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沦陷后,金门人许顺煌、王精英、黄世泽等仁人志士渡海来到大陆,在南安水头、石井、莲河以及大嶝等地继续坚持抗战。
他们联合石井的许铁坚、陈大元;莲河的马湖等爱国青年,在金门对岸的大嶝岛上成立了“金门复土救乡团”,积极组织抗日行动。
“复土救乡团”隶属于当时的“福建省政府调查室”指挥,既是一个抗日组织,同时也是一个谍报组织。
在大陆,救乡团集聚抗日力量谋求歼敌;在金门,则联络岛上不愿屈服的民众以作策应。
1938年4月20日夜,在国民党第80师情报处余主任的指示下,“金门复土救乡团”的40名壮士组成“敢死队”,在团长许铁坚带领下分乘4艘双桨快船,借着夜色浓雾的掩护登上了金门岛。
这次突袭,他们端掉了鬼子在金门官澳村的一个岗楼和一座营房,摧毁为祸大、小嶝岛的马山炮台。
此外,敢死队还歼灭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平尾等2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6支以及钢盔、子弹等一批战利品。
大嶝岛田墘村的郑福省,还特地割下两个日本鬼子的头颅,高挂在石井车站附近的电线杆上示众,这大大鼓舞了当地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加入组织成员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欢庆胜利的庆功宴上,兴奋的郑福省喝了太多的酒,竟然醉过去了,结果不幸从楼上摔下来不省人事,赶来的医生也没有抢救回来。
这算是大喜当中的大悲,也让人扼腕叹息。
不过,在这次“杀鬼行动”中,除了有人意外身亡导致的悲痛,还有一人经历了九死一生归来的喜悦。
当夜,敢死队在清点人数时,发现除了陈才胸部中弹阵亡外,另外还少了郑良、陈章匾两人。许队长派出六人分头寻找,但都没有联系上,其他队员只好极其不舍地撤离了金门岛。
此后一连多日,日军展开金门全岛展开大搜捕,有数位抗日志士及掩护藏匿的民众遇害。
6月11日,在陈章匾位于石井镇的家里,屋里屋外挂满了青幔、白绫,哀哀凄凄的啼哭声催人断肠……
原来这天正是他牺牲第49天,家人亲友正在为他做“七七四十九日”罗天大醮。
忽然,陈章匾出现在了大门口,大伙儿吓了一大跳,随即转悲为喜,蜂拥过去拉着他的手,泪盈满眶。
原来,当晚袭击金门日军后,陈章匾和郑良因顾着杀敌,没注意队员们高喊的撤退口令,掉队留在金门岛上。
两人非常沉着,稍作商量后,便趁着两股日军援敌在黑夜中胡乱厮杀之际,迅速爬上山去,躲进山腰间一座古墓穴中。墓穴周围荆棘遍布、杂草丛生,日军轻易不能发现。
白天,陈章匾、郑良隐蔽不出,躲过了日军挨村挨户的搜查;深夜,两人轮流出来挖掘地瓜充饥。一周后,风声渐渐过去了。
一天晚上,郑良悄悄摸进官澳村,联系上了爱国同胞张云,商定准备好船只,找个适宜时机渡海返回南安。
一切准备刚刚就绪,没想到被汉奸黄昆火告密,张云夫妇和郑良均被捕遭到杀害。青屿村民张津浦及张颔妻也受株连被日本兵杀害。
日本人从他们的口中没能得到任何有价值息,就重新封锁了金门岛。
躲在墓穴中的陈章匾见郑良天亮未归,知道出事了,遂随机应变,在山上继续生活了40多天。后来,他终于联系上了爱国同胞明睹先生。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明睹先生将自家的门板拆下,扎成木排,用雨伞作帆,趁着猎猎的南风送陈章匾从金门草屿下水,当木排漂到小嶝附近的大伯屿时,陈章匾被出海的大陆渔民救起。
4月20日晚,“复土救乡团”敢死队夜袭金门的“杀鬼行动”,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沿海军民的斗志。
为了表彰抗日敢死队的功绩,国民党军方授予许铁坚、陈大元各1枚金质奖章、一块木质匾额,上镌刻“杀敌保国”四字。
如今,在南安县石井镇“掌中窝”村《许氏族谱》上,还能清楚地看到关于此事的详细记载;
在许氏宗祠中,还挂着那长130厘米、宽60厘米、上书馏金大字“杀敌保国”、上款“金门复士救乡团团长许铁坚”的匾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