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昌济】北大教书时,杨开慧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确立恋爱关系

0
分享至


杨昌济

杨昌济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1920年1月17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

现在的人知道杨昌济的名字,多半是因为杨先生是主席的恩师和岳父。杨昌济,又名怀中,字华生。1871年4月21日(此为阴历,阳历应为5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乡)隐储山下的板仓冲,早年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并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

1913年秋,杨先生回国任教于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毛先生是在这一年春考入该校的。两人之间的一段旷世师生情就此开始。

杨昌济学识渊博,贯通中西,且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毛先生对他十分尊敬,课余常与好友蔡和森等一起向他请教。杨昌济对于毛先生非常欣赏,从多个方面给予过支持和帮助,是对毛先生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没有之一。


杨昌济和夫人向振熙1950年80大寿时照片

杨先生在《达化斋日记》中的1915年4月5日,记有他对毛先生的评价和勉励,认为毛虽农家出身,“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曾涤生就是曾国藩,梁任公就是梁启超。

1936年,毛先生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响之下,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那时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扬我的那篇文章。他给了我一百分。”

1918年4月,毛先生、萧子升、蔡和森(此三人称"湘江三友”,是杨昌济的三位得意弟子)等创立新民学会时,其21个“基本会员”,除罗章龙外,均系杨昌济的学生。

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后,仍十分关心刚毕业的毛先生。1918年8月,毛先生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到北京,杨先生介绍他到李大钊主持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就是在那个时期,杨先生的爱女杨开慧与毛先生确立了恋爱关系。


蔡和森


毛先生

毛先生1915年驱逐校长张干的运动,1919年底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都得到了杨先生的大力支持。杨先生病重之际时,致函给他的好友、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章士钊,力荐毛先生和蔡和森:“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吾郑重语君,毛蔡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临终前,杨先生把自己的随身多年的一块怀表送给了毛先生,并将女儿杨开慧托付给了他。

1920年1月20日,在北京大学为杨昌济举行的追悼会上,毛先生以半子半婿的身份宣读了由蔡元培、范源濂、杨度、章士钊、黎锦熙等29人联名的《治丧辞》,悲痛处、泪如泉涌。

在给自己恩师的挽联中,毛先生写道:忆夫子易帻三呼,努力努力齐努力;恨昊天不遗一老,无情无情太无情。

杨昌济先生千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年之父
年之父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忠孝节义
2336文章数 105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