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左权之妻刘志兰:后来改嫁给左权的秘书,和彭总妻子浦安修是同学

0
分享至

左权毕业于黄埔一期,曾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在我党的地位极高。而他和妻子刘志兰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令人称羡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刘志兰是北师大女附中的高材生,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很有学问的女孩子。

而且,她还和浦安修是同班同学,两人一起从北平来到了圣地延安。后来,刘志兰嫁给了左权同志,浦安修嫁给了彭老总。



不过在60年代初期,彭总和浦安修各自吃了一半梨后,宣告了和平分手。而左权同志则在1942年5月,为掩护大部队的撤退而英勇牺牲,年仅37岁。

刘志兰

刘志兰生于1917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商人之家,家境优渥,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思想觉悟很高。

当时,刘志兰在北师大女附中读书,和彭老总的夫人浦安修是同班同学兼多年好友。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刘志兰和浦安修等进步女青年也积极参与其中,还担任了民先队长。

刘志兰写得一手好字,又长得好看,是当时北师大女附中的校花级人物,在同学之中颇有威信。



抗战爆发后,刘志兰和浦安修等人离开北平,西迁至延安,想要见识一下这个大名鼎鼎的革命圣地。

当她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延安后,不由地被眼前的场景所感动。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员们却以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直为革命的胜利而奋发图强,这是一群有着高尚情怀的人!

于是,刘志兰欣然留了下来。尽管这里条件艰苦,比不上北平的富足,但精神食粮的丰富,让她的内心十分地平和满足。

她先是被安排到了干部培训学校锻炼学习,毕业后去了北方局妇女委员会工作,还同时兼任着陕北公学的教员。



她在这片黄土地上,为了革命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9年,刘志兰领命去太行山上的根据地做演讲宣传。会议上的她,慷慨陈词,一身英姿飒爽之气。

台下的朱老总见了,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左权已经34岁了,却因为忙于革命工作,一直没来得及娶妻生子。

于是,朱老总便想替左权和刘志兰做一个媒。

左权

左权是湖南省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人,生于1905年。他自幼家贫,一岁半的时候就不幸丧父,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



很小的时候,他就要自己上山打猪草、砍柴,还帮着村里人放牛,以换取一些粮食。

母亲也希望左权长大后成为国之栋梁,就从宗族亲戚那里借了一些钱,把8岁的左权送进了私塾读书。

左权也深知读书的可贵和不容易,一直都在用心读书。尽管如此,还是因为家贫而多次辍学。

好在母亲给了他坚强的信心,宁愿少吃一些,也省出一些钱供左权读书,并鼓励他要一直读下去。

左权也不负母亲的希望,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进高等小学、县城中学,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学费减免优惠。

1922年,左权17岁,正在县城读中学的他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在心中下定决心,日后要以改善人民的生活为终极目标,服务广大群众!



1924年,左权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被编入第6队,同期的著名校友有徐帅、陈赓等人。

其中,陈赓也是湖南人,左权和他既是同乡,又是校友,关系特别地好。并且,陈赓同志于192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内资历很深。

第二年春天,在陈赓的介绍下,左权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黄埔军校期间,左权先后担任了学生军排长、连长等职务,又在国民革命军第6军的卫队担任连长。



1925年底,在党的委派下,左权前往苏联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攻读政治学和军事学。

五年后,左权于1930年返程回国,经由厦门来到了闽西苏区,参加了工农红军,担任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闽西工农革命委员会常委、红新12军军长。

红一方面军成立后,左权先后担任红1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参谋处长等职务,发挥出了强大的组织和军事才能。

1936年,左权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和聂荣臻一起指挥了陕北山城堡战斗。

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兼前方指挥部参谋长、第二纵队司令员,扩大了太行抗日根据地,指挥了百团大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9年,当刘志兰来太行抗日根据地做演讲时,朱老总便想撮合她和左权认识一下。

于是,在朱老总和康克清的安排下,左权和刘志兰见了面。

两人一见面,刘志兰就发现,眼前的这位男人,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还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曾留学过苏联,又谈吐文雅、言谈之间常常引经论典,令人叹服。

很快,两人便互生好感,开始逐渐拉近了距离。

1939年4月,在朱老总、彭老总等人的见证下,左权和刘志兰结为了夫妻。



婚后的左权事务繁忙,常常忙于公事到三更半夜才回到家中。刘志兰这时候也才20出头,少女心性,不免有些埋怨道:

“你呀,忙于工作公事,对小家的关心可不够。”

左权听了妻子的话,也只是嘿嘿几声笑,笑呵呵地听着妻子的数落,仿佛十分受用。

婚后一年,左权和刘志兰的女儿出生了,出生地位于太行山上的太北区。



当时,彭老总听说了这个喜讯后,也为左权而感到开心。再加上刘帅的儿子叫作刘太行,所以在彭老总的建议下,左权给女儿取名为左太北。

左权也知道自己整天忙于工作,不免心中有愧,只要回到家中,他都忙前忙后的给女儿喂米汤、换尿布,然后又乐呵呵地干家务活。

百团大战过后,由于预料到敌人可能会进行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于是,左权经过考虑后,决定派人将还在襁褓中的女儿以及哺乳期的妻子送回了延安。

临行前,一家三口在军营中拍了一张合照留作纪念。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会是刘志兰和左权的最后一张合照。



1942年5月,左权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退,率领一部分战士断后。在与敌人的激战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

当刘志兰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哭泣着去找朱老总求证。朱老总见状,只能和妻子好生安慰了她一番,也别无他法。

新的生活

在左权牺牲后,刘志兰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一直不敢尝试新的生活。

直到6年后,为了女儿左太北的健康成长,刘志兰决定振作起来,重新出来工作,去过新的生活。

在此期间,左权生前的秘书陈守中铭记着左权的知遇之恩,一直默默地照顾着刘志兰和左太北。



时间一长,刘志兰也被感动,就和陈守中结为了夫妻,还得到了组织上的祝福。

建国后,刘志兰就跟着陈守中到了包头工作了很多年,陈守中当时担任着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党委书记的职务。

直到1960年,陈守中调往太原担任市委书记一职,刘志兰则担任山西农工部副部长。

总结

到了60年代末期,在时代的浪潮中,陈守中和刘志兰也是参与其中的积极分子。为此,周总理得知后,还批评了两人,两人也虚心接受了批评,不再参与此事。

所以,这也是刘志兰同志生平唯一所犯的一个错误,所幸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979年,刘志兰在翻阅左权的档案时,发现他曾于1932年被错误地批评过,还受到了留党察看的处分。



于是,刘志兰就向组织上反映了此事。最终,有关部门出台了文件,撤销了左权同志档案中的处分。

从一点来说,刘志兰对左权将军也是深情一片,值得大家的敬佩!

1985年7月,陈守中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2002年,组织上考虑到他在战争年代的功绩,从人道主义出发,又给予了他正部级待遇。2006年,陈守中去世,享年94岁。

1992年,刘志兰同志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5岁。

铭记革命先辈的功绩!铭记左权同志的伟大精神!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明史专家
明史专家
品读历史,热爱家人
453文章数 94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