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秀莲:为了返城,她失了清白丢了性命

分享至



我和刘向阳是高中同学,同为插队知青,但他在别的公社。

秀莲跟刘向阳在一个生产大队。她虽是个大美人,但像是过了景,已有三分徐娘半老。他俩不在同一个小队。

拔秧、插秧等几种农活,刘向阳基本上都领教过了,天气也慢慢地热了起来。地里的活儿一经松动了下来,山上的农活就来了。上山的农活比起地里的,强度要高出很多。除了砍树、背树之外,割草、种、收番薯都是重活。

种番薯要赶雨天,否则番薯藤插不活。各生产队分到的山地离开村庄都很远,每次上山都要一整天。因为路途遥远,为了来回尽量少跑路,所以每次进山、出山,社员们都会超负荷地挑,尽量地抗。体力好的全劳力都会足足实实地满挑一担,绰绰有余地两百多斤。刘向阳虽然挑不了那么重,但按照工分,他得挑够 170斤。

山路上挑东西跟平地无法相比,其难度截然不同。一则插番薯藤要往山上挑,加之又得赶雨天。

刘向阳从城里带来乡下的球鞋,在平地挑担穿还过得去,但进了山,鞋底就会很滑,他只能跟农民一样穿草鞋。刘向阳买好了草鞋,平常已经开始练着穿。然而一旦上了山,因是雨天,湿脚穿草鞋完全是一种新的体验。草鞋的鞋底进了水,踩上去就会打滑,于是只能光脚。而光脚时脚底板直接踩在山路的沙砾上,刺得钻心痛。

出了村,平地已走出了好几里地,上了山,再难也得坚持下去,无退路可言。即使迈不开大步,脚底虽被扎得痛苦不堪,也得一步一步前行。这是刘向阳于现实生活中名副其实地体会到什么叫“寸步难行”!

对一个未经日晒雨打、还细皮嫩肉的城里知青,“锻炼”意为着一次血肉模糊的经历,刘向阳已有过一次历练,那就是肩挑。从未有过超负荷的肩膀,要挑起重担,体力承受是第一考量。要使出浑身的力气,双腿的支撑仅是一个方面。更有不引人注目、让人煎熬的是肩膀。城里人,脖子和肩头间是下陷的,那里不长肌肉。重压之下,那个部位会被压出血印,磨破皮,直到被磨烂、出血、结痂,变成死肉,结成老茧。下陷的肩膀继而开始肿胀、鼓起,直到练出肌肉为止,这才称得上是合格的“锻炼”。

虽说疼痛难捱,然而为了成功地突破难关,必须忍痛坚持。时常为了节省时间,挑担途中免除休息,长时间行走不停不歇地一直挑下去,还得学会换肩,左右肩轮着挑,要么得学会使用“冲档”。右肩挑时将“冲档”架在左肩上,一头托起扁担的后半部,让吃力平均分开左右肩,几里的山路才能一口气挑下来。碰上这类活,任何一个农民都会竭尽全力,没有丝毫的懈怠可言。好胜好强的知青是如此,懒惰气馁的也被迫如此,否则就别来当知青。

完成了肩膀的磨练,现在进了山就轮到了对脚掌的考验。形式虽然不一样,其实质相同。收工回到家,刘向阳的脚底板会火烧一般地刺痛。因上下山时腿的吃力,到了晚上睡觉大腿酸痛得抬不上床。要克服困难、顶过难关,就得坚持光脚上山、赤脚下地。只要不是遇上冬天,平时出工尽量不穿鞋,这样到了雨天光脚上山就不怕。脚底慢慢地结成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像是穿了一双天然的皮底鞋。

有一年遇上“双抢”,突然大雨滂沱,大家赶紧去牛棚躲雨,刘向阳一不小心脚在公路上一滑,踩着了玻璃,拉出一道一寸多长的深深口子,被人抬到公社卫生站。没经验的卫生员看到血红爆开的伤口,一阵慌乱,一剪刀剪掉了翻起的血淋淋的鲜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