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犬将军宋希濂:枪决瞿秋白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宋希濂在黄埔一期中年纪算是小的,但是仕途却很是通达,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少将师长,这份亨通的官运更多还是靠自己在战场上拼搏而来,抗战中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历次重大战役中都有出色表现,滇西惠通桥一战更是在万分紧要关头保住了大后方的安全。正是凭着在战场上的奋战,才得到了鹰犬将军的外号。



有着“鹰犬将军”之称的宋希濂

跟着陈赓进黄埔

宋希濂从黄埔军校毕业时才只有18岁,正式铨叙陆军少将时才27岁,晋升陆军中将也只有28岁,可谓少年得志。

宋希濂,字荫国,190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自幼先入私塾启蒙读书一年,再进入小学五年,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在中学时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多次参加爱国活动,参与创办的《雷声》墙报,针砭时弊,很受欢迎。

1923年冬,宋希濂跟着同乡陈赓南下广州,先是考入军政部长程潜所创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当得知黄埔军校成立后,陈赓又带着陆军讲武学校的学生一起要求转入黄埔军校,最后陆军讲武学校整体并入黄埔军校。宋希濂也因此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1924年6月,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国民党。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第2团第2营4连1排少尉副排长,半个月后就升为排长。1925年春参加第一次东征,因为表现突出,升任副连长、连长。7月,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第二次东征,升任副营长。



黄埔军校时期的宋希濂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在黄埔学生军中开始全面清党,宋希濂因此退出中国共产党。从此后虽然和陈赓身处不同阵营,但两人的友谊却一直保持着最初的深厚交情。1931年陈赓在上海领导中共特科时不幸被捕,宋希濂联络多位黄埔同学联名给蒋介石上书,请求释放陈赓。

1949年宋希濂被俘后,陈赓多次去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看望宋希濂。1959年宋希濂特赦获释后,陈赓还专程到监狱接他,并为他设宴接风,此后对他的生活工作多加关照。据陈赓儿子陈知建回忆,陈赓在黄埔军校的同学里关系最深就是宋希濂,尽管两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但情谊却贯穿始终。



和宋希濂又是同乡又是同学的陈赓,两人的情谊持续了一生

1926年6月,升任第1补充师第3团第1营少校营长。10月所部改称第21师第63团第1营,仍任少校营长。11月因为在北伐战争中负伤而离职休养。伤愈后因为部队已经在整编中被裁撤,前途无着,窘困之下只能写信给蒋介石,蒋介石立即安排他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交通股少校股长。这份知遇之恩,使宋希濂感激涕零,从此便死心塌地追随蒋介石。

1927年11月,公派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留学。1930年5月,从陆军步兵学校毕业,回国后担任教导第1师参谋处中校参谋。12月,参加中原大战,教导第1师改编为国民政府警卫师,宋希濂调任第1团副团长,随后因为在中原大战中的战功升任警卫军第1师第2团团长,不久调任第2师第6团团长。1931年3月,升任警卫第1师第2旅少将旅长。1932年1月第2旅改称第87师第261旅,仍任少将旅长。8月,升任第87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61旅旅长。9月,升任第36师中将师长。

枪决瞿秋白悔恨终生

1933年9月,宋希濂担任36师师长,随即率部驻防江西抚州,并兼任抚州警备司令。11月,福建事变爆发,宋希濂奉命率部由江西进攻福建,于1934年1月攻占要地九峰山,受到通令嘉奖。

1934午5月,平定福建事变后,宋希濂又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9月在朋口白衣洋岭在与红军作战时中枪负伤,直到次年5月才伤愈复职。

在枪伤还没痊愈的4月接到蒋介石的密电,“据可靠情报,共匪头目瞿秋白在你部的俘虏中,务必严密清查”。宋希濂立即命令部下严查,最后在归属36师指挥的福建保安第14团抓获的俘虏中查到了瞿秋白,宋希濂接到报告马上命令将瞿秋白押赴设在福建长汀县城的师部,自己也马上从医院赶回师部。

此时经过俘虏指认,已经确认了瞿秋白的身份。宋希濂以前就看过瞿秋白写的《多余的话》,对瞿秋白的文采学识都非常敬佩,也知道瞿秋白不但是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还是著名的文化人,所以对瞿秋白敬重有加。便命令下属先不要再提审瞿秋白,并批示“优裕待遇,另辟间室”,改善瞿秋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想用软化的办法来劝降瞿秋白。具体措施是专门换了一间较大的房间,特地还准备了书桌,供给纸张笔墨和古书诗词文集,按照36师军官标准供应膳食,还随时供应烟酒,每天允许在院内散步两次,房间门口白天不设武装看守,对瞿秋一律称呼“先生”,禁止使用镣铐和刑罚。这样的优待,连宋希濂的部下都很不理解,宋希濂这样做既出于软化感化的目的,也有敬重瞿秋白人品的考虑。但瞿秋白对于这种优待,泰然处之,大义凛然,丝毫不为所动。

直到6月16日,蒋介石发来电令“就地枪决,照相呈验”。宋希濂只得于6月18日根据这一电令,下令将瞿秋白枪决。但宋希濂对此一直都心怀愧疚,甚至三十多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有关部门来找宋希濂核实情况,宋希濂还能清楚地记得瞿秋白临刑前夜写下的绝笔诗:“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可见,他的悔恨是发自内心而不是简单的表面文章。直到晚年,每每回忆此事,宋希濂都会表示:“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临刑前瞿秋白最后的留影

1935年4月,国民党军正式叙任军衔,被授予陆军少将,时年28岁,是最年轻的少将之一。1936年1月,获得四等宝鼎勋章。10月,晋升陆军中将,此时他还不到30岁,真可谓是少年得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