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不一般,人道“青龙无春年,4人要躲春”,到底该怎么躲?

分享至

都说2024年是相当特殊的一年,是“青龙无春年”。

很多老人会特意告诫小辈,“青龙无春年,4人要躲春”,千万别忘了“躲春”,这会影响你一年的气运。

什么是青龙年?

众所周知,按农历算,今年正值甲辰年——天干是甲,地支是辰,生肖是龙。

古人崇尚五行学说,将金木水火土与天干地支、四时物候、中医理论等传统民俗文化勾连,形成了一套庞杂的对照图谱。

比如甲,属性为五行之中的“木”,木代表五色之中的“青”,搭配上生肖龙年,所以甲辰年又称为青龙年。

什么是无春年?

无春年,顾名思义,就是今年农历没有立春这一天了。

按阳历算,2024年的立春时间是2004年的2月4日;而按照阴历算,2024年的立春时间是腊月二十五,仍属于2023年的范畴。

因此,在阴历时间的2024年中,这一整年都没有立春节气,所以被称为“无春年”。



关于无春年,民间流传了很多种说法。

比如“两头不见春,树皮剥到根”,认为当年将有灾荒,是大凶之兆。

又比如“寡年无春,不宜结婚”,认为这一年寡妇无法成就婚姻。

后者的说法,在民间颇为盛传。

古时候,人们把“无春年”称为“盲年”“盲春”“无春”“哑年”“寡妇年”,盛传这一年寡妇不能结婚,出嫁的女儿也不能回老家,若有孕妇生了小孩也会是哑巴。

但这些习俗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古人观念中,春夏秋冬遵循着一套特有的阴阳法则。

就像那句经典的《动物世界》台词:“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春天是人们理想中的交媾、生育的季节。

在四季中,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

春为少阳,木主繁殖。

但是,如果一年之中没有了“立春”,就如同这一年也失去了阳气。

阴阳不谐,无法生育。

只剩孤阴,犹如女人丧失配偶,就会让人联想到“寡妇”。



但以上,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的衍生说法。

说白了,无春年就是闰年,没有那么多穿凿附会的含义,也并不是多么罕见的年份。

比如2005年鸡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都没有立春。

所以,“无春年”是一个非常正常且常见的历法现象。

那么为啥要躲春?

在干支纪元中,立春为岁首,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

这样一个象征着欣欣向荣的节气,为什么要躲避它呢?

这其实是古人的养生之道。

坊间有言:“立夏三不做,财广人兴旺;秋分五不做,一年病不沾。”在季节轮换的重要时刻,人们会避开做一些事情,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迎接新的一季来临。

关于躲春,有三种说法。

一是躲病。

立春,作为一年岁首,也是冷暖气流交接之时,冬季阴寒的气流尚未彻底消散,春天的暖湿气流则略显弱势。

在古代,富贵人家会提前为了躲避春寒预备下衣物、饮食和居住的暖房。然而家境相对窘迫、没有御寒措施的贫苦人家,则会特地避开这一天,避免见客、看病、理发、搬迁之类耗费体力的事宜,以免病气入体。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立春时节气候变化容易影响免疫力,生气、犯愁、上火都会诱发病因。

所以“躲春”也是躲病,在一年之初给身体开个好头,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二是躲太岁。

另有一种说法,是从星辰崇拜的角度出发,说立春日是迎太岁的日子。

这里的“太岁”指的是天空中的“老星”,又称“木星”。

太岁源于天体崇拜,沿用了天干地支纪年法,是道教著名年神之一,主宰黎民百姓的一年祸福、全年运程。

太岁并不是1个神,有60位,依据当年的干支属性,分别在六十甲子轮值,为值年太岁。

例如2024年是“甲辰年”,“值年太岁”就是甲辰太岁李诚将军。

“本命太岁”就是出生那年的干支属性甲子神。例如2024年出生的小孩,这一年他的值年太岁和本命太岁都会是李诚将军。

躲太岁也有两种情况。

⑴方位。

古人认为,每年太岁所在的方位就是凶位,不宜在此方向动土施工、兴建房屋,同时要注意大门开启方向,否则容易招惹是非、身体出现疾病。

⑵生肖相冲。

古人认为,每一年都会有特定的生肖与太岁(值年太岁)相冲、相害、相刑、相破。

为了祛除这种负面影响,就需要“躲春”,以保佑一年平安顺遂。

三是躲“气”。

立春作为年运交接的重要时刻,也是气场最混乱动荡的时候。

不过这个“气”并非气流,而是生气、喜气、旺气、衰气、晦气……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气场,容易对身弱、敏感的人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立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哪4类人需要躲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