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黄初七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笼罩在曹洪的头上。《三国志》记载,这场灾祸源自曹洪的门客犯法。而背后的推手,竟是曹魏的第二任皇帝,魏文帝曹丕。开国功臣、曾经的叔父,为何因小事触怒龙颜,面临牢狱之灾,甚至险些丧命?
原来,一切并非表面所见。据《三国志·魏书》载:“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也就是说,曹丕因借钱而不得,怀恨在心。如今终于寻得机会,欲借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处死。然而,群臣纷纷为曹洪求情,此事才未能得逞。
但疑问并未因此消失。曹丕真的只为年少时借钱被拒而怀恨在心吗?既如此,为何不在即位之初就对曹洪下手,而是七年之后?
曹丕影视形象
有人说,杀曹洪这种功勋重臣难道不需要理由吗?可这七年难道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理由吗?这一切的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
(1)一位不检点的重臣
众所周知,曹洪乃曹操从弟,家境殷实。初平元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到了荥阳,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后来曹操失掉坐骑,而“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
此战一败,曹操手中兵丁几无。但曹洪又从庐江、丹杨募得数千精兵,于是曹操兵势稍振。由此可见,曹操起兵之初的最大股东就是曹洪,甚至他还救过曹操的命。
此后,曹洪又随曹操平吕布、讨张邈、迎天子、攻刘表、守官渡,征战四方,可谓功勋卓著。于是卞太后才说:“非子廉(曹洪的字)无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