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投掷氢弹失败后,杨国祥拒绝跳伞,携弹迫降最终结局如何?

分享至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曾参加过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驾机接受过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检阅。在全国空军比赛中更是荣获第一名的成绩,被誉为彝族之鹰。

但比起这些漂亮的人生履历,他的一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莫过于成为中国第一颗实用氢弹的投掷飞行员。当投掷过程接连出现三次投掷不成功的紧迫时刻,他做出一个空前的决定:“宁愿粉身碎骨也不跳伞”,冒着生命危险,他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同时还挽回了科研人员和国家付出的巨大心血。他就是中国空军飞行员杨国祥少将。

那么,杨国祥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在那次投掷氢弹任务中,他又是如何力挽狂澜,解决危机的?我国第一颗实用氢弹又是如何成功爆炸的?



1972年1月7日,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实用氢弹试爆的日子。此时的大西北已经是隆冬季节,而西北核试验基地已经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但这依旧挡不住许多部队人员来目睹这一时刻的激动心情。

可到了中午天气突然骤变,天空中飘起了雪花,戈壁风沙从西边袭来,导致能见度很低。这无疑给空中飞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但飞行员杨国祥并未受突变天气的影响,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做了太久的准备工作。在进入机舱前,总指挥叮嘱他:要谨慎。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杨国祥无比坚定地回答,这句话既是对杨焕民说的,也是对他自己说的。

12点30分,一切准备就绪,随着机场塔台指挥发出起飞的命令,杨国祥驾驶着携带氢弹的飞机冲出跑道,随后腾空而起,直飞罗布泊核试验场。

在距离靶标中心还有9公里多时,他迅速做转弯、增速、打开时统开关,拉起机头上仰45度,按下投掷氢弹按钮,这一系列的动作,杨国祥几乎一气呵成,他已经不知训练了多少遍这些动作。

随着投掷电钮的按下,一瞬间,飞机发生剧烈震动。他明白,实战氢弹成功投下了,杨国祥立即戴上防毒面罩,又迅速关闭座舱防护罩,以最大速度向安全区飞去。

而此时的罗布泊大地上,一颗巨大的蘑菇云伴随着强烈的光,和震耳欲聋的声音升了起来,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试爆成功了。



在核试验基地以及杨国祥返回的机场上,人们振臂欢呼,高声呐喊,现场一片欢腾,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当中。与此同时全国上下无不沸腾,中国在继首颗氢弹爆炸成功之后,再一次实现了第一颗实战氢弹的爆炸。

这是值得载入历史的一刻,同时也是让世界再一次对中国感到震惊的时刻,这标志着帝国主义核垄断的历史,从这天起被彻底打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