汪东兴采访直言:“不少人都掉钱眼里去了!”

0
分享至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1年,距离毛主席逝世已经35年,作为毛主席曾经最为信赖和倚重的干部之一,曾任中央副主席的汪东兴再次在媒体面前露面,接受了一次专访。在此次专访中,汪东兴这位曾经的中南海大管家、毛主席的左右手,与采访记者谈论了不少我国的相关发展问题。二人一直从新中国建立时期,聊到了改革开放之后。



在谈话之中,这位老人曾经颇有怨气的感慨道:“如今,不少人都掉到钱眼里去了!”

汪东兴为何会说出此话?他与毛主席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

点个关注,一起了解汪东兴的人生故事。



采访露面

2011年,96岁高龄的汪东兴收到了一家南方新闻媒体的采访请求。作为曾经毛主席的左右手,主管中南海大小事务的特殊人员,汪东兴较少接受媒体采访。但没成想,在稍微斟酌一番之后,96岁的汪老当即便答应了这次媒体的专访请求。

汪老自1980年便辞去了自身的中央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从此开始在家中养老。尽管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无限荣光,但其身上所蕴含的历史资料却是无数媒体希望得到的宝贵财产。因此,这家南方媒体在向汪老提出采访申请之时,实际上便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可他们万没想到,汪老竟然欣然同意了众人的采访。



汪老作为跟随毛主席一路革命的老将,足有90余岁高龄。但从汪老的身上,却半点看不出老人的衰朽。他精神矍铄、头脑清晰,说话思考都与常人无异。因此,媒体众人在见到汪老的那一刻,都不由得为之一惊。

在进入汪老家门之后,众人便发现客厅的西墙之上有一幅王勃的诗作《送别》。汪老忙向在场的众人解释,这是毛主席在1961年亲自书写,赠送给自己的礼物。那幅诗作之上的毛主席书法遒劲有力,宛如龙蛇腾飞,颇有气势。而在客厅的东侧,则是一个大大的书柜,在书柜之中满是马列主义的相关著作。

作为毛主席的忠实追随者,汪老将毛主席所赠的画作放到屋中最显眼的位置,将马列主义的书籍也放在了客厅之中,以便其随时取用查看,这种对马列主义,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让在场的记者们无不动容。



众人在一阵寒暄之后,便开始进入正题。前来采访的记者们将自己准备的问题接连拿出,开始一一询问起来。尽管汪老已经是96岁高龄,但头脑的反应速度却完全不逊色于年轻人。汪老讲起话来虽然较为缓慢,但条理清晰,逻辑分明,让人听来便觉十分有理。因为汪老的工作经历实在太过丰富,因此众人一路从建国之初谈论到改革开放阶段。对于记者的询问,汪老也尽可能一一做出回答,让记者们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眼看专访的气氛颇为融洽,宾主之间相谈甚欢,众人都不禁十分喜悦。但没成想,一位记者在询问汪老:“您对当今社会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吗?”的相关问题之后,专访的气氛竟然一下子紧张起来。



原来,汪老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便突然变了脸色。在沉默片刻之后,汪老更是情绪有些激动的表示:“现在啊,不少人都掉到钱眼儿里去了!”

在场的记者听到汪老这样说,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惊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渐变好,不再需要为衣食等问题考虑奔波,不少人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骄奢淫逸的毛病。在社会上,也逐渐开始出现大肆享受的风气。



汪老虽然早已退休,但每日养老休闲的他却并没有因此停止过对国家发展和对人民生活变化的关心。汪老每日清晨都会看报读书,晚上7点又会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通过这些官方媒体,汪老仍旧在了解和关心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发展。也正是因此,汪老了解到如今的社会之上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风气。

作为陪伴毛主席从艰苦岁月中一路行来的革命老将,看到这样的现象,他怎能不生气。毛主席一生追求简朴,可在主席离世之后,不少人竟然开始铺张浪费起来,一切以钱为最终目标。汪老想到此处便顿感气愤。因此,汪老才气愤地说出“有些人掉钱眼儿里了”这样的话语。



陕北结缘

汪东兴作为追随毛主席多年的贴身干部,他是如何与主席结缘,又是如何获得毛主席的信任的呢?

汪东兴作为后世熟知的毛主席身边的左右手,有着丰厚的革命经历。但实际上若是深究他与主席之间的纠葛,便会发现二人的初次相识竟然是在1947年。汪东兴作为江西弋阳人,1929年便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之中。



方志敏

1932年,年仅16岁的汪东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红军的一份子。其所在的部队乃是由江西本地人发展起来的红十军,其军长便是大名鼎鼎的方志敏烈士。

在方志敏手下,年轻的汪东兴便展现出了自己的不俗战斗素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就任排长、连指导员大队总支书记等职务。在红军长征之时,汪东兴正担任第二野战医院政委。正是这段经历,让年轻的汪东兴或多或少接触到了保护领导和重要人物的相关工作。在随红军艰难抵达延安之后,他被调任陕北地区的河防司令部组织科长、卫生部组织科长、社会部旗下的科室主任等岗位。



在这段时间里,汪东兴在党内始终是小透明的状态存在,并没有受到组织的重用。但也正是有了这段时间的积淀,让汪东兴得到了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党组织也感受到了这位深耕基层工作干部的可靠性。

1947年,汪东兴凭借其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被调任至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工作。由此,汪东兴开始了与毛主席的接触,他也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刚刚调任至毛主席身边之时,汪东兴只是负责外围警戒工作,实际上与毛主席的接触不多。



但他凭借自己在工作的勤恳扎实,很快便进入毛主席的视线之中。随着全国解放形势的变化,党中央毛主席不得不离开延安,展开战略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之中,毛主席特意找到汪东兴,要求他在转移过程中替自己完成两项任务。

毛主席亲自交代任务,这是何等的荣耀。汪东兴想也没想,便答应了下来。其实毛主席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在转移的过程中带领部队与敌人进行交战。但毛主席能够给予汪东兴的部队分别只有一个加强排和一个连的兵力。

毛主席交代的第一个任务是要求汪东兴率一个加强排,替自己等待胡宗南部队进驻曾经的中央机关所在地,并对其进行阻击,为转移的大部队争取时间。



而第二个任务便是在成功阻击后,率一个连穿插到敌人的身后,对其袭扰。

尽管敌人兵力众多,武器装备也胜过我军。但汪东兴却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他不仅成功于原中央驻地数次击退敌人,还未让队伍付出任何一人牺牲的代价。在此后的穿插敌方身后的作战中,他以一个连的兵力不仅成功击溃敌人一个营,还在此过程中截获大量情报,并缴获了敌人的电报密码本。

从此,毛主席便认识到了这位警卫员的出色能力,开始将中央机关的警卫工作都交由汪东兴来负责。在一来而去的熟悉之下,毛主席对汪东兴的信任也与日俱增。在解放战争后期,毛主席甚至会让汪东兴作为自己的代表,为自己迎接和欢送重要客人。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与中央机关便都进驻到了中南海内。汪东兴虽然只在主席身边工作两年多,但却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了中央办公厅的警卫处长。此后的岁月里,汪东兴的身份地位逐渐提高,从警卫处长一直晋升至公安部副部长、中央警卫局局长、毛主席的贴身部队政委、中央办公厅主任等要职。但他却始终坚守着一个使命,那就是保护毛主席的安全,以及中央机关的安全。



深受信重

汪东兴凭借自己不俗的工作能力,获得毛主席欣赏,成为中央警卫工作的领导。在常年守卫毛主席的过程中,他与主席发生了那些趣事,从主席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在进驻中南海,成为中央警卫部队的首长后,汪东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责,无比细心的处理有关毛主席的安全等有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主席为庆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70岁生日,亲自乘坐火车前往苏联。为了保障毛主席的安全,汪东兴与我党的“特工之王”’李克农、公安部长罗瑞卿等人一起商议相关的出访细节。最终在汪东兴的安排之下,毛主席一行人乘坐三趟列车向苏联方向进发。

为了保障毛主席的安全,他事先安排相关人员在铁路沿线的所有地区进行细致的侦查。第一辆和第三辆负责警戒的火车上驻守有50位全副武装的战士。主席所在的主列车上还有一个连的士兵警戒,汪东兴与罗瑞卿、李克农等人更是环绕主席所在的房间居住,充分保卫主席的安全。



正是因为这种工作上的细致认真,让中南海的警卫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的平静。在其工作的时间里,中南海不曾发生一件事故,毛主席也没有遇到过大的凶险。

也是因此对汪东兴信任有加,甚至曾经对外人说:“别人我不放心,东兴跟在我身边,已经习惯了!”此外,主席还曾将汪东兴与汉初的周波作比,称赞他功劳不小。随着二人相处时间的增加,毛主席对汪东兴的信重也是与日俱增。建国之初,汪东兴还只是中央警卫处长,可1955年,他便被授予了少将军衔。1969年,他更是被选任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开始正式迈入中央行列。70年代,他更是一步步迈上了政治局委员和常委行列,成为全中国最为重要的几位领导之一。



毛主席对他的信任不仅体现在工作职务上的提拔,更为重要的是将许多十分重要的事情都交由汪东兴去办理。邓公在60年代曾经多次遭遇免职下放。毛主席为了暗中保护邓公,不让有心之人对其下手,便特意召开汪东兴,命其暗中保护邓公。

邓公在60年代能够安心修养,躲避他人的追查其中的最大功臣,便是汪东兴。同时,他还担任了邓公与毛主席之间的单线联络人。所有邓公与毛主席之间沟通的信息,都需要他来进行传达。

自60年代开始,毛主席逐渐开始减少与党内领导们的直接接触。后来,就连妻子江青等人也无法直接面见毛主席,甚至就连毛主席的去向都无法得知。而唯一能够与主席取得联系,得知主席具体去向的关键便是汪东兴。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汪东兴掌握了毛主席的人身安全。



毛主席如此信任汪东兴,他也愈发对主席尊敬有加。

作为毛主席意志的贯彻者,在主席身边多年的汪东兴对主席的心思把握的十分到位。因此在主席去世之后不久,他便与华国锋、叶帅等人联合,迅速对小集体进行控制,还中国人民一片晴朗蓝天。此举的功绩之伟大不必多说,但他却没有因此而产生任何骄纵情绪,反而在几年后便正式退出了中央的最高舞台,开始了自己的离休生活。



在退休后,他便深入简出,多隐居在家中。只有在编撰有关党史或我党的英烈人物传记之时,会主动提供帮助。尽管并不主动向外探寻新时代,但汪东兴却依旧坚持通过报纸、新闻等了解中国的发展。在了解到有关的负面消失时,这位90余岁的老人也会不禁想起毛主席,想起陪伴主席走过的艰苦岁月。

2015年8月,百岁老人汪东兴于北京离世,结束了自己漫长而有波澜壮阔的一生。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亦唐历史
亦唐历史
一个历史爱好者的创作之路
1058文章数 76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