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92年,李先念病逝,临终前仍在梦中呼唤母亲:当年我不该发火

0
分享至

前言

已故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李先念同志,和许许多多的寻常百姓一样,也有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虽然李先念很早就投身革命,与母亲相处的岁月并不太长,但母子俩心心相印,相互关爱,为世人留下了一串串生动感人的故事。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同志因病去世。据工作人员回忆,李老临终前还在念叨着他的母亲,后悔当年不应该对老人家发脾气,后悔离家几十年都没能回去看娘一眼……



李先念

碰泼半碗油,母亲打他又夸他

李先念是湖北黄安(今为红安)人,他的母亲王氏却是一位出生在河南偏僻农村的劳动妇女。由于家境贫寒,王氏在很小的时候就到处流浪讨饭,期间更是几度嫁人,最后落脚在黄安,改嫁给了一个叫李承元的庄稼汉。李先念就是王氏和李承元结合所生的一个幺儿。

由于王氏曾多次嫁人,又生下过多个孩子,常年的营养不良,让她体虚瘦弱,在生下李先念后,也没有奶水喂给他。没办法,王氏只好让自己的大女儿帮忙喂养幺儿(当时大女儿已嫁人)。就这样,幼小的李先念在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姐姐的含辛照料下,活了下来。

李先念打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在六岁的时候就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农活。不干活的时候,也会跟着母亲上山去摘点野菜、野果,拾点树枝当柴火。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也会淘气,难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但即便如此,李母也极少打骂孩子,最多是嘴上严厉一点,只有一次例外,李先念挨了打却忍着没有哭出来。



李先念

那是李先念7岁那年的春夏之交,往年这个时候李家多少有点口粮,掺和着野菜也能勉强度日,但这年春旱,颗粒无收,家里已经断炊好几天了,母亲急得团团转,好不容易从一位远房亲戚家借来几升米和半碗菜子油。

终于有东西吃了!饥肠辘辘的李先念当然高兴,他急着帮母亲生火做饭,不料忙乱之中出错,将搁在灶台上的半碗油碰泼了。

好不容易借来的油,就这小半碗,如今全泼在了泥地上,李母一气之下打了儿子一巴掌。从记事起,李先念从未见过母亲发这么大的脾气,但他知道这是自己的错,于是强忍着眼泪,用布子把混着泥土的油一点点粘进碗中。做完这一切后,他跪在地上给母亲道歉,母亲看着儿子懂事的模样,一把将李先念搂住,后悔不该打他,母子俩抱头痛哭。

事后,李母逢人便讲:“我家先念懂事了,我家先念懂事了!”



李先念

为安慰父母,李先念被迫完婚

1926年秋,17岁的李先念在黄安的一批中共党员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时,李先念只是个很普通的木匠学徒,并不引人注目。经过数月实际斗争的考验,大家觉得他革命立场坚定,组织群众颇有办法,就推荐他当九龙乡农协常委。

由于担心被家人发现,李先念白天还是跟着木匠袁师傅做工,只有晚上才去开会,和农协的人一起商议打土豪的事,经常到很晚才回,有时还会忙一通宵。他必须瞒着师傅,瞒着父母,这是他们一再强调无条件遵从的铁的纪律。

俗话说,心无二用。李先念自从参加了革命,学手艺理所当然没有以往那么专注,拉锯、推刨总是打不起精神。木匠袁师傅发现了李先念的异常,关心询问过几次,但李先念都没有告诉他实话。

责任心极强的袁师傅放心不下,只好找到了李先念的家里。与李母寒暄了几句后,袁师傅委婉地问,最近李先念做活总是心不在焉的,是不是有别的打算,想早点满师另起炉灶?

李母不知好好的袁师傅为什么要说这些,二人干脆把话说开,对了下李先念每天外出的时间,但不管怎么分析推测,他们都没能猜出李先念夜不归宿的真实原因。



李先念

儿子是父母的希望,李母马上找到李先念,她必须要知道他最近究竟在忙些什么。

李先念并没有和母亲说实话,只是告诉母亲,自己绝不会乱来。

母亲不放心,直说:“现在外面很乱,经常出人命案,万一有个好歹,娘可经受不住。再说,你也快满师了,加把劲把手艺学到家,不愁日后没有饭吃!”

李先念却觉得,既然都说了世道这么乱,那就应该改变,如果不改变,学再多手艺都是没用的,还不是要受地主老财的欺负。

从儿子激动的话语中,李母终于听出了一点名堂,她十分忧虑地说:“儿啊,娘知道,娘是担心你闯祸!”

李先念点了点头,安慰了母亲一番,起身告辞。

那天以后,李母就开始吃不好睡不好,夜里常说梦话。对于乡里闹革命的事,她早就听人家讲过,并不感到突然。从内心里讲,她迫切希望打死那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彻底改变这个世道,但打斗起来,死人的事无法避免,万一厄运降到儿子头上……不行,说什么也不能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得想个办法让儿子收心,最好能“栓”在家里。

想来想去,李母决定要儿子马上结婚。和谁结呢?早有人选!



其实早在李先念很小的时候,王氏就收养了一个叫姚泽辉的女孩,这个女娃是附近姚家院子人,比李先念大两岁,家里也很穷。也许是性格合不来,李先念与同锅吃饭的她,从小就常闹别扭,玩不到一块。如今,李先念已成为高大、英俊的小伙子,小姑娘也变成了大姑娘。村里人跟他俩开玩笑,讨喜酒喝。姑娘大大落落,满口应承,李先念心里不情愿,也不想张扬,出于礼貌,往往是一笑了之。

母亲毫不犹豫地把结婚的事提了出来,李先念委婉地拒绝了。

父亲和师傅也站在李母一边,轮番劝说他,千言万语一个理:马上结婚,娘才安心。

为了安慰父母亲,李先念只好违心地答应了。

结婚那天,李母憔悴的脸上荡漾着前所未有的笑容,她以为儿子终于结婚了,以后也该收心了。

但婚后的生活并未出现李母预想的那种变化,李先念还是和以前一样,白天跟着袁师傅做木工,晚上和农协的人一起干革命。李母见儿子这样,紧张的心又提了起来。



李先念

让人“绑架”自己,骗母原本是爱母

1927年11月,李先念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麻起义。21天后,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向起义地区疯狂反扑,土豪劣绅也杀气腾腾,卷土重来。作为中共高桥区小有名气的农民暴动领导人,李先念自然成了敌人的重点缉拿对象。

李母得知这个消息后,焦急万分,她马上让儿媳装成乞丐去外面打听消息,但一无所获。

李母整日以泪洗面,不思茶饭,苍白的脸上又添了几道皱纹。

其实,李先念这时就在九龙冲,在敌人张贴通缉令的那天夜里,他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上了区游击队长。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李先念和高桥区委书记詹献庭计划捉拿九龙冲匪霸——陡山彭家联庄会会首陈志斌。这个陈匪作恶多端,喜欢鱼肉百姓,还经常捕杀农会干部和中共党员,群众们都痛恨他。



李先念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李先念和詹献庭带着5名游击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了陈家,未发一枪一弹,顺利将陈匪正法。临走时,李先念留下了一张由他亲笔签名的布告,上面列举了陈志斌的6条罪状,以儆效尤。

很快,李先念的这一事迹就传遍了九龙冲,知道儿子没事,李母终于松了一口气,但马上又开始了新的忧虑。

转眼到了年节,李先念有家不能回,只能躲在李家大屋南面的红马寨一个极为隐蔽的石洞中。

他何尝不想回家与父母和妻子吃顿团年饭,无奈敌情严重,民团和“清乡团”三天两头到他家折腾一番,下山凶多吉少,他不得不放弃回家过年的念头。

同儿子一样,李母的心理也是矛盾的。她翘首盼望李先念回家,又害怕被人撞见,于是整天待在家里,坐立不安。

这时的区游击队已化整为零,李先念蹲在阴暗潮湿的石洞里,既不能躺下睡觉,又无任何东西充饥,接连饿了三四天。

有天下午,他忽然听到洞外有响声,以为是敌人搜山,连忙拔出盒子枪,准备战斗。过了一会儿,见是自己同母异父的二哥的妻子挑着柴火路过此处。



李先念

“二嫂。”他压低嗓门喊了一声。

“先念,是你呀?”二嫂一阵惊喜,放下担子说,“我的天啦,你,你怎么在这里?”

“快!”李先念迫不及待地说,“快去搞点吃的来,我快饿死了!”

这个二嫂平时很喜欢李先念,对革命也很支持。她的丈夫在李先念的带动下参加了农民义勇队,很长时间没有他的消息,据说也在外面东躲西藏。

“你娘快急疯了,回去看看她吧?”二嫂说,“民团早上来过,估计下午不会来,我给你望风。”

“不行!”李先念向周围扫了一眼,收起盒子枪,接着说,“敌人狡猾得很,说不定在村里安了坐探,我不能连累你们!”

二嫂不敢勉强,匆忙回到家里,七拼八凑,弄了一罐饭菜,还有几个熟红薯,放进箩筐,装作上山挑柴火,绕道送到洞口。

此后,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李先念的三姐与二嫂轮流往山上送饭。当然,她们都有个名正言顺的由头:上山砍柴。

春暖花开之际,敌人的注意力移向县北,高桥区的形势略有好转,李先念离开山洞,投入到游击活动之中。十天半月,他抽空回家一次,与父母见个面,吃顿饭马上就走。



李先念全家福

1928年9月中下旬,敌人加大了在高桥区投入的兵力,那些地主民团、“清乡团”为了抓到革命者,开始威胁甚至杀害他们的家属。李先念因此十分担心家人的安危。

其实本来中共黄安县委是有安排人保护革命家属的,但当时区委安排传话的交通员在半路中出事了,消息泄露给了敌人,李家的人还没出去,他们要走的那条路就被敌人封堵,计划落了空。

“怎么办?”区委书记詹献庭征询李先念的意见。

李先念想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好办,我有主意了!”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詹献庭。

“‘绑架’你?”詹献庭拍着大腿说,“好!就这么办!不过,你必须瞒着你母亲,让她知道了这‘戏’就没法演下去。”

“那当然。骗她一回,免得她老是担心、着急!”

当天夜晚,李先念找到正在当地活动的红军特务队副队长江竹青。经商议,这出“戏”由江竹青主演。

一切按计划进行。这天,江竹青带领几名队员,在李先念回家之后约两个小时便闯进了李家。

李母正在纺线,李先念坐在一旁,与她拉家常。



李先念

江竹青进门后,上来就说:“好你个怕死的李木匠,革了几天命就开小差,果然跑回家了!”说完就让人动手把李先念抓起来。

李先念很配合地做出“惊慌”的样子,口念事先准备的“台词”,结果当然是“束手就擒”。

不知实情的李母又哭又叫,不让别人把儿子抓走。

这时江竹青掏出了盒子枪,继续演道:“不想被抓,就准备5000大洋!”

李家穷的连吃饱饭都难,哪能拿出这么些钱?从惊吓中渐渐冷静下来的李母听完这话,直接跪在了地上,她苦苦哀求对方,要杀要剐自己承担,不要把李先念带走。

为了把事态扩大,江竹青出起了主意,没钱可以找人借啊!

李母没办法,带着全家出去借钱,折腾了一晚上,只借到了几十块,这和江竹青的数目相差甚远。眼看着天快亮了,江竹青“戏”该收场了,他一把打落李母递过来的大洋,命令队员们把李先念押走。

顿时,李家人哭喊声震天,引得周围村民纷纷探头,有的从门缝向外张望,有的索性站在门口观看。大家亲眼看见李先念被几个人绑着,拉着,就这样离开了李家。

李家大屋位于九龙冲上端。江竹青等人押着李先念顺冲而下,故意招摇过市,目的是为了让全村人都看到。从此,李先念这位即将满师的木匠学徒,彻底离家干起了革命。

由于大家都看到了李先念是“被迫”参加革命的,后来民团的那些人也就慢慢不去找李家的麻烦了。

一年后,红军部队路过红马寨,已是团政委的江竹青派勤务兵把李先念的母亲请到了部队,向老人家坦白了之前绑架的事情。骗母原本是爱母,李母得知了真相,并没有生气,只是笑了笑说:“亏他想的出来,差点急死我……”



李先念

母亲悄然离去,两块银元令他后悔终生

1931年6月23日,是李先念22周岁生日,这天下午,他当选为拥有8个行政区、20多万人口的(黄)陂(黄)安南县苏维埃政府第一任主席。此前,他还被上级指定为中共陂安南县委书记。喜讯传来,李母高兴得合不上嘴,她连夜打点行装,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去县政府驻地庙咀湾看看儿子,她做梦也没想到儿子竟成了她和众多百姓的“县太爷”。

突然,外面有人敲门:“娘,是我呀!”

李母听出是儿子的声音,赶紧开门。已入睡的父亲和妻子也起床迎接他。

这是李先念自那次“绑架”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家。

“家里都好吗?”李先念问。

“好,好!托共产党的福,乡土地委员会出了告示,我们家可以分到一石多田。自种自吃,日子会好起来的!”母亲显得很兴奋,讲起话来格外利索。

李先念告诉父母和妻子,他要去塔耳区巡视工作,路过这里,顺便回家看看,马上就走。

母亲参加过乡苏维埃政府召开的群众会,也懂得一些革命的道理,她知道儿子很忙,也没留他,煮熟了几个鸡蛋塞进他的手中,叮嘱他努力革命,为咱们穷人争口气。

陂安南县是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个新建县,工作千头万绪。李先念在县主席的职位上忙乎了4个多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尤其是拥军工作十分出色,受到根据地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的表扬。



毛主席与李先念

10月中旬,分局来了通知,要求扩红,李先念作了报告并第一个报名参军。县主席带了头,大家都争先恐后,不一会儿,报名参军的青年就达300多人。

战士们出发当天,新的县委书记准备了酒肉,还安排了8名伙夫做饭。临走时,李先念喊来一位姓罗的小通信员,让他帮忙给母亲传个话,就说自己要走了,不必担心,这碗肉汤请收下。

得知儿子又要走了,李母急忙追了出去,但还是晚了一步,李先念的队伍已经离开很久了。

她只得痴情地站在山坡上,向北凝视,久久不肯离去。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人们传说红军打回了老家,在县城以西与敌人作战。由于太过思念儿子,李母听说红军转回黄安,又不知将来的命运如何,她二话没说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带上家里的全部积累——两块银元,拼上老命也要去找儿子、看儿子。

传言没错,李先念所在的队伍当时的确回到了黄安,只是行色匆匆,无日不战。当时,李先念已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政委,此时,他正率部到达城西冯受二地区,太阳快要下山了,身边只有千把人,大家跑得浑身透湿,上气不接下气,后续部队和掉队者尚在途中。中午与敌接火的红十二师,正与卫立煌纵队第十师杀得难解难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见红十一师的前卫部队已到,马上下令投入战斗。由北面向敌左翼迂回,配合红十二师实施反击。李先念当即整理部队,临时编队,亲自率领这千余人向敌扑去,后续部队上来一批,投入一批,与漫山遍野的敌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李先念

“李政委,你妈妈来了!”师部通信员跑到李先念跟前,大声喊叫。

李先念回头一看,果然是母亲,战场上,浓烟滚滚,枪声、炮声、厮杀声震耳欲聋。他火冒三丈,厉声冲母亲吼道:“你来干什么!这打仗呢,打着你怎么办?赶紧走!”

李母看着两眼发红的儿子,只是拉了拉他的衣服,用手擦去自己的眼泪,叮嘱了几句就独自离开了。

当时的李先念还不知道,这竟是自己与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见!

战斗结束后,红军紧急撤离,李先念没有时间回去看望母亲。走了几步,突然听到口袋里有声音,摸出来一看,竟然是两块银元!

李先念的心不由一颤:“这是娘给放的……家里那么穷,这得存多久啊……”望着两块白花花的银元,李先念不禁流下两行热泪。

多少年过去了,李先念都没有机会回家看望母亲,甚至都不知道母亲病逝的消息。后来才听乡亲说,母亲得了食道癌,临终时还呼喊着自己的乳名……



李先念

光阴荏苒,转眼就是半个世纪。1992年春,时任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已是耄耋老人。每每和身边人聊起母亲,李先念都会提起当年在战场上母亲给自己偷偷放了两块银元的事。

晚年的李先念十分后悔,自己当年没有多和母亲说两句话,更不应该冲她发火。据李先念的家人回忆,李老在病逝前,都还念叨着母亲,经常在梦中呼喊着“妈妈”。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听了,都不禁热泪直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正史笔记
正史笔记
我们不创作历史,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
747文章数 72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