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聚焦昌平“两会”】数说!2024年,昌平这样干→

0
分享至

导 语

1月10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昌平区人民政府区长支现伟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详细系统地谋划了昌平区2024年的重点工作,涉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教育、住房、医疗、交通等内容。

图片来源:昌平区委宣传部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达到北京市要求。

20个、5100个…

打造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保障昌平实验室主体工程完工,推动设立清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实验室、高校、央企科技成果库,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标杆孵化器和转移转化促进中心。

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生命园三期B、C地块开发建设,推动生命谷前沿科技转化中心、产业化中心等项目开工,加快标厂项目导入优质企业。梯次实施沙河生物医药产业园、马池口国际医疗器械城等项目。加快中国电子、航天科技等项目建设,推动中石油、南方电网等优质资源导入。投用华润未来城市等商业空间。

清华国重基地建设效果图

全域推进校城融合发展。启动未来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一二期竣工,加速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落地,承接高校科技创新成果20个以上。开复工北航图书馆等5个高校项目,推进配套功能区社区会客厅等首批项目建设。新建3个校企协同创新平台。

建设中的人大附中昌平学校二期

实施教育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推进北师大直属生命园学校等项目,竣工人大附中昌平学校二期等4个项目,提速清华、北大基础教育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5100个。竣工流村镇中心幼儿园等5个项目。支持产教融合基地、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用好火炬科创学院产业基地等平台。

40家、2100亿元…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速主导产业聚链成势。落地全市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挂牌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百济神州等项目建设,推动爱康宜诚等项目竣工达产,实现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增速达到7%。保障恒泰万博等项目开工,打造福田氢能产业生态圈,推动先进能源产业产值增速达到7%。加快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超过6%。推动水屯工业区、崔村工业区等地块供地。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引入一批私募基金和持牌机构,新增上市挂牌企业8家以上,推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组建先进能源产业母基金,新增基金10支以上,推动母基金群规模超过370亿元。完善企业全周期融资链条,推动存贷款余额增长11%。扩大研发设计、工程技术等领域规模,力争产业收入达到430亿元。深化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20亿元,争创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打造一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新增亿元营收楼宇6个

环西自行车赛

推动文旅农产业深度融合。串联十三陵、居庸关等景区,打造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加快推动毛毛镇音乐森林公园、融创冰雪城等项目,推动旅游收入增长7%。办好环西自行车赛等活动,打造“首都骑行第一区”。加快昌金路农文旅融合提升等项目,增强农业嘉年华、魔术大会等活动影响力,新增一批星级民宿和网红打卡地。

打造首都数字经济北部增长极。加快紫光数字经济科技园、中软国际新总部等项目建设,实现小米未来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达到2100亿元。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新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5个、上云用云中小企业40家以上,推动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

569个、690亿元…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行动计划。健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完善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安排年度支撑项目569个,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0亿元、建安投资320亿元。抓好保障性住房、“平急 两用”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系统推进118个重大标志性工程和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

山姆会员店效果图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壮大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融合消费创新示范区。加快山姆会员店等项目建设,增强超极合生汇等新场景带动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分期推进南口物流基地等物流节点建设,新增一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推动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加强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企业“小升规”“规升强”3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0家、国高新企业200家以上。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引进优质项目120个以上。

60个、15%…

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

提升“两区”引领度。落实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2.0版方案任务。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落实美丽健康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未来美城产业创新基地等项目。高水平办好生命科学国际论坛、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等活动。引导外资企业在昌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新引入外资项目60个以上,推动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以上。

打造企业更有获得感的营商环境。在更大范围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打造“全程零见面、一次不用跑”的昌平样板。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深化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健全“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推动“服务包”机制与财源建设相融合,建立多层次常态化企业沟通服务体系,将“金牌店小二”打造成昌平最鲜明的服务品牌。动态升级“1+1+N”创新政策体系,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健全财政资源配置与实物工作量联动机制。落实金融体制改革任务。做好第二轮土地延包,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230万平方米、160公顷…

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系统实施分区规划。加快剩余街区控规和镇域规划报批,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资金、资源、资产精准投放。加强重点功能区空间设计,塑造特色鲜明、品质一流的城市风貌。统筹推进未来科学城土地资源整理,保持住宅用地科学合理供应。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试点。

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拆除违建23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60公顷。动态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深化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桥下空间、护栏拆除等专项整治。推动重点区域架空线治理,有序推进城市家具改造,打造精品宜居街巷16条。更加注重腾退闲置空间再利用,实施“微提升”项目20个

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新龙泽站施工现场

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推进崔阿路、昌流路等56条道路建设,实现北清路、京藏高速北辅路等19条道路竣工。提速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建设,推动沿北清路轨道交通项目、地铁19号线北延、17号线支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霍营、新龙泽等轨道微中心建设。推进加氢站、停车场、超级充电桩示范区等建设。启动天通苑电力改造二期工程,投用永旺、路庄等电力工程,加快燃气、供水、供热管网改造。

增强回天地区治理系统性。持续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推进回天综合服务中心等54个项目开复工,实现人大附中、中东路等29个项目完工投用。拓宽双城联动领域,实施天通科技园二期等项目,促进消费回流、产业兴旺、职住平衡。推广“回天有约”协商议事模式,丰富“回天大脑”应用场景。

提高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公共数据“上链” “入云”,夯实“七通一平”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设一批数字医疗、自动驾驶、社区治理等智慧应用新场景。强化交通综合治理,建设智慧交通平台。优化接诉即办“1+3+N”工作体系,聚焦“每月一题”强化主动治理,推广“双诉双融” “预见式治理”等基层首创治理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6万亩、60部…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步伐。落实新城东区街区控规,重点推动商业Ma11、滨水商街等项目落地。推进东小口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提升南口“科学家小镇”、小汤山“温泉古镇”、崔村“苹果小镇”等镇街吸引力,提速马池口、阳坊西部片区发展。

“沙河模式” 加速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强化城市更新路径探索示范。统筹推进150个年度项目,完工50个项目。完成30个老旧小区改造,老楼加装电梯60以上。做靓“政府街”主轴,突出沿线景观节点塑造。推进永安热力厂、沙河站东部地区更新。

打造乡村振兴的昌平样板。建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先期打造兴寿镇示范片区。新建高标准农田5060亩,确保粮食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万亩。推进国家未来农业中心、先正达北京创新中心二期建设。实施草莓种业振兴行动和果园沃土工程,培育更多“北京优农品牌”。

30万平方米、38项…

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昌平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新增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推进自专路东拓等项目。加强能源谷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布局一批示范应用场景。落实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38项任务,实施一批生态富民工程。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三长联动、一巡三查”机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全链条”综合治污。推动“三水统筹”,加快东沙河治理、天通苑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动态消除黑臭水体,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强化“三地管控”,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温榆河公园二期施工现场

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建设一批花园式街区和城市画廊,精准织补口袋公园、无界公园、全龄友好公园,构建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实施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高标准推进温榆河公园二期、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二期、奥北森林公园三期等项目,启动未来科学城生态休闲公园沙河片区、新城生态休闲公园、百善郊野公园等项目建设,开园投用回龙观、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打造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0个

1万人次、1.4万…

让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新增就业1万人次以上,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精心呵护“一老一小”,实施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新增托位2500个。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力度,竣工保障性住房1.4万套。推进温馨家园和无障碍设施建设,保护好妇女儿童权益。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外立面正在施工

加快健康昌平建设。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大厦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竣工清华长庚、积水潭医院二期项目,补充新城东区等区域医疗资源。推广“互联网+”诊疗模式,为创新药械进医院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区复审。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现滨河森林体育公园竣工,新增体育健身场地14万平方米

促进新时代文化繁荣。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实施“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开展全国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推动“书香昌平”建设,开设特色书店20家以上,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博物馆。投用昌平档案馆新馆。高品质建设文化设施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6”规划、11连冠…

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南山路已完成修复通车

重建安全美好宜居新家园。实施灾后重建“1+6”规划,确保特教学校、乡村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等项目竣工。整体提升流域防御能力,推进西峰山水库、钻子岭水库等项目。统筹受灾地区异地安置、房屋重建和产业发展。

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排查化解交通、燃气、施工、危化品等重点领域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治理,推动消防指挥中心和消防站建设。完成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推广自建房安全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韧性城市建设,完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坚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着力推进“保交楼”,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严密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强化反恐防恐体系构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提升民族宗教事务现代化治理能力。编制区级国防动员预案,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11连冠”

新时代 新征程

承载光荣与梦想

呼唤奋斗与担当

昌平区将

坚定信心、开拓奋进

埋头苦干、 勇毅前行

加快“四区”建设

奋力书写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昌平篇

文/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部分图片来源:新京报、北京昌平、回龙观社区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青社区报回龙观版 incentive-icons
北青社区报回龙观版
专注回龙观地区热点
4126文章数 4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