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上小学,开学就被叫家长,主席出面后,势利眼老师懵了

分享至

主席女儿开学就被叫家长,主席出面后,势利眼老师懵了

毛主席每次提到自己的小女儿李讷,都会对身边的人赞不绝口。

“我这孩子,可聪明了,有原则,有什么说什么!”

谁能想到,李讷正因为敢于说实话,指出了课本上的错误,所以在开学的时候,老师就把她的父母叫到了学校,那毛主席知道这件事之后,会是什么反应?



毛主席隐姓埋名的幺女

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李讷在战乱中挣扎了几年,终于得到了一次机会,被送到了北京的育英小学。

当年是李讷九岁的时候,她虽然没上过学,但从小跟着毛主席,又有毛主席亲自教导,李讷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识字不少,古诗也背了不少。

所以她才会直接跳级。

毛主席从来都不喜欢搞特殊,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得到任何的利益,他更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吃苦耐劳,这也是为什么,他给两个女儿取了一个“李讷”、一个“李敏”的名字,而不是用自己的真名姓毛,而是姓李。

在李讷上学的第一天,毛主席就叮嘱过她,无论到了哪里,都不能把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的事情告诉任何人,如果有人问她父亲叫什么名字,或者是做什么的,她就告诉别人,她的父亲叫李得胜,是个厨子。

李得胜这个名字,是毛主席在解放战争的时候给自己取的,毛主席故意放弃延安的化名,李得胜是“离得胜”的意思,在毛主席看来,也就是说,如果他离开了延安,就代表着延安已经到手了。

于是,李讷成了李得胜的女儿,在学校里开开心心的学习。



上学的时候,毛主席让李讷自己坐车去学校,而不是用专车接送,充分体现了什么叫低调。

和李讷的低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高官的孩子,穿着一身名贵的衣服,还经常在她面前炫耀,说他有个当官的爹,每天都有车。

炫耀完了,小男孩又问李讷,她父亲是做什么的。

李讷将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并没有将毛主席就是自己父亲的事情说出来,而是告诉同桌,她的父亲只是一个厨师。

同桌见李讷衣着朴素,便相信了她的话,心中不由升起一股优越感,看着李讷的目光也变得轻蔑起来。

可谁知道,他们的窃窃私语被老师抓了个正着,老师把李讷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罚了李讷一顿,却没有训斥李讷的同桌。

李讷觉得自己很冤枉,明明是自己的同桌先和自己说话,自己也说了几句话,凭什么只骂她?



李讷年纪小,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的同桌是一位高官的孩子,他的父亲提前跟老师说了,要“关照”他,所以老师才没有训斥他。

而且,老师在训斥了李讷之后,也没有忘记让她在课堂上念一首《东方红》。

李讷依言而行,可当她念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时,“毛泽东”这三个字突然卡在喉咙里,怎么都说不出来了。

她一直谨记着父亲的嘱咐,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他的名字,因此她已经习惯了将父亲的名字当成“禁忌词”,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这两个字,她自然有些不习惯。

老师看着李讷犹豫不决的样子,有些不解,问道:“你怎么不继续读下去了?”



开学第一天就被叫家长

李讷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她飞快地看了一遍,和其他同学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师很不高兴,对她说:“李讷,以后不许这样了,要把毛主席的名字喊得很大声,听见了吗?”

李讷点头,欲言又止。

谁知道李讷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又被骂了一顿。

那一天,老师教她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歌曲。

李讷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妥之处,于是壮着胆子向老师建议道:“歌词错了,应该改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老师闻言,有些不服气,觉得李讷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这么多,所以就问李讷为什么要改。

李讷很诚实地说:“因为我父亲说,中国早于共产党,共产党只是建立了新中国!”

老师一听,好家伙,这小丫头胆子也太大了吧,居然敢这样“口出狂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