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07年毛岸平接到电话,邵华哭着说:是岸平吗?岸青希望再见你一面

0
分享至

2007年3月,毛岸青因病入院,住院期间,他对自己的妻子邵华说:“我想再回一趟韶山,想再见一见岸平。”

于是邵华便答应他,等他出院,两人要再回一趟韶山。可惜的是,23日,毛岸青去世,他想见毛岸平的遗愿最终也没能实现。



前缘

毛岸青这一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不仅来源于他的肉体。同时他也是十分孤独的,因为成长的环境特殊,他的朋友很少。

唯一能在漫长岁月中给予他慰藉的,唯有亲人。在韶山老年,毛岸青有一个小他21岁的堂弟,毛岸平,两人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感情却很深厚。

毛岸青的童年十分凄惨,幼年失去母亲,和哥哥毛岸英寄人篱下,甚至流落街头。他这一生被严重的脑部疾病困扰,就是因为童年谋生时被外国士兵殴打留下的病根。



再过了几年流浪日子后,毛岸青被组织的人找到,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前往苏联治病,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一年才回到中国。

毛岸青身体不好,但在翻译工作上,却有着很大的成就。他为人低调,从不用“毛主席儿子”这个身份来谋取任何的福利。

从他的成长轨迹来看,从小他离开湖南之后,就很少再回到家乡,不过后来毛主席叮嘱他,要多回乡看望父老乡亲,从那之后,他每每有空闲,就回到韶山住上一段时间。



1950年,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当时毛岸青刚刚回国不久,病情也稍显稳定,为了他的身体,毛主席决定向他隐瞒了这个消息。

但没过多久,毛岸青还是知道这个噩耗。自母亲杨开慧被害之后,他和哥哥就相依为命,两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哥哥在他心中,是最重要的人。

毛岸英的离世,对毛岸青打击非常大,病情刚刚稳定的他,再一次受到刺激,不得不再一次前往苏联治疗。

1952年,毛岸青回国,但是精神状况仍旧很差。



毛主席看他这个样子,非常心疼,于是便决定让他回湖南老家,或许山清水秀的故乡,能给毛岸青带来一点安慰,顺便可以让他考察一下湖南的土地情况。

自从知道毛岸青要回韶山,毛泽连一家都非常高兴,尤其是毛泽连的儿子毛岸平。当时他只有8岁,可是日日盼着堂兄回来。

毛泽连是毛主席最小的堂弟,早年毛主席在湖南搞土地革命时,他没少出力,但在智斗白匪时,他的一只眼睛失明。

为了不拖累组织,他自请留在农村,暗中帮助中央开展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专程把他请到北京,为了治疗眼睛,还带着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毛主席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尤其是对韶山冲的乡亲们而言。对于血脉相连的毛泽连一家而言,情感也更加的不同。

毛岸平小时候,总听父亲毛泽连讲述毛主席的事情,后来又听说自家的堂哥要回乡探亲,兴奋的天天跑到毛家老宅等候毛岸青。



初见

毛岸青回到湖南之后,正赶上连日的雨,他又骑着马,等赶到韶山冲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狼狈。

大雨天不好走路,毛岸青只好下马,一个人牵着马慢慢的走在路上,没想到在半路上,看到一个穿着斗笠,赶着牛车的小男孩。

小男孩两眼发光,跑到他面前问道:“您是毛岸青堂哥吗?”毛岸青回答说是,小男孩更加兴奋,连忙帮他牵马。

除了小时候,长大后的毛岸青是第一次,重新回到韶山,听着面前小男孩叽叽喳喳的说话,他才知道,这是他堂叔毛泽连的儿子,自然也是他的堂弟了。



毛岸平将毛岸青接回家,又帮他烧洗澡水、准备饭菜。这一次回乡,毛岸青几乎都住在毛岸平家里,两兄弟虽然相差21岁,但却在这段时间里,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回乡之后,毛岸青先是跟着毛泽连去祭拜了先祖,随后又去看望家里的亲戚。接下来的日子,毛岸青整天都跑到乡间地头,了解土地情况。

刚刚上小学的毛岸平,最喜欢跟着他,有时候遇到土地上的问题,毛岸青还得向自己的小表弟请教。

白天,毛岸青向毛岸平请教关于土地的问题,晚上,毛岸青则指导毛岸平关于学习上的功课。

对于毛岸平而言,毛岸青是做大学问的,在国外留过学,懂外语,文化又好,他总喜欢问毛岸青很多问题,毛岸青总是耐心的回答。



在韶山的这段时间,毛岸青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就连头疼的毛病也缓解了不少。因此离开韶山时,毛岸青非常舍不得。

临走时,毛岸平还哭着抱着他,希望他能够经常回来,毛岸青答应了。

来韶山前,毛主席曾托毛岸青,给毛泽连家里送200块钱,还有一些治疗眼疾的药物,毛岸青都一一照做。

后来毛岸青履行了对毛岸平的承诺,他几乎每年都会回来韶山住一段时间,而且每一次,都会住在毛岸平家里。



人生贵相知

毛岸青结婚之后,他总是带着邵华回乡,吃过晚饭之后,他便和毛岸平一起,到外面散步。自从毛岸英去世之后,毛岸平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毛岸青兄弟情的缺失。

1976年,毛主席在北京去世,毛岸青再一次发病,修养数月之后,他突然记起父亲的嘱托,回乡看一看。

这次回乡,他发觉自己的堂叔毛泽连苍老了很多,后来听村里人说,毛泽连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大病了一场,一度卧床不起。



失去亲人的痛楚,是无法言说的,毛岸青幼年桑母,青年桑兄,中年丧夫,人生的打击一轮接着一轮,或许只有韶山这个地方,才能带给他短暂的快乐。

他和邵华曾伫立在橘子洲头,两人游览湘江,流连在清水塘,或是登上岳麓山,或是走在林荫小道,重温革命的道路。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烈火...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朝霞...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鲜血”1977年,毛岸青回到韶山,看着漫天遍野的杜鹃花,挥笔写就了一篇散文。

每一次回到韶山,毛岸青都会感到心安,毛新宇出生之后,他曾多次带着邵华和毛新宇回到韶山,趁着春天,他和毛新宇一起,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种下了一颗青松。



如今这颗松树,傲然屹立在毛主席纪念堂前,郁郁葱葱,生气勃勃。

毛岸青每次回乡,毛岸平都陪伴在他身边。第一次见面时,毛岸平只有8岁,第二次见面时,毛岸平已经成年。

两人时常有书信往来,每每听到毛岸青因为病发前往苏联治疗时,毛岸平都揪心不已。

毛家老宅的打扫工作,一直都是韶山的乡亲们共同负责的,毛岸平最喜欢这里,一有空就来老宅坐着看书。



1983年,毛岸青再一次回到韶山,因为长期的病痛折磨,毛岸青身形消瘦,头皮也已经花白,毛岸平领着他参观了新落成的毛主席纪念馆,还有当地的滴水洞。

他在滴水洞用俄语和中文提词,写下“我酷爱韶山”。既是爱亲人,也是爱故乡。

毛岸青曾说,自己每次回到韶山,病情都会得到缓解。但步入老年之后,毛岸青的身体越发的差,但他仍旧坚持回韶山。毛主席100周年诞辰时,毛岸青曾3次回韶山,1995年,更是回韶山5次探亲。



1997年,毛岸青最后一次回韶山,这时候,他的身体已经非常差,多器官衰竭、心脏病,神经分裂,孱弱的身体,让他走几步路都会喘气,毛岸平心疼的几次偷偷掉泪。

这次回乡,毛岸青呆的时间不长,他总是拉着毛岸平的手说话,但由于听力下降,毛岸平说话他已经听不清楚,只能重复的回答说“好”

临走时,毛岸平叮嘱他好好休养,但他没想到,毛岸青却对他说:“我的身体状况不妙,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回来了。”

毛岸平哽咽道:“堂哥,别说这样的话,你的身体还好着呢,再回来十几趟都不是问题!”



毛岸青走后,毛岸平最怕的事情,就是突然有一天,收到关于毛岸青的噩耗。

2007年,毛岸平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邵华带有哭腔的声音:“是岸平吗?岸青希望再见你一面,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他渴望最后能再见到你。”

可电话还没挂断,毛岸青就再次发病。毛岸平焦急的等待在电话旁,在接通,得到的,已经是毛岸青去世的噩耗。

挂完电话后,毛岸平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参加毛岸青的追悼会。追悼会结束之后,邵华拜托他,将毛岸青的一半骨灰带回去,和母亲杨开慧葬在一起。



2008年,毛岸青离世一年之后,邵华也因病去世。毛岸青依照他们的遗愿,将骨灰迁至湖南,和母亲杨开慧葬在了一起。

当年毛岸青病重时,毛岸平曾说:“凭着这份血浓于水的感情,我也一定要到北京去见岸青最后一面。”可惜造化弄人,两兄弟最终没能见面。

毛岸青去世之后,滴水洞反倒成了毛岸平最常去的地方,他说:“睹物思人呀,虽然不能到北京去追悼他,来这看看也算是一种追念。”

终其一生,毛岸平都在怀念自己的堂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旺旺旺
文史旺旺旺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
4224文章数 438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