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将郑洞国的后人:次子在台湾失联,如今长孙成副国级

分享至

郑洞国,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曾以英勇的抗日战绩独领一面。然而,在国家内战的旋涡中,他却遭遇了惨重的挫败。1948年秋,在长春这座满载历史的东北名城,正值壮年的郑洞国被迫放下武器,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郑洞国将军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不仅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在多个领域担任着重要的职务。

他先后担任了水利部参事、民革中央副主席以及黄埔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这些职务涵盖了政府、军队和民间组织等多个领域,表明了郑洞国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泛影响力和重要性。



在这些职务中,全国政协常委是正部级的职务,换言之,郑洞国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为数不多担任正部级职务的国民党将军。这表明了新中国对郑洞国将军的信任和认可。

郑洞国将军,一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他为祖国的安全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民族英雄,国家的骄傲。然而,在光环的背后,他的个人生活感情却充满了曲折与坎坷。

郑洞国一生有过三段婚姻。郑洞国将军的第一位夫人覃蜡娥,是那种在旧时代中常见的包办婚姻的产物。在那个时代,婚姻往往不是基于个人的意愿,而是由家族和社会的期望所决定。然而,郑洞国将军的命运似乎与众不同。尽管他们的婚姻起初并非出于自由选择,但他与覃蜡娥之间却萌生出了深深的情感。

覃蜡娥不仅具备了传统妇女的贤良淑德,更在生活的琐碎中展现出了不凡的智慧和坚韧。在郑洞国将军常年在外征战的日子里,她坚守在家中,默默地承担起赡养公公婆婆、抚养孩子的重任。那些年,她在家的日子,如同细水长流的岁月,平凡却充满力量。

正当郑洞国将军因军功显赫而被提拔为团长,心中满怀喜悦,准备迎接家人团聚时,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覃蜡娥突然病倒,医生诊断为感染伤寒。那个时代,伤寒如同无常的死神,随时可能夺走人的生命。尽管郑洞国将军心急如焚,竭尽全力寻找名医良药,但病魔无情,覃蜡娥还是在一个清晨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覃蜡娥的离世给郑洞国将军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覃腊娥去世后的漫长三年里,郑洞国将军一直沉浸在失去爱妻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也就是在这期间,郑洞国在军中已经混上了一个不小的职位,引来了无数人的羡慕。然而,这一切都无法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望着覃腊娥的照片发呆。每当夜幕降临,他都会在覃腊娥的房间中度过,回忆着两人曾经的美好时光。

尽管媒人纷至沓来,为他牵线各种名门淑女,他都一概婉拒。在他的心中,覃腊娥的地位无人能替,他的心已全部属于她,再也装不下别人。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无法预知的转折。就在郑洞国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时,命运之神似乎并未彻底放弃他。



1933年的5月,南京的春意正浓,郑洞国在南京受训期间,决定探望他在军中的好友肖忠贞。在那个春风拂面的午后,他走进好友的家中,却在无意间遇见了一个令他心动的女子。

这位女子名叫陈碧莲,是肖忠贞妻子的堂妹。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风严谨,教养极佳。她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女子,既有东方女子的温婉,又兼具西方女子的独立和开放。她不仅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还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字迹婉约秀丽,如同她的气质一般。

郑洞国对陈碧莲可以说是一见倾心。在她面前,他感到自己的心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而此时的郑洞国,虽然年仅30岁,却已经是上校旅长,军中新星。他的英俊与才华,都使他成为许多女子心中的理想伴侣。

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郑洞国在陈碧莲的陪伴下,渐渐走出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此后,郑洞国和陈碧莲相处了十多年的时间,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们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彼此了解、关爱和扶持,成为了彼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一起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一起度过那些难忘的时光。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郑洞国的才华得到了总理的认可,他被邀请前往北京出任水利部参事的职位。对于能够继续为新祖国做贡献,郑洞国自然是十分乐意的。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同时也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和信心。

然而,就在走马上任之后,郑洞国却发现妻子陈碧莲拒绝来北京和他一起生活。他感到十分困惑和失望,不明白妻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当他询问陈碧莲原因时,她却淡淡地回答说水土不服。

尽管郑洞国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解,但他还是尊重了妻子的决定。他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分离,他相信他们的感情能够经受住时间和距离的考验。然而,他错了。

两人十多年的感情,在这一刻开始出现了裂痕。虽然郑洞国在北京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然尽力保持与妻子的联系,关心她的生活和心情。然而,陈碧莲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淡,她开始疏远郑洞国,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他的生活和工作。

一年之后,陈碧莲提出了离婚。这个消息对郑洞国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无法相信他们十多年的感情竟然如此脆弱。他试图挽回这段婚姻,但陈碧莲的态度却十分坚决。最终,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结束了这段曾经美满的婚姻。

自从和郑洞国离婚后,陈碧莲的心境仿佛经历了一场风暴。她迅速收拾好自己的情感,重新投入到生活中。不久后,她便在上海与一位姓钟的小有名气的资本家重组了家庭。这个男人温文尔雅,对她呵护备至,使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色彩。

而在北京,郑洞国在结束第二段婚姻后,仿佛被抛入了一个情感的荒原。然而,亲朋好友的关怀如春风般温暖,为他带来了新的希望。渐渐地,为郑洞国介绍女伴的媒人多了起来。在众多的可能中,他与一位名叫顾贤娟的女人产生了共鸣。

那年,郑洞国52岁,步入人生的秋天;而顾贤娟只有35岁,正处在生命的盛夏。她的美丽动人如同璀璨的星辰,吸引了郑洞国的目光。更难得的是,顾贤娟在邻里之间有着贤惠大方的好名声,她的善良和体贴让郑洞国深感欣慰。



对于顾贤娟,郑洞国不仅仅是满意,更是感激。在她身上,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生活的伴侣。更令他欣喜的是,顾贤娟在婚后不久便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小生命的到来,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和希望。

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因病在北京逝世。这位黄埔将领的离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悼念。在众多黄埔将校中,只有郑洞国与杜聿明二人被海峡两岸共同悼念。

郑洞国的两个儿子,郑安飞和郑安腾,他们的人生道路截然不同。在郑洞国还在解放战场上英勇抵抗的时候,他们被蒋介石送到了台湾去读书。这其实是蒋介石对郑洞国“为国捐躯”的一种奖赏。

1948年10月,长春,郑洞国将军在重重围困下无奈投降。当时,国民党对外宣布郑洞国“为国捐躯”,郑安飞和郑安腾作为在台湾的学子,无法对家中的变故坐视不理。经过慎重商量,他们决定让年长的郑安飞赶赴长春处理父亲的后事,而让弟弟郑安腾继续在台湾的学业。

郑安飞刚踏上大陆的土地,迎接他的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他的父亲并没有像他之前听说的那样离世,反而在新中国身居高位。这个消息让郑安飞有些措手不及,他原本以为此行会见到的是父亲的遗物,却没想到父亲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他决定留下来,和父亲一起生活。然而,这个决定也意味着他和弟弟郑安腾就此分开。此后的时间里,郑安飞和父亲多次打听郑安腾的下落。然而,郑安腾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的消息。

对于郑安腾的消失,人们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和蒋介石有关。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