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金冬雁:新冠不是艾滋,未来5-10年将和流感交错流行|对话大师

0
分享至



2023年秋冬以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1月14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

世界卫生组织首席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科霍夫认为这是由于“免疫落差”,亦有人持“免疫缺陷”理论。

呼吸道疾病叠加,究竟是源于“免疫落差”还是“免疫缺陷”?这与长新冠又有何关联?2024年还会“病毒大乱炖”吗?

以下为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微生物学家金冬雁的对话实录:


问:针对我国目前呼吸道疾病激增的现象,有理论认为是由于“免疫落差”,如世界卫生组织首席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科霍夫;还有人持“免疫缺陷”理论,认为是由于大部分人都感染过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们更加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产生的症状也就更重。二者有何区别?我们可以想办法弥补吗?

金冬雁: 区别大着呢。“免疫落差”也被称作“免疫鸿沟”、“免疫债” (编者注:Immunity Gap,免疫落差即新冠流行后一些儿童缺乏对部分呼吸道病原体的抵抗力) 是封控造成很多人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少了,面对新病毒的免疫力没有那么强,甚至一些小孩根本没有免疫力。

人类本来是跟多种病毒共存的,我们现在对付的病原体基本上都是几十年、几百年来跟人类共存的,人不能与病毒共存或者人和病毒“你死我活”本来就是荒谬的。

但至于是否真的有“免疫债”这回事,我们还是要去看大数据和世界各国的情况。很多国家在去年、前年也曾有医院人满为患、出现较多已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情况,各地也都平安度过了,流感情况也并没有比疫情前流感最严重的年份严重太多。


“免疫债”一词最早出现在2021年8月新冠疫情期间,由法国科研人员Robert Cohen等人首次在论文中提出(图源:网络)

如果我们详细分析流感数据,也能看到所谓的“免疫鸿沟”只是一个小窄缝。疫情期间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呼吸道传染病,只不过是少了很多。我们体内既有免疫力都经过多年积累,一两年内病原体接触少了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影响不会那么巨大。

所以“免疫债”存在,但不值得夸大,疫情后一两年也可以迅速弥补起来,不会永远都这样。

至于认为呼吸传染病高发是由于免疫缺损或缺陷 (编者注:有人认为今冬呼吸道感染频发是因为公众感染新冠后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免疫力大大降低,即免疫缺陷) ,它彻头彻尾就是一些不了解情况的行外人臆想出来的。

首先,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就破坏了免疫系统,这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新冠病毒在绝大多数人身上都不会造成免疫系统缺损,不然我们还能够走过疫情吗?我们现在靠的是群体免疫力,“大海啸”后大部分人通过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都有了一定免疫力,全世界走出了新冠。

所以说“得了新冠就没免疫力了、容易得其他病”是不对的,获得性免疫的建立本身就是高度特异,我们因为新冠获得的免疫力本来也不能够保护我们免受流感或鼻病毒等的感染。新冠不是免疫缺陷病毒,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就把它当成“HIV”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问:有人将“免疫债”比喻为森林火灾,认为两次火灾之间间隔时间越长,下一次火灾的灾情就越严重,口罩戴久了免疫力也会降低。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金冬雁:我们很久不感冒,那下一次感冒可能就会重一些。病原体感染造成的症状轻重和病毒本身、病毒感染量、人自身免疫力等都有关系,因人而异,并非一个病毒感染十个人都会同步发病或有同样症状。最大的决定因素是个体免疫力,是否打过疫苗、上一次感染是什么时候。

我们知道,新冠灭活疫苗保护期差不多就是三到六个月,六个月内都可能防止再次感染,大概一年或更长时间内可以防止重症。免疫保护有时效性,时效性与免疫通过疫苗还是感染获得、你的症状轻还是重等有关,症状较重时免疫更好。

以流感为例,脆弱人群(如老人或有基础病的孩子等)我们就建议每年接种疫苗,就是因为疫苗大概有一年的有效保护期。面对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关注的就是这些人群,重症时是有可能死亡的,需要尽早给药。

我们也不用针对“免疫债”专门采取措施。比如过去没有研发出来麻疹疫苗时,家长让自家小孩去和其他得过麻疹的小孩玩一玩获得免疫,但现在我们不会鼓励大家多去感染。公共卫生部门、疾控部门的重心要放在减少聚集性感染上,出现2023年这种呼吸道感染频发情况,疾控部门需要认真总结经验。

本来呼吸道传染病的R0 (编者注:R0是基本再生系数,指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在全部都是易感人群的环境中,平均一个患者可以传染的人数) 不是很高,都不太能传播得起来的,为什么现在传染得这么厉害?主要是我们没有很好管控一些容易出现聚集性感染的地方,比如学校、幼儿园、兵营、监狱、民工宿舍等,理想情况下疾控部门可以针对集中出现同样症状的班级进行干预,精准停课,避免等到全校或全市都中招了才停课。这些都是已知的规律,这就是疾控部门要抓的地方,要在小规模聚集性感染发生时就采取果断措施处置,这样就减少了整个社会暴发和扩散的规模。

问:“免疫债”什么时候还完?这是可以预测的吗?

金冬雁:这个事情不需要考虑,自然而然就还完了。我们封控的时间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只有一点点,并不是说我们这一年欠的“债”十年都还不完。

首先这个“债”并没有那么大,封控期间并不是完全就没有其他病毒流行了,社区里原来就有这些病原体,不然它们怎么能在现在流行起来?

非典时很多人有较重后遗症,但绝大多数最后也完全康复了。而且非典的情况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它和中东呼吸道综合征一样从来就没有大规模流行过,它传播力非常弱,通过隔离和比较好的感染控制就可以把它处置好或消灭掉。新冠和流感是做不到的。


问:新冠的变异主要集中在奥密克戎毒株范围内,还有没有新的演变趋势?我们还需要担心几个月来一次的“新冠感染高峰”吗?

金冬雁:无论新冠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还是其他病毒都处在不断变异之中,这种变异本质上已经没有太大差异了,目前还没看到有任何一个新出现的新冠变异株对公众健康有重大威胁。

疫情结束后,我们发现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波感染高峰,但影响的人和规模都是比较小的,没有到造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程度。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病毒要和人类长期共存。

讲来讲去,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脆弱群体。最重要的就是接种疫苗,比如香港的小孩、老人或有基础病的人群可以免费接种,其他人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要自费打疫苗。


中国2023年9月1日到2024年1月1日新冠病毒序列谱系分布图(图源: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问:未来的呼吸道感染情况和2023年相比会有变化吗?不同阶段主导的病毒种类会有变化吗?

金冬雁:不可能一年比一年严重的。

呼吸道感染过去这些年来都是类似的基本情况,2023年和之前没有分别,唯一多了的新冠也已让我们习以为常。

如果说有新的态势,那可能是新冠和流感的季节性流行交错出现,比如有些病毒的感染高峰在前,有些在后,在我们可预见的五到十年或更长时间里都会这么一直交替着流行下去。

现在这些病毒的流行规律都是已知的,最后的结局取决于我们感染控制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有及早诊断和管控。比如现在我们不再检测新冠病毒了,那它在一些地方可能就会更厉害一些,这和当地疾控部门作为也有关。不太能确定哪种病毒会“主导”,从历史上来看每年情况都不同,过去流行过的可能它短期内也不一定会再来。

问:目前学界对长新冠是什么认识?

金冬雁:有几个点要注意。

第一个是长新冠,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是感染新冠三个月以后仍存在、大多持续两个月以上的一系列症状,但符合这一定义的人非常少,我们医院追踪的符合定义的病例也只是凤毛麟角,有一部分学者主张这种世卫组织定义的长新冠根本不存在。

按照美国政府的定义,感染一个月后仍有症状就属于长新冠,那这种人群可能就多一些,但也大概只有1%,且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也在一到三个月间就能痊愈。

第二是,目前没有一个针对长新冠的特定诊断方法,大部分靠患者主诉,症状有失眠、失忆等。然而,临床实践中确实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长新冠患者表现的症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其他病症中也有,中国多少年来都有“恐艾”一说,就是患者怀疑自己有艾滋病,但查来查去就是查不出HIV病毒来,很多都是心理作用,有人称之为“阴性艾滋病”。部分长新冠患者和这种情况类似。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上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发现23个长新冠蛋白标志物可帮助长新冠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图源:网络)

得到较多支持的一种解释是,长新冠在一定情况下确实和免疫系统有关,不是病毒直接造成,而是免疫残留反应造成的,是患者体内对病毒的免疫在病毒清除后仍发挥作用、对身体有一定影响。

从严谨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处置角度来看,我们都需要更严谨小心,不能轻易下结论。要正确认识长新冠,它确实是存在的,但如果概率比较小的话我们也不需要去过度放大其危害、谈之色变。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但欢迎转发至个人朋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神秘的换妻游戏,背后组织者身份曝光真相令人心痛不已

神秘的换妻游戏,背后组织者身份曝光真相令人心痛不已

小鱼滑
2024-04-20 02:05:06
伊朗这一炸,给俄罗斯彻底狠狠上了一课,普京深思!

伊朗这一炸,给俄罗斯彻底狠狠上了一课,普京深思!

扬子的故事屋
2024-04-29 22:04:54
薛思佳:刘铮将大概率与上海队签署一份老将合同 继续为上海征战

薛思佳:刘铮将大概率与上海队签署一份老将合同 继续为上海征战

直播吧
2024-04-30 21:11:37
俄1号人物将飞往北京!澳媒:美就是不明白!中方无惧美国!

俄1号人物将飞往北京!澳媒:美就是不明白!中方无惧美国!

明日之家
2024-04-30 17:06:26
女性“用手”和“过性生活”有什么不同?不只是人数,还有这3点

女性“用手”和“过性生活”有什么不同?不只是人数,还有这3点

39健康网
2024-04-19 22:00:03
大快人心!中国高铁被踢出保加利亚,如今西班牙无法交付取消项目

大快人心!中国高铁被踢出保加利亚,如今西班牙无法交付取消项目

冬天来旅游
2024-04-30 23:47:17
两千年来最大规模火山就隐藏在中国,最近开始活动,可能将喷发?

两千年来最大规模火山就隐藏在中国,最近开始活动,可能将喷发?

三农老历
2024-04-30 23:32:49
清理编外人员大势已定,北方率先开启,可为何编制人员反而慌了?

清理编外人员大势已定,北方率先开启,可为何编制人员反而慌了?

奇葩游戏酱
2024-05-01 12:22:52
乌军使用ATACMS导弹再袭克里米亚,未来两周克里米亚大桥面临风险

乌军使用ATACMS导弹再袭克里米亚,未来两周克里米亚大桥面临风险

山河路口
2024-04-28 21:43:35
CBA资讯速递,上海队裁掉郭昊文,刘铮大合同留队,丁伟执教山东

CBA资讯速递,上海队裁掉郭昊文,刘铮大合同留队,丁伟执教山东

最爱生活汇
2024-05-01 11:17:46
3人拟任新职!昆明发布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3人拟任新职!昆明发布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开屏新闻客户端
2024-05-01 08:26:11
女子进工厂3天,就被主管发展成女朋友,网友:厂妹找到了依靠

女子进工厂3天,就被主管发展成女朋友,网友:厂妹找到了依靠

百晓史
2024-04-25 11:53:27
4年前,夺刃将“昆山龙哥”反杀在马路中的于海明,如今怎样了?

4年前,夺刃将“昆山龙哥”反杀在马路中的于海明,如今怎样了?

情感科谈侠
2024-04-30 14:18:08
这谁顶得住嘛!泰勒·斯威夫特这身材,这才是尤物啊!

这谁顶得住嘛!泰勒·斯威夫特这身材,这才是尤物啊!

冷却爱情
2024-04-25 18:28:15
美媒爆料“美国高校反以色列抗议背后有索罗斯”,《华盛顿邮报》表示不信

美媒爆料“美国高校反以色列抗议背后有索罗斯”,《华盛顿邮报》表示不信

环球网资讯
2024-04-27 20:19:55
女子卖烧饼让客人自己找零钱,回家到发现钱箱里多了七枚金币

女子卖烧饼让客人自己找零钱,回家到发现钱箱里多了七枚金币

鹏飞深文
2024-04-29 21:06:01
今晚CBA辽粤大战:广东12人名单公布,杜锋重用19岁辽宁后卫

今晚CBA辽粤大战:广东12人名单公布,杜锋重用19岁辽宁后卫

大咖唠体育
2024-05-01 08:35:09
最令大龄剩女崩溃的一瞬间在什么时候?网友:您都绝经了还想要啊

最令大龄剩女崩溃的一瞬间在什么时候?网友:您都绝经了还想要啊

户外阿崭
2024-04-30 15:55:00
妻子爬山后续,两人将被调查,知情人透露隐情,更多信息曝光

妻子爬山后续,两人将被调查,知情人透露隐情,更多信息曝光

鬼谷子思维
2024-04-30 16:46:59
以牙还牙!菲律宾强登铁线礁1个月后,中国用同样的方法直接回击

以牙还牙!菲律宾强登铁线礁1个月后,中国用同样的方法直接回击

战域笔墨
2024-05-01 00:35:59
2024-05-01 13:36:49
科学公园
科学公园
推广理性科学精神的科普平台
1899文章数 1339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春天野菜不知不识莫乱吃

头条要闻

问界M7事故砸窗救人男子:若早1分钟我能把3人都拽出来

头条要闻

问界M7事故砸窗救人男子:若早1分钟我能把3人都拽出来

体育要闻

"意甲最佳"金玟哉 踢回了中超水平...

娱乐要闻

黄子韬被曝求婚徐艺洋 大量亲密照曝光

财经要闻

俞敏洪,踏足A股!

科技要闻

余承东卸任华为终端CEO 新任命为董事长

汽车要闻

预售2.89-3.49万 奔腾小马正式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房产
数码
旅游
时尚
本地

房产要闻

单价2万内,装标4200+,主城改善大盘无套路硬刚!

数码要闻

发烧友将QLC SSD转换为SLC 大幅提高了耐用性和性能

旅游要闻

假期首日北京南站有望创单日发送旅客历史新高

见过大世面的女人,不用“穿金戴银”,靠穿搭也能美得出挑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 | 潍坊:碳水脑袋的人间乐园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