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个“一号工程”挑大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怎么看?怎么干?

0
分享至

2月3日下午

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闭幕

2月4日下午

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

随着市“两会”圆满落下帷幕

成都开始书写新一年的故事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提到三个“一号工程”

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

正是其中之一

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已然明确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成都,已经向“新”而“动”

瞄准科技创新“一号工程” 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

“以科技创新来驱动我们的产业创新。”在成都市人大代表姚京川看来,这是“一号工程”的意义所在,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履职期间,他深入企业、研究院等创新一线进行走访调研后发现,众多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正在向这片创新沃土集聚,但在研发试验、技术服务、产学研对接、成果转化等方面,走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都需要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保障。

“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应用,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成果的成熟度。”姚京川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平台建设方面,政府可以策动战略科技力量、高能级创新的平台以及科技型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中试熟化场景与载体,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效率。针对各具特色的行业中试平台使用效率,他建议“通过地方与行业场景共享,建设优质高效的中试服务体系”,助力科研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实现科技成果“变现”。

事实上,科技成果转化正为城市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点燃“科创引擎”。



在位于成都青白江区的文澜智谷中试产业示范基地里,低温高效新型分离技术中试设备井然有序地运作……这里的外表和普通的老工业园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这里的厂房不再是普通的生产车间,而是做实验用的“中试车间”。

“2024年,再次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号工程’,足以透露出成都向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要发展驱动力的信号。”作为成果转化一线工作者,青白江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首席技术官叶锐感受颇深,“2023年以来,我可以明显体会到这座城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概念验证”“技术经纪人”等专业词渐渐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高频词”。



在成都郫都区,蜂鸟智造中试基地的展厅里,摆放着众多从这里走向市场的产品……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已有200多个项目在这个中试平台成功实现产业化。

“从专利、图纸、产品需求表到量产上市,中试在技术转化产品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在蜂鸟智造董事长田勇看来,中试平台不仅承担着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职责,还链接着大量产业资源,为科技成果提供应用场景,与此同时,通过不断的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还可反向优化、调整技术选型。

向“新”而“动”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搅热了2023年,这也是成都市两会的热词之一。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大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如何构建成都特色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路径,布局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成为未来三到五年成都亟需落地的任务。”成都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盛世君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琛的切入点是人工智能大模型。



▲图据网络

在他看来,“双中心”的算力基础和迅速发展的AI产业都是成都的竞争优势,但尚存在通用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领域不强,行业垂直大模型较薄弱,以及人才聚集相对不足和创投相对不活跃等问题,“人工智能大模型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层、功能模型层、应用场景层,发展的关键是能够结合成都特色重点突破,创新扩散,三层迭进。”

“产业资本对市场和产业了解更加清晰,风投对于大模型的理解和科技创新的价值更加清楚,所以鼓励产业资本、风投结合,以便更高效地落地投资项目。”他建议引导本地“科创投”与产业资本结合,重点投资和孵化本地行业、垂直大模型,加快本土垂直模型的迭代和进入全球竞争的速度。

“人才在哪里,新质生产力就在哪里。”他表示,成都在人工智能基础层的人才培养力度并不弱,拥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优势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要结合未来产业方向,在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上有所作为,才能支撑未来产业爆发对人才的需求。

对话: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局局长划出今年“重点”

事实上,成都市科技局已在快马加鞭,加快技术突破创“新”和产业升级增“质”,共同塑造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本质上讲,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转换。支撑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路径,是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的‘关键一跃’,两者一脉相承。”成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说,只有抓住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部曲”,才能真正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



“在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形成路径后,这也将改变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方式。”他以拥有“双中心”的成都算力生态如何构建为例介绍说,以前,科技部门可能只关注技术本身,但在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下,不仅仅是技术,还将涉及基础算力、用户、软硬件适配、场景、活动、人才、资金对接等新要素。

基于此,今年,成都市科技局也将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新”的方法和路径,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重大创新平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今年,成都将高质量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高端航空装备、精准医学、超高清视频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国家实验室园区建成投用,推进在蓉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全力争创第二批天府实验室,支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和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



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今年,成都将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跨区域“创新策源+成果转化”,规划布局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成果应用转化基地,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天府实验室运行水平,引聚各方人才

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今年,成都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0个以上,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以上。除了量的突破,成都市科技局正研究制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由大到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今年,成都将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推进国资国企实施股权激励、成果转化奖励,推动国有创投企业实行差异化、周期性滚动考核

持续打造“科创通+科创岛”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高质量运行科创生态岛1号馆,全面建成2、3号馆,导入国际国内知名机构,共建一批共享实验室、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器等,推进成果、仪器、人才等科技资源云端共享。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立成果专员制度和驻校(院)技术经纪人制度,发布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可转化成果清单。

此外,成都还将在科创生态岛注册落地总规模20亿元成都天使母基金、100亿元成都科创生态岛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完善引导基金“募投管退”运行体系,推动早期项目、初创企业落地孵化。

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还需要场景。“我们将构建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对新质生产力产品应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为新质生产力产品落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丁小斌说。

(综合:成都日报、红星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成都科技
成都科技
成都市科技局官方网易号
2923文章数 12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