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唯一统领过百万大军的开国上将,两次进言改变辽沈平津战局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从红军中“打铁的人”到深入冀东抗日

邓华原名邓多华,字实秋,1910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南郴县永宁乡陂副村的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天资聪慧,受到开明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勤奋好学,富有正义感。1925年夏天,年方15岁的邓华进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受当年5月爆发的五卅运动的影响,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学生运动,从此思想上日渐倾向共产主义,还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他曾在《论青年人生观》一文中慷慨地写道:“青年人当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

1927年3月,在长沙读高中的邓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也成为了他终生的事业。1928年1月,他参加了由朱德、陈毅领导发动的湘南起义,并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1928年4月,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邓华历任红4军组织干事、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29年12月,他出席了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由于对政治建军原则见解深刻,深得毛泽东的赏识。

1930年4月,闽西苏维埃政府组建了由邓子恢出任政委的红12军,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把红12军建设成正规红军,朱、毛决定抽调以邓华为代表的红4军军政骨干去充实红12军,邓华历任红12军教导队政委、红36师政委。到任后,他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迅速提高了所部的战斗力。红36师因为运动神速,善于独立作战而被誉为“铁脚板”“两足高度机械化”部队。



◆1931年,邓华在福建汀洲留影。

1930年6月中旬,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各地红军按地区分片集中,组建正规军团。于是,红4军、红6军(后改称红3军)、红12军经过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朱、毛分别担任过军团长、政委,邓华又回到了毛泽东的身边,历任红1军团第1师3团政委、2团政委,率部参加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凡是他担任过政委的部队都被誉为“铁的红军”,战斗力都极其旺盛,因此毛泽东称他为“打铁的人”。

1934年春,由于能征善战,邓华进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其军事指挥艺术由此得到了提高。1935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历任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红1师政委、红2师政委,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尤其是山城堡战役更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进攻,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