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井园保护区:生态环境教育结硕果

0
分享至

“三乡山水皖东南,钟灵秘境古井园”。近年来,安徽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生态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助推乡村振兴。近日,保护区荣获安徽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实现了在市级以上荣誉的零突破。


保护区以林长制为抓手,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在护绿、增绿、管绿上下功夫,推动“林长制”变“林长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自然生态本底。保护区现有11名工作人员、15名护林员,10名国有林场职工,负责保护区范围内国有林地和集体林地的巡逻管护,明确职责,实行网格化护林。在进区专用通道两侧栽植700株金钱松,打造7.5公里景观绿道,对建立保护区前已存在的在林地内建造的人工设施实施生态恢复,营造林100亩,修复完善隐患点4处。设立巡护监测站,成立专职的巡护队伍,划定监测样线18条,布设野外监测相机20个,监测样点40余个,对重点区域实现巡护、监测全覆盖。

保护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服务方面的集群优势以及保护区在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管理协调方面的整合优势,不断推进院校创新发展及保护区转型发展,共同打造集保护、科研、教育、旅游于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基地。安徽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到保护区开展科研监测及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今年5月份发现一处20公顷、1000余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天竺桂集中分布种群,其数量之多在大别山区尚属首次发现。保护区通过加强与高校之间交流合作,设计专业特色培训课程,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宣教中心专兼职讲解员6人,志愿者服务队伍22人,宣教人才库专家6人。依托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然教育、科普体验、野外观测等旅游活动,规划建设大样地监测生态工程,推出研学旅行、科学观测等生态旅游产品。

保护区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和整合区内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助力生态文旅高质量发展。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已建成霍山石斛、珍稀濒危树种迁地保护、展陈馆、标本馆、互动体验室、宣教点11处,面积超1500平方米,正在建成生态教育小径、银缕梅就地保护珍稀兰科植物迁地保护基地等实践场所,资源优势和科教优势明显。立足保护区自身生态优势,与主簿镇大歇村结对共建、共谋发展,借助大歇村现有的农家乐、民宿、峡谷漂流等旅游资源以及茭白、茶叶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共同打造农业旅游、颐养休闲游、生态体验游等旅游项目,解决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产增收,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结合大歇村“502红色国防教育基地”,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实施党建“书记领办事项”,建设珍稀兰科植物迁地保护基地,打造红色旅游与生态科普相结合的“党建红+生态绿”特色品牌,助力该村生态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许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青传媒
安青传媒
安徽青年报新媒体中心
53183文章数 57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