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李井泉到北京开会,为何穿用旧桌布做的衣服?

分享至

李井泉作为我国四川的省级领导,在1965年会见毛主席的时候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生活上面临着缺少布票的困难。

他的警卫员洗了以后发现裤子都碎了,当时的省委办公厅也没有布票,谁家都没有多余的。李井泉的妻子局想出来了一个办法。

毛主席知道后跟他说:“只知道大公无私,不知道大公有私。”



万里长征,追随主席

1909年,在江西省临川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中,李井泉出生了。他是家中三兄弟的老大,也是孩子中主要的劳动力。他们家的几亩良田,从播种到收割,少不了李井泉的汗水。

李井泉小时候非常热衷于读书。他父亲也上过几年学,懂点文化,是村子里少有的知识分子,父亲经常把李井泉关在家里,读四书、五经,等他年纪稍大后就送去学堂读书。



1924年,恰逢新文化运动兴起,学校到处洋溢着新思想。对李井泉影响最深的是他的国语老师章涤昌。

因此,李井泉还在北京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利用上课的空闲,他向同学们教授革命的先进思想,还将当时的进步书刊借给学生看。

为了不引人注目,李井泉和舒同共同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明面上是谈论课题、交流知识,实际上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



李井泉在校学习期间经常给当地报纸投稿,甚至在部队南下时读报纸给战士们听。鉴于他积极的态度和思想,在恩师章涤昌的介绍下,1927年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跟随朱德和贺龙参加了南昌起义。



当时,李井泉被派到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担任宣传员,有参加起义的老队员回忆道:“李井泉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去给战士们宣讲革命精神,鼓舞了士气,我们都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要有必胜的信念,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队伍南下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那个时候,李井泉还走到农村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农民参军,让他们帮助起义军,给我们送吃的、抬担架。”

起义失败后,李井泉接受了东江委员会的指派,给中央红四军送信,还遇见了前委书记毛主席。

毛主席一见这个小伙子,就甚是喜欢,说到:“你还年轻,脑子也好使,也读过书有文化,适合去做政治工作,希望你能努力学习马列著作,运用到实际中来,和我们的战士们同甘共苦,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随后,他就来到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