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最大未解之谜:黄河一夜之间惊现冰桥,解四千人马燃眉之急!
这一幕堪称近代军事上的奇迹。
1944年,就在王震领导的359团,被日军逼入黄河边沿的绝境、命悬一线之时,两千多米宽的湍急河面上,竟突然冻出一座厚厚的冰桥,让战士们连夜渡河躲过一劫!
这个奇迹的发生,令王震百思不得其解:黄河水流如此湍急,从来不上冻,为何能够一夜之间冻出一座冰桥?这是否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危在旦夕
1944年,眼见抗战接近尾声,日军被我军削弱了兵力、俨然强弩之末,中共中央领导也顺应时势,决定主动出击,打通南北通路,在南方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使得南北能够连成一线,互相呼应和支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任命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司令员,率领120师359旅,共同组成“南下支队”,以最快速度南下渡河进行抗战。
这支部队一共设有六个大队,其中作为渡河先遣大队长的张仲瀚,十分值得一提,因为按照原计划,这支队伍里是没有张仲瀚的,然而张仲瀚却主动请缨,表示自己是王震的老部下,希望再一次追随老领导参加战斗。
毛主席对此表示十分欣慰,欣然应允,还称赞张仲瀚是“勇武第一战士”。
就这样,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军南下,但这一路走来,遇到的困难还真不少。
由于他们是第一支南下的先遣部队,无疑面临着孤军奋战、无人支援的艰难境地,只能一路独自摸爬滚打,探索着如何突破日军防线。
时值腊月,天气严寒,部队为了躲避日军,一路以来走得都是荒僻陡峭的无人区,道阻艰难无比。
其中有一段路,是从吕梁山区穿过去的,要知道,吕梁山区遍地石山,石山之间仅有险峻的羊肠小道能够勉强通过,羊肠小道一旁就是万丈悬崖,一不小心就很可能摔个粉身碎骨。
当时整个南下支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走了整整四十多天,这才走出了吕梁山,最终强渡汾河,不得不遭遇日军重兵把守的同蒲铁路。
这段铁路实在是绕不开,无奈之下,我军只能迎面向上,打一场硬仗。
虽然我军经历长途跋涉、身体疲惫,但士气丝毫未受影响,战斗激情高涨,很快便成功突破此地日军的防线,再经过一场艰难跋涉之后,于年底正式到达了黄河河岸。
然而,由于南下支队突破了日军防线,这一战自然也让日军提高警惕,提前加强了对黄河沿岸的封锁,想方设法地切断南下支队的前进方向。
在切断南下支队的去路同时,日军自然不会放过对南下支队的围追堵截,试图搞一出前后夹击,把这支南下支队彻底剿灭。
面对这样的境地,王震和王首道,都感到一筹莫展。
12月28日晚,王震司令焦急地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走来走去,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刚进门的王首道,又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刚刚打探到,黄河几个分支渡口都已经被日本人拦截了,就连渡河的过往船只,也都被日本人收缴了。”
显然,想走水路渡河的话,完全是行不通了。
王震焦急地一拍桌子,坚定地说道:“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最迟明天,我们必须渡河,再不渡,就要被日军给包饺子了!”
“可问题是,要怎么渡呢?”王首道紧皱眉头地分析道:
“船没有,渡口也没有,难道从黄河这边游过去吗?大冬天的,水这么冷,河又这么险,跟送死有什么区别?”
王首道这话确实不假,黄河宽两千多米,水流常年湍急,犹如万马奔腾一般横扫过境,哪怕只是两岸的浅水区里更,都分布着大量的漩涡暗流。
别说游过去,哪怕是乘船过去,那也是危险丛生,没有个十几年经验的船夫,都是搞不定的。
眼见着身后的日军越追越近,王震等人自然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只能天天徘徊在黄河岸边,绞尽脑汁想着各种法子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