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叙旧时突然发问:关公姓什么?结果无人答对

分享至

1958年,毛主席和老友们聚会,大家因为多年未见都显得有些拘谨。这时,主席突然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关公姓什么?”

这让大家有些摸不着头脑,纷纷觉得这是个小儿科,毛主席的一位老友率先开了口。

“主席,关公自然是姓‘关’了。”
“错了错了,关公可不是姓‘关’啊。”

在这位老友的带领下,其他的人都跃跃欲试,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而主席在听过这些答案之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毛主席为何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关公的真正姓氏究竟是什么?这位老友又是谁呢?

这一切也都让人感到好奇。



知识渊博,听闻名声

毛主席的这位老友名叫周谷城,1898年出生于湖南益阳,在早年间就与毛主席结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

周谷城因为少时读书颇多,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因为文章写得极好,使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佼佼者。

在上学的时候,先生时常将周谷城的文章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讲评。看过这样优秀的文章后,先生不禁联想到了他所教过的另一位学生。

对于这样优秀的学生,先生也是格外关注,有时候还会主动和他谈论一些时事新闻。在先生眼中,他年纪虽小,但心智水平却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高度。



一次,先生想要考验他,便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谷城,我知道你十分热爱阅读与写作,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作家呢?”

先生之前也和其他的学生谈论过今后的职业规划,但大家似乎并没有明确考虑过这件事情,回答的也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周谷城的回答却让他眼前一亮。

“抱歉先生,我可能会辜负您的期望了。我的确十分热爱阅读和写作,但对我来讲成为作家并不是终极目标。如今战争频发世道混乱,我不忍再看到我热爱的这片土地经受这样的磨难,所以我毕业后可能会走上革命的道路,为国家的事业而奋斗。”



他的这段话让先生感到十分震惊,可仔细想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先生看着面前这个身材瘦小但目光炯炯有神的少年,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眯起的眼睛似乎在回忆什么

许久之后先生缓声开口,语气中是不加掩饰的欣赏与赞扬。

“好啊!现在中国缺少的正是像你这样的有志青年!这个问题为师也曾问过许多学生,但像你这样的回答我是第二次听到。之前我也教过一个与你有着相同志向的学生,他的许多思考和见解就连我这个当了半辈子老师的人也都自愧不如。可惜他现在早已毕业,不然我定会介绍你们认识!罢了罢了,相信你们在日后自会遇见的。”

当时的周谷城并不知道,先生口中如此厉害的师兄其实正是毛主席。而令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两人后来真的像先生说的那样相遇了,还成为了十分亲切的挚友。



相见恨晚,共同成长

1921年,初出茅庐的周谷城为了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选择在湖南第一师范从事教育工作,而毛主席恰好与他在同一所学校,在机缘巧合之下两人相识,并成为了好朋友。

那段时间,毛主席经常会在工作之余抱着厚厚的一摞书去找周谷城,两人共同钻研书中的内容。

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周谷城对毛主席也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大多数时候他们的观点都很匹配,可也难免会在讨论时遇到分歧。

周谷城是一个性格执拗的人,十分喜欢据理力争的人。



而相比于他的激动,主席则是淡定得多,他会认真聆听周谷城的想法,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更像一个成熟稳重的长者。

一次,两人在研究马克思理论时又一次因为观点不一致而“吵”了起来,情绪激动的周谷城拍案而起。

“你的理解方式有偏差!书中明明表达的不是这种意思,你怎么能够歪曲作者的思想呢!”

对于周谷城的反驳,毛主席早已习以为常,他给周谷城倒了一杯水,扯着他的袖子示意他坐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