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去世前,4大老帅仍健在,却为何“托孤”一上将:要挂帅啊

0
分享至

“我现在还能拄拐杖上前线,要是祖国需要,我会义无反顾的再战斗一次,我还能战斗,我愿意保护我的人民!”

他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日军战机24架,一战成名,更是打出了八路军的高光时刻,他是我军最年轻的将领之一,14岁参加红军,18岁当师长,23岁当司令委员。

毛主席临终前更是将军权“托孤”,他就是有着“小钢炮”之称的陈锡联,从放牛娃到开国上将,陈锡联将军的一生堪称传奇。



而且长期以来的工作一直都是由叶剑英元帅负责,但是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却颁布了一项“一号文件”,而且里面的文件明确指出,就是让陈锡联接任叶剑英的职务。

命令下来之后,很多党内的同志都百思不得其解,认为叶帅的能力以及经验远远高于陈锡联,还认为陈锡联“夺取”了叶剑英的权利。

而且4大老帅仍然健在,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毛主席为何就要执意“托孤”陈锡联呢?陈锡联为何能够担当大任呢?其实,多年以后,毛主席的这一决定才是最高瞻远瞩的。

陈锡联是“打出来的战将”

陈锡联从14岁开始参加革命,几乎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是在中国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上将。

日军在平型关吃了苦头之后,变更了作战部署,从平型关到雁门关之间的茹越口突破了晋北防线,接着又气势汹汹地沿着浦路直下太原。



在日军的进攻面前,作为八路军129师769团的团长,陈锡联奉命由东冶向原平县东北山地挺进。侧击从雁门关向忻口进犯的日军,10月中旬的一天,部队来到了山西省代县以南的苏郎口村一带。

战事在这里进行,隆隆的炮声不断向南方袭来,敌人的飞机一会儿两架,一会儿三架,不断从陈锡联和战士们的头顶掠过。

从敌机活动频率观察,机场可能离这里不远,陈锡联询问老乡,知道隔河10里外的阳明堡镇有个敌人的机场,各营的干部纷纷要求:

“下命令吧,干掉它!”



而陈锡联此时也很纠结,打还是不打,在北上的途中,刘伯承专门向他们传授了平型关的战斗经验,刘伯承再三嘱咐陈锡联:

“到了晋北后,每战都应该加倍谨慎”,

陈锡联决定必须先了解好敌情,然后才能下定决心。

于是陈锡联决定马上下手,给敌军出其不意,突然袭击,胜利还是有把握的,袭击的任务交给了三营,在老乡的引导下,陈锡联的部队很快就越过了河,来到了机场的外边。

于是在沉寂的黑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20多架飞机中间,敌我混在一起,展开了白刃战,几十分钟过后,日军的守卫队大举歼灭,大部分敌机燃烧在熊熊的烈火之中,夜袭阳明堡飞机场胜利的消息,通过无线电传输到了全国,人们纷纷感叹陈锡联的指导能力。



这次战斗,陈锡联带领的部队毁伤敌机20余架,击毙日军100多名,使其在晋北战场上失去了空中的优势,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队在忻口的防御作战,并且以事实驳斥了“唯武器论”和“亡国论”,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而之后的百团大战,陈锡联领导的385旅作为第129师的主力部队,自始至终参加了各个阶段的战斗活动,并给较好地完成了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赋予的各种任务。



无论是正太战役,还是狮脑山之战以及落摩寺战斗,都成功的歼灭了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势力,也为百团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陈锡联功不可没。

挺进大别山,陈锡联几进几出,牢牢地将这片土地站稳了脚跟,大别山很快成为我军渡江的作战的军事基地,为支援解放全中国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新中国成立后的珍宝岛战役,更是有力打击了苏军的气焰,陈锡联也是当之无愧的“打出来的将军”,而陈锡联的英勇事迹和战斗精神也是被毛主席看在眼里。

毛主席亲切地称他为“陈司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4月25日,陈锡联被毛主席誉为新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员,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也正是陈锡联的能打胜仗,战功显赫才让毛主席临终前做了一项高瞻远瞩的决定……

毛主席“托孤”陈锡联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去世,由此而引发的全国性悲痛尚未平息,7月6日,朱德委员长又与世长辞。

毛主席与这两位老战友共同奋斗了几十年,终于使被剥削被压迫的中国人民翻身得以解放,从此站起来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此时,由于接二连三的打击,毛主席的健康也难以挽回地进一步恶化了。



这时候的毛主席已经卧床不起,不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且甚至语言表达功能也丧失,更别说提笔写字了。

尽管他还能正常思维,但是他的意向表达,诸如赞成或是反对,喜欢还是厌恶…..不少是靠着熟悉他的身边工作人员猜测的。

而连日来,政治局委员们守候在毛主席的卧室,排队走到病榻前,挨个看望毛主席,准备做最后的诀别。

毛主席临终前多次点名要见叶剑英,叶剑英也是走进了毛主席的卧室,他默默地深情望着自己追随了这么多年的领袖,现在的毛主席已经没有往日高大魁梧的身躯,变得如此消瘦。

昔日满面红光的容颜,变得如此憔悴,流露出难过的神情,黯然失神的大眼睛流淌着泪水,半张开的嘴角抽搐,似乎要做新的指示…..



之见毛主席吃力地弹起了他沉重的胳膊,摆动了几下手臂,叶剑英赶忙上前聆听主席的嘱咐,但是毛主席睁开双眼,嘴唇微微张合,呼吸急促,想要说什么又说不出来,叶剑英流泪说:

“主席,您多保重,会好起来的…….”

紧接着,叶剑英像是若有所思般的点点头,转身离开毛主席的卧室。

而没过几天,叶帅突然向中央提交了辞呈,很多人为此不解,叶帅给出的原因是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无法担任军委这个重担,早日退下来,也可以让其他有能力的人挑起重担。

很多党内老同志不解,为何叶帅主持多年军委突然却递交辞呈,而随后毛主席的任命书也下达了,除了由华国锋接替国家大事以外,另一条就是由陈锡联接替叶剑英主持军委。

而这文件也是毛主席经过慎重思考和党内人士一起讨论决定的,其实为何毛主席要“托孤”陈锡联,也是有两点原因的。



之前在中央的会议上,陈锡联也是见到了病重的毛主席,毛主席此时的身体以及眼力视力都很差,看书看文件都需要借助工作人员和老花镜。

陈锡联注意到毛主席的这一项举动,陈锡联就主动走过去对毛主席说:

“毛主席,我是陈锡联。”

而毛主席也是深情地握着陈锡联的手说道:

“要挂帅啊”,

这句话令陈锡联感到诧异,但是到了会议结束的时候,毛主席又一次握着陈锡联的手说:

“你要挂帅啊!”

此话一直别有深意,其实到了现在,毛主席已经对陈锡联的战功以及经验以及人品了如指掌,而且他出生于1915年,如今的他才61岁,在所有的健在开国元帅中,陈锡联无论是身体还是精力都是远远高于其他人的,毛主席认为可以得到重用。



1975年,陈锡联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又是北京军区司令员,还是政治局委员,又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身兼数职,非常的大有作为。

毛主席说:

“陈锡联会打仗,带过兵团,管过炮兵,国务院也有职务,就让他管一下”,

这里的“管一下”就是让陈锡联接替叶剑英的职务。

显然,毛主席是高瞻远瞩的,陈锡联接任后,并没有好高骛远,而是遇到事情也是第一时间找叶帅商量,他一心一意为民,为我国的军委做出了巨大贡献。

捞出来的共和国上将

1997年6月12日已经82岁的陈锡联将军回到了阔别44年的故乡,回到了红安这片养育了他的土地,他14岁离开家乡,参加游击队,后来编入红四方面军,这是他第二次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母亲的坟前,陈锡联哽咽道:

“妈妈,我喊你听不到,四十多年没有回来,对不起老人家,我的母亲啊,千辛万苦把我这个儿子养大,能够自己去参加革命,参加革命以后就靠党了,你还是在家里受苦啊,妈妈,我不流泪,我想家了,我想母亲啊!”

陈锡联哽咽地说道,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遥想当年,那是1929年,陈锡联背着母亲偷偷参加徐海东领导的游击队,14岁的陈锡联当时正在家里放牛,听说徐海东的队伍是为穷人打江山的,就动心了。



陈锡联也没有跟母亲商议过,担心儿子的母亲死活不让陈锡联参加,陈锡联倔强地要走,夜晚母亲睡觉还将陈锡联的手抓住,但是陈锡联还是趁母亲熟睡之际,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

就这样14岁的陈锡联成为一名“红小鬼”从此征战沙场,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而陈锡联的家乡有一口水井,也被称为“将军井”。

童年的陈锡联和伙伴在井边抓青蛙,不小心掉进去,是路过的四叔将陈锡联捞了上来,后来老乡们都打趣道:

“没有想到这一捞,就捞出来一个共和国的上将!”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突然遭遇导弹袭击,3名记者英勇牺牲,20多名工作人员手上,85岁的陈锡联得知后顿时火冒三丈,他大怒道:

“我现在还能拄拐杖上前线,要是祖国需要,我会义无反顾再战斗一次,我还能战斗,我愿意保护我的人民。”

1999年6月10日,这位一生为国的开国上将,逝世于北京,享年85岁,那个懵懵懂懂的红小鬼,终于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成长为一个新中国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而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更是让人直呼“高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典录
历史典录
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
685文章数 59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