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下班后还要看微信?建议“离线休息权”入法,政协委员谈隐形加班→

0
分享至

明明已经下班

却还在微信上不停接收工作指令

没完没了地回复消息

一听到手机震动就害怕

这是否也是你的日常?


近年来

随着线上办公便捷性的提升

上班族的生活逐渐被工作侵占

《2023年轻人加班报告》显示

超过90%的人无法摆脱隐形加班

“手机一响,加班半晌”

已经成为当下职场人的常态


两会在即

代表委员们特别关注到了

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保障问题

什么是离线休息权?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提交了《关于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提案》,指出离线休息权指劳动者在法定或约定工作时间之外,拒绝通过数字工具进行工作联络或处理工作事宜的权利。2016年法国在劳动法典中提出了离线权,即“断开工作网络连接从而不接受雇主指示和提供工作的权利”。

吕国泉表示,网络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使劳动突破了时空界限,提供了灵活的工作方式,但也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进工作群,下班时间依然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安排工作,劳动者“休而不息”“人在曹营心在汉”,休息权、隐私权得不到保障。

吕国泉建议:

国家层面应确立

保护离线休息权的法律规定

吕国泉建议,在劳动法立法层面引入离线休息权,提高企业隐形加班违法成本。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订标准工时,对线上加班和工时补偿作出明确界定。加大数字经济背景下工资、工时、休息、休假等方面劳动基准制度研究规范,将工时基准保障纳入劳动保障机制。

厘定线上线下工作时间边界,针对依托网络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强度大的岗位作出工作时限的制度性安排。

■将当前以工资为重点的集体协商拓展为包括工时等劳动基准在内的综合性集体协商机制,综合考虑线上加班频率、时长、工资标准、工作内容等因素酌情认定加班费。

■指导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列入界定、补偿离线休息权的条款,约定线上加班补偿标准

加大监管力度,对用人单位隐形加班行为,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健全维权机制,让劳动者在面对不合理无偿加班时有维权渠道。

■纪检监察等部门监督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防止工作群组强制使用、过度留痕、滥用排名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现象,为基层干部和一线劳动者松绑减负。

多位代表委员:

提高企业隐形加班违法成本

一直关注产业工人休息休假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喷粉班班长卢跃富也关注到劳动者离线休息权问题。他指出,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给大家的通信带来了便利,但在有些时候却影响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进工作群,劳动者下班后也会收到群里的工作安排信息,需要及时回复并处理。“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需要有更细化或明确的法律对此进行规范,平衡好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分部经理汪勇认为,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紧急的、突发性任务,比如在快递行业,偶尔会出现夜间快件卸货、分拣等环节的“脱节”,需要在夜里通过工作群迅速安排工作,便于及时处理。“但这只是临时性的突发情况,常规的工作不应该在下班时间尤其是夜里发布并要求及时回复,‘24小时群里待命’不应该成为常态。

劳动者下班后利用微信付出实质性劳动,应被认定为加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在接受采访时提及一起案件:2023年5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结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认定劳动者长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以外通过微信等工作属于加班,用人单位应支付加班费。他认为,应确立保护离线休息权的法律规定,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法律支撑。

已有相关案件宣判

今年北京高院工作报告中

提到一起“隐形加班”案件

该案是全国首例在裁判文书中

明确“隐形加班”问题的案件

报告提到,针对网络时代“隐形加班”现象,将下班后利用微信付出实质性劳动依法认定为加班,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

劳动者李某起诉公司向其支付2019年至2020年的加班费。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工作内容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有别于临时性、偶发性的一般沟通,体现了用人单位管理用工的特点,应当认定构成加班,据此判决某公司向李某支付加班费3万元。

因李某的工作无需在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完成,且工作时间较为分散,难以量化考勤和进行科学的统计,审理法院根据李某提交的微信内容、自述公司的考勤时间及工资标准,酌情确定某文化传媒公司支付延时加班费1万元;根据微信内容等确定李某存在三天休息日到岗事实,判令某文化传媒公司支付休息日加班费5517.24元。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案中,人民法院在认定“线上加班”加班费时,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占用其休息时间为认定标准,综合考虑劳动者的加班频率、时长、工资标准、工作内容等因素,酌情认定劳动者的加班费,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申工社、全国总工会、工人日报、央视网、话匣子等

编辑:龚紫珺

下方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四连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选择上海的理由
450248文章数 5401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