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堂弟毛泽全,隐姓埋名去参军,结婚7年媳妇不知其真实身份

分享至

1976年9月9日,在毛主席与世长辞后,一位快70岁的老人,不远千里从内蒙古入京。

当瞻仰毛主席遗容时,他几度痛哭乃至于当场晕厥。在几天后的追悼会上,他又再一次晕厥过去,最后被送进了301医院进行抢救。



13年后,这位垂暮老人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和妻子孩子一一道别,最后望着毛主席的挂像泪流不止。

而在他的遗体告别会上,有一个花圈格外引人注目。因为,绑带上的署名为“李敏”。

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个李敏,毛主席的大女儿。

从北京到太原,李敏为何远隔千里也要托人送来花圈?这位名叫毛泽全的老人,到底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身份?

结婚七年,才知丈夫真实姓名

1942年,时任华野一师二旅供给部副部长的王勋,手底下突然多出来了一批学生兵。

这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都是从沦陷区的大城市逃出来的。他们果断中断学业投身革命,只为有朝一日不当亡国奴。

其中,有一名叫徐寄萍的上海女青年,被分配到了会计一职。她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很快就引起了后勤方面负责人的注意。



战友们看着年过三十仍孤身一人的王勋,再看看有文化、有知识又办事牢靠的徐寄萍,就动起了说媒拉纤的心思。

可干革命是一把好手的王勋,在对待感情问题上却如不开窍的木鱼一样。

反而是看起来柔弱文静的徐寄萍,面对众人的保媒撮合大大方方地接受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觉得王勋这个人不摆官架子,处处和基层战士打成一片,对待革命工作也是身先士卒。

而面对热情体贴的徐寄萍,王勋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好感。在组织的见证下,他们在第二年正式结为了夫妻。

革命年代的结合,没有什么嫁妆和彩礼,有的只是夫妻一心、共度时艰。

徐寄萍也一直以为丈夫王勋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从未细问过对方的家庭情况。



婚后七年他们相继生下了三个女儿,一家人历经了抗战胜利,又面临了解放战争,最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950年,王勋携妻女前往南京赴任。不久之后,他突然接到了去北京开会的通知。

得知这一消息的王勋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就飞到北京去。而徐寄萍却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就是开个会吗,怎么这么兴奋?

面对妻子的疑问,王勋却没有透露分毫。这次去北京可不单单是开会,他还能趁此机会去见一个人。

自从1938年延安一别,他们已经有12年未曾见面了。

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王勋来到了新中国的首都。他首先给中央办公厅打去了电话,在电话里提出了一个请求。

随后,相关负责人立刻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毛主席:“主席,有一位叫毛泽全的干部想见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