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86年,葛振林重回狼牙山,指着一老人:这就是我当年的救命恩人

0
分享至

前言:

1941年9月25日,对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当时日寇在华北展开了大“扫荡”,妄图消灭八路军主力,狼牙山五壮士为了让主力部队冲出包围圈留下掩护。



在被逼上悬崖的时候,葛振林和其他四位战士没有犹豫选择英雄就义。直到晚年,葛振林仍能清楚地记得站在悬崖之上,风声呼啸的声音。

葛振林是抱着赴死的决心跳崖的,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活下来。

大难不死,幸运被人救下

跳崖之后,葛振林感觉自己的心脏好像在一瞬间停止了跳动,但被山崖上树枝挂得生疼的身体,又告诉他,他还活着。



就当葛振林以为更大的疼痛将在下一刻传来时,他忽然感觉到下坠的身体不知被什么抓住了。他慢慢睁开眼睛,发现抓住自己的是悬崖上的经年缠绕的树枝。

求生的本能在这一刻被激发出来,他拼命地抓住缠绕他的树枝,用力向上攀爬,最终他爬到了更为粗壮的一棵小树上。

由于有视觉盲区,敌人根本不知道山崖下面的情况,象征性地朝山崖下放了机枪,然后便离开了。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葛振林已经得救,正等着他们离开。



待敌人走远后,葛振林拼尽全身力气爬上了山崖,而就在歇息时,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也爬了上来。原来,他们都是被山崖下的树枝救了一命。

劫后余生的两人抱头痛哭,他们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痛恨命运的不公、更为战友的牺牲而感到痛苦不已。

可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就要承担起逝者生前的愿望,他们在整理好情绪之后,互相搀扶着向山下走去。



但就在他们一瘸一拐地拄着棍子往前走时,后面传来了脚步声。两人大吃一惊,警觉看向身后,并同时捏紧手中的拐杖。如果是敌人,他们将用最后一点儿力气与敌人同归于尽。好在来人并不是敌人。

只见来人穿着一身便衣,像是地方干部,见葛振林和宋学义身穿八路军军装,来人也松了一口气,连忙上前搀扶二人。

三人边走边互相了解情况,来人告诉葛振林和宋学义,他名叫余药夫,易县人,参加革命后便在易县抗日救国会工作。



一天前,县委召开“反扫荡”紧急会议,余药夫奉命到狼牙山脚下向干部传达会议精神。当晚,到会的同志没有分散,和衣而睡,拂晓时密集的枪炮声惊醒了众人,听声音他们确认这是敌人在逼近。

果然不出一会儿,侦察兵回来报告说,日寇3500余人已将狼牙山周围十来个沟口堵得水泄不通。经过商议,余药夫等同志决定向棋盘坨顶峰转移。

敌人遍布了所有能够逃生的路口,余药夫和大家奋力突围, 在突围过程中与其他人失散,而此时敌人也已经向他包抄过来。



紧急时刻,余药夫发现脚下悬崖有一个夹缝,便抓紧崖上的藤蔓,顺崖而下,隐身在其中。敌人追上来时没有发现余药夫的身影,就以为他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大笑着退走了。

待敌人走后,余药夫仍旧不敢轻举妄动,生等着天黑了,才忍着饥饿从夹缝中爬上来。在月色朦胧中,余药夫就看见葛振林和宋学义走在前面。

听了余药夫的叙述之后,葛振林和宋学义也将他们跳崖的事情讲了出来,余药夫大为震惊,为他们不畏生死的勇气感到十分钦佩。



之后三人互相搀扶着,走走停停,一直走到了棋盘石,最终在棋盘坨山腰的古庙中凑合了一夜。

45年后重见恩人

这一夜,是三人最难以忘记的回忆。他们来到古庙时,敌人已经把八路军存放在这里的公粮全部烧毁,余药夫是三个人中受伤最轻的,所以他主动担起了照顾其他两人的担子。

他铲了铲还有余火的公粮焦炭,微弱的火光让他勉强看到东西。借着火光,他发现庙里还有一些稍微完好的小米,从“饮虎池”弄了点儿水,拾了柴火,做起了简单的粥。



饭很快就好了,三人正准备吃的时候,与部队失散的司号员李文奎也到了古庙。三人的队伍变成了四人,战士们的心里也暖了起来。

时过半夜,余药夫睡不着觉,主动到外面放哨。李文奎似乎做了噩梦,不住地大喊,葛振林因身上疼痛也一直清醒着,安抚地拍着李文奎的肩膀说:“莫怕,莫怕。”

四个失去部队联系的战士相互靠拢取暖,这段深情放在多年后也无法忘记。



第二天,庙中老道外出回来,听说了四位战士的经历后,被八路军的精神折服了。

由于李文奎、葛振林、宋学义三人归队心切,他们匆匆和余药夫告别后就上路了,而余药夫也回到了工作岗位中。

葛振林和宋学义回归部队后便分开了,解放后,宋学义回到家乡当了大队支书,葛振林则在衡阳军区担任后勤部副部长。

但不管身在何处,葛振林都非常惦记着当初搭救他们的余药夫,心想着如果能再见一面就好了。

然而在另一边,余药夫也忘不了当年萍水相逢的缘分,很长一段时间,他四处打听葛振林和宋学义的消息,但毫无结果。



一直到60年代,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部队驻守广西贵县。1964年,部队决定把一批退役的战马赠送给狼牙山老区。这年,葛振林和宋学义被邀请参加了狼牙山作战纪念活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余药夫才终于在报纸上见到了两人。

余药夫非常高兴,他很想与两位英雄取得联系,但一想,自己贸然联系,恐怕会被其他人当做别有企图,所以就放弃了。

然而,就当余药夫准备默默关注两位英雄的时候,社会上竟然出现了质疑狼牙山五壮士的声音。余药夫非常愤慨,当下就决定为两位英雄作证。



可是,余药夫也清楚,光凭自己的一面之词还不够,因此他又千方百计寻找线索,终于与当年奉命调查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壮举的第一任钱丹辉取得了联系,请他一起站出来发言。

当年,葛振林和宋学义归队后,钱丹辉奉命亲自和两位英雄谈过,并做了笔记。

最终,在余药夫和钱丹辉的努力下,谣言被澄清,两位英雄的名誉也得到了保护。

对于那些故意诋毁英雄的人,余药夫非常生气,每每提及此时,他都难以抑制愤怒。



历史不容篡改,英雄更不容抹黑,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后代不能因为不懂离世,就对他们的付出嗤之以鼻,更不应该用猜测、怀疑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英雄。

1981年,经历了大半辈子风和霜的余药夫,终于主动联系了葛振林,但他们只是通信,没有见面。

直到1986年,葛振林参加狼牙山第三次修复竣工的典礼,他邀请了余药夫一同参加。在大会上,葛振林讲起往事说:“45年前,我多次提到一名地方干部,是他救了我们,过去记不清他的姓名,今天我把他叫来了。”



说完,他指着旁边和他一样年老的余药夫说:“他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顿时,全场混动了,人们马上把目光集中在余药夫身上。此时此刻,葛振林异常激动,泪水模糊了双眼,他伸出手紧紧地握着余药夫的手,深情地注视着对方说:“老喽,我们都老喽。”

余药夫也用力握紧葛振林的手,泣不成声。

经历了45年的分别,两位老人终再相见,只可惜,宋学义老人早在1971年去世,无缘这次重见。



从狼牙山回来后,余药夫心里仍旧无法平静,他觉得自己应该为狼牙山五壮士做些什么。回顾自己的一生,他从没有过五壮士那样凶险的经历,却对革命、党组织无比忠诚,这都来自葛振林和宋学义两位英雄的激励。

在遇到大风大浪时,他也曾有过困惑、迷惘和悲伤,但只要一想到五壮士为革命奋不顾身的精神时,就顿时充满了信心。

余药夫决定用余下的时光来传扬五壮士的精神,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旋律的声音,尤其对于青年,更需要强化社会主义精神的钙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奇葩历史观
奇葩历史观
奇葩的历史奇葩说
1046文章数 282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