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游击队李向阳原型抗日英雄甄凤山传略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甄凤山,1903年10月9日(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八日) 生于河北省定县东朱谷村,家中兄妹七人,他行大,绰号“大老甄”。他的父亲给地主家扛长活、做短工,仍难以维持一家生活。凤山十三岁时,就领着弟妹沿街讨饭,过着饥一顿饱一顿 的生活。因为没有吃的,他母亲爬上一棵小榆树捋树叶,被二地主看见了,骂道,“树叶是遮凉的,穷鬼快下来!”边骂边用力摇晃小树。凤山母亲一阵头晕,从树上摔下来,当时便含恨死去。不久,凤山的五弟、六弟、小妹也相继饿死。在凤山幼小的心头,充满了对旧社会无比的仇恨。

不久,年仅十五岁的甄凤山便背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到各村做长工。1924年,二十一岁的甄凤山为了养家糊口,独自闯了关东,到齐齐哈尔投奔一个乡亲去干苦力活。在艰难困苦的生活里,不但锻炼了甄凤山坚强的意志,也练就了一身本领。他在一马家公馆里擦汽车,干杂活,学会了开汽车。冬天,他和一伙年轻人进山打猎,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东三省。年已二十七岁的甄凤山,恨透了出卖了祖国河山的军阀,更恨透了那些把屠杀中国人当儿戏的日本侵略者,他下定了“中国人绝不能受人欺负,非要抗日打鬼子才成”的决心。不久,他便和一些爱国青年组织了一支抗日的武装队伍,专门向鬼子兵打黑枪、烧仓库、炸兵营,还曾经打进了日军的南四合军营。后来,队伍在郝家油坊一带受到严重损失,只剩下少数人。甄凤山只得经热河、察哈尔,从张家口搭上火车,返回故乡定县。

1932年初,甄凤山在定县遇到同村的甄玉蕃、甄玉恒,他们问凤山,“知道共产党吗? ” 他说:“听说过,人们都说共产党是穷人的党。”此后,甄玉恒和甄玉蕃就经常找甄凤山谈共产党的事。甄凤山估计他俩是共产党员,就问他们:“我能参加共产党吗?”他们说等研究一下再说。

六月,甄凤山碰到县城职业学校的教员孙志远,他问孙:“孙先生,您见多识广,我是个大老粗,有个难事想问您一声。他就把在东北抗日失败的事向孙说了一遍,然后,甄凤山说;“我们抗日救国,不怕牺牲,为啥失败了呢?”

孙教员告诉他:“你们有爱国热情,有枪杆子,可是没有依靠穷人的党来领导,没有正确的策略,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孤军奋战,怎么能不失败呢? ” 甄风山听后点点头,“对,对,我听说过共产党,还派人找过,就是没找见,”孙教员说,“那么,你是赞成共产党了?”“共产党是俺穷人的党,我举双手赞成!就怕共产党不要我!”

当天下午,甄玉恒来找甄凤山,告诉他:“甄凤山同志,由我和甄玉蕃介绍你入党。”后来,他才知道孙志远是中共定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甄凤山入党后,积极组织群众,参加了县委组织的“抢秋运动”和“抗捐抗税运动”,还和本村教员、地下党员杨士杰一起,把村里的公粮分给了贫苦农民。这事被地主告到了县里,县政府把他关进了监狱。不久,在党组织的营救下,他出狱了,又参加了“反盐税”斗争。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可是,华北的国民党当局却大肆叫嚣“剿共、灭共”,各地的党组织受到破坏,不少共产党员被敌人逮捕后杀害了。在白色恐怖下,甄凤山以做小买类为掩护,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为党传递情报,活动在定县职业学校和保定师范学校之间。

一天夜里,国民党军警包围了甄凤山家。当时,甄凤山住在破烂不堪的小西屋里,敌人先进南屋,把凤山的父亲拖到当院,边打边逼他交出儿子。甄凤山愤怒地要冲出去拼命,妻子王均拦住他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你手里没家什,出去还不是白送死?快躲起来!”慌忙间,凤山跳进门后的水缸里,急忙蹲下,王均用木盖盖严,又加上点东西,才走出屋子,指斥敌人:“我男人不在家,你们欺负俺爹干什么?”敌人又冲王均打来,还进西屋搜查了一遍。这次,敌人没有抓到甄凤山,但他父亲却因遭到毒打,第二天便去世了。

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通知甄凤山外出隐蔽,他又一次离开了家乡,在绥远靠打短工、拣废品谋生,并继续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抗日的道理。

1937年“七·七”事变后,甄凤山听说日军大举侵华,决心回家乡参加抗日斗争。他挑了一担子百灵鸟,边卖边往回走,到保定时遇到日机轰炸,鸟全飞了,他只得讨着饭回到定县。

这时,平汉线铁路每天过往大量的日寇军车。甄凤山发现站台上有大批的汽油桶装箱待运,便组织乡亲们连续三夜去背敌人的汽油,每桶可卖八元,用这些钱购买枪、子弹,为组织抗日队伍做准备。第三天偷油时,被鬼子发现,当场开枪打死了张立业,从他身上搜出了盖有甄凤山手印的标记。因此,鬼子便到东朱谷村去捉甄凤山,但扑了个空,甄凤山和他的伙伴们早已藏到村外了。

为了坚持斗争,甄凤山动员青壮年们,组织自卫队,抗日救国。不久,便成立了二十几人的队伍,由甄凤山任队长。当时,自卫队只有一把刺刀,一支决枪,没有武器怎么办?原在二十九军当过兵的甄全海说:“在二十九军退走时,我把一些枪埋在城北树林里,咱们去挖吧!”大伙挖出了三十支枪,又收缴了地主武装的一些枪支。从此,这支抗日游击队就活跃在平汉路两侧的广阔平原上,不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后,甄凤山听说聂荣臻司令员任在阜平,就亲自去聂司令员那里汇报自卫队成立后的情况。聂司令员发给游击队葫芦形 8 字臂章和宣传品,鼓励甄凤山要团结群众,齐心协力,打击和消灭日本鬼子。

甄凤山告别了聂司令员,回到定县,向定北县县委书记李济寰汇报了进山经过和聂司令员的指示,回到部队后马上传达了上级精神,他说,“我们已被冀中军区正式批准为八路军了,今后,我们就在这一地区坚持斗争,打击敌人。”他还说,“我们是人民的武装,就要依靠人民,保护人民,狠狠打击敌伪汉奸,直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1937年12月,甄凤山带领游击队驻在双屯村,得知二十余名鬼子乘坐一辆汽车去水磨屯宣传“中日亲善”、“王道乐土”“爱护村”。甄凤山就带着上几名战士,到达水磨屯村河西的小庙打埋伏。中午,鬼子的汽车开到小庙前时,甄凤山一声令下率领战士们猛烈射击,鬼子不知遇到多少部队,仓皇逃往定县。甄凤山带领战士穷追不舍,在石板村、马家寨村之间把敌人汽车打着了火,打死打伤鬼子二十余名,缴获长短枪十二支,游击队初战告捷。

1938年1月,三十五岁的甄凤山到三分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3月,又到冀中军区干部学校学习,任大队长。11月,甄凤山返回游击队。这时,甄凤山由李济寰同志推荐到三分区,并奉分区司令员陈漫远、政委朱良才的命令,甄凤山组建的游击队被正式命名为三分区第一游击支队第五大队,甄任大队长,钱凤洲任大队政委。

五大队成立后,武器缺乏,甄凤山鼓励战士们说,“我们没有兵工厂,就向敌人要,向鬼子要枪、要子弹。我们来个比赛吧,看谁先夺到枪,今天,我打头阵。”说完,他骑上一辆自行车,直奔县城西门。西门口有个鬼子兵站岗,背着一支三八枪。见甄凤山来到跟前,问道,“干什么的?”

甄凤山已故意把车链子弄掉,说;“车子坏了!”说着,把车靠在门墙上假装修车,一边窥视着敌人。他见鬼子兵来回溜达,周围没有其他鬼子,于是趁鬼子走近身边时,猛一个扫堂腿,把敌人绊倒了,他顺手夺过步枪和子弹。鬼子兵遭到突然袭击,吓得浑身发抖,等到凤山已背着步枪、骑上自行车往回返时,鬼子兵才清醒过来向城上跑去报告。等城上敌人向外打枪时,甄凤山已回到韩家洼村。战士们见大队长夺到枪,都称赞他“英雄好汉”,有些战士也要去夺枪。甄凤山说,“时机不对,敌人刚丢了枪,会加强警戒,等我们好好研究研究。”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