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登瀛,一个蒋介石、周恩来同时看好的“双面特工”

分享至

“中央特科”、“红队”、“伍豪”,这些名字在我党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存在。他们记载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上海滩上的一次次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进行的英勇斗争,也见证着在血雨腥风中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甘于献身的无数人民英雄和光辉业绩。历史将铭记他们的英名,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将永世存留、光照千秋。

国共两党都看好的“双面特工”的诞生

1928年初夏的一个早晨,迎着清晨的霞光,上海外滩兴冲冲走来一位西装革履,器宇不凡的先生,一副金丝边眼镜后面透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整个人显得睿智机敏。他就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住上海办事处即将上任的副特派员杨登瀛。



杨登瀛

约他在此见面的是一个20多岁,身体精壮、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就是中共中央特科二科(情报科)科长陈赓。

俩人约见的目的是杨登瀛要向陈赓解释自己受朋友、青帮中人杨剑虹之邀出任他的副手这一职务的无奈和苦衷,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党方面的理解,因为杨登瀛知道,只要自己一上任,就必将直接针对共产党有所行动,毕竟这是中统特务机关在上海设立这个机构的初衷。而陈赓此次赴约也是有备而来,他带来了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周恩来的特殊指示。于是,两个人的谈话很快就达成了一致,陈赓说:“我们非常了解先生的为人,非但不反对先生出任这一职务,相反,我们还要支持你做好这份工作,希望你能通过这个职务与国民党在上海的各个要害部门以及租界里的巡捕房都搞好关系,将来这些关系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陈赓的话让杨登瀛如释重负,马上就表示自己在这些地方都有关系不错的朋友,不过,这些人大多都是酒肉朋友,要想进一步加深交往,恐怕自己在资金上难免会捉襟见肘。陈赓当即表示:“钱的方面你不要担心,我这里有一根金条你先拿去用,以后我每月再给你300大洋作为经费,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再另出费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