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那么拽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者 | 南风窗新媒体主编 李少威

当政者沉迷美色,走人。

与君王谈论治国理政,君王心不在焉,抬头看天上飞鸟,走人。

君王跟美女同乘一车,把自己这个大学问家撂在另一驾马车上,走人。

走人,走人……

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但是一言不合,恕不奉陪。

这就是孔子。

他多么希望能够被重用,能够把自己的学问应用在政治治理上,为百姓造福,为后世的政治治理树立典范,但是这个污浊的世界,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天下为公”者,实在稀有。

每个大人物都那么尊重他,但是他经常都很不屑,觉得他们不配,遂“命载而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但是孔子从不后悔。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600多年了,历朝历代,什么硬骨头都见过,但是从来没有看到另一个比孔子更“拽”的人了。而后世有那么多硬骨头,基本都是在效仿孔子的“拽”。

他为什么那么拽?



“圣人”

孔子有很多封号,粗略统计,从鲁哀公的“尼父”,到清朝顺治皇帝的“至圣先师”,15个帝王给过他16个封号。

表述不同,但说的意思都是两个。一个是孔子很厉害,是“圣人”,另一个是我们要以他为师,即“先师”。

“圣人”不是封号,孔子活着的时候,就被称为“圣人”。如孔子在卫国,他的弟子冉求就对鲁国的季孙氏说:“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

也就是说,在当时,其实全中国都知道孔子很厉害,不管是国君、大夫还是反叛者都承认,他的学问道德,都臻于人的最高境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