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后来又是如何平定的?

分享至

公元755年阴历11月,唐玄宗李隆基又携爱妃杨玉环来到骊山华清宫,欢享二人世界。

自开元28年,李隆基宠幸杨玉环以来,每年他们两人都会来骊山一次,这习惯已经维持整整15年了。

这一年,他们同样沐浴在华清宫的温泉池里。此时的唐玄宗并不知道,这将是他与杨贵妃的最后一次骊山之行。

因为在此之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让大唐损耗巨大的国力平定这场叛乱,也消耗了所有的盛世愿景。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又是怎样被平反的呢?一切还要从进入大明宫的一个胡人说起。

一、安禄山起兵——乱在玄宗独宠信错人

这个胡人叫安禄山,生于武则天长安三年,父亲是胡人后裔,母亲是突厥巫师。而立之年,他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看中提拔入伍,并收为养子。

开元24年,安禄山已经做到了平卢讨击使,一次奉皇命讨伐契丹的过程中,他暴露了自己轻敌冒进的弱点,让此行落败而归。

当年,张守珪把他送到东都洛阳,请朝廷发落。宰相张九龄亲自审问,与他交谈许久,张九龄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大唐新语》中记载,在交给唐玄宗的奏折中,张九龄写了这样一句话:“禄山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张九龄作为宰相,阅人无数,一眼就看到了安禄山身上的欲望,也提醒过唐玄宗,但很可惜皇帝此时并不相信。

在唐玄宗眼里,安禄山是一个勇锐的人。因此,唐玄宗的处理结果是免去安禄山官职,让他再回军中戴罪立功。

唐玄宗不会想到,自己一次错看,为整个大唐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逃过一劫后,安禄山并没有因此痛改前非,反而学会了趋炎附势,为自己寻找保护伞。

天宝元年,安禄山第一次进入长安大明宫。他屡次对玄宗表忠心,让皇帝龙颜大悦,加封他为骠骑大将军。

《资治通鉴》中记载,安禄山是一个重300斤的胖子。一次上朝时,玄宗故意逗问他说:“你的胡人肚子这么大,里边装的什么?”

安禄山回答:“我的大肚子里别无其他,只有对皇上的一片忠心。”

又一次觐见,安禄山拜礼时只拜皇帝,对一旁的太子视若无睹。旁人提醒他却说:

“我是胡人,不懂汉人礼仪,太子是何官职我不清楚,也不知储君作何用处,只知道天底下有陛下一人。”

安禄山用近乎充傻装楞的方式直白地拍皇帝的马屁,更不惜的罪未来的天子,这让玄宗十分欣赏。

再加上,整个朝中上到宰相下到使臣都对安禄山赞誉有加,陪着他一起演戏,皇帝也更加信任。

而这都是因为安禄山在拼命打仗的同时,用金银财宝笼络人心。当然,安禄山走得最妙的一步棋,还是认杨贵妃为义母。

杨贵妃的独宠让安禄山明白,讨好她就等于讨好皇帝。于是,他每次进宫先拜贵妃再拜皇帝。他嘴上说着是遵循胡人礼仪,其实是间接骗取玄宗的好感。

安禄山在获取玄宗的全部信任后,暗中积蓄力量,储备粮草兵马,但迟迟未起兵,因为当时朝中宰相还是权威的李林甫。

安禄山十分忌惮李林甫,每次见他都会出一身冷汗,即便是在冬天。后来当了19年宰相的李林甫终于死了,新宰相是贵妃族兄杨国忠,这让安禄山欣喜若狂。

公元752年,唐玄宗开始陆续收到多封弹劾安禄山造反的奏折,此时的他疏荒朝政已久,信任安禄山多年,因此他始终不以为然。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