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傅全有视察墨脱边防营,为何300多名解放军无一人穿军装

分享至

1986年,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傅全有将军前往西藏墨脱县视察边疆哨所。傅全有刚一下飞机,就发现当地驻守哨所的边防官兵衣衫褴褛,穿的都是便装,要不是他们手里面拿的武器是标准的解放军制式武器,傅全有还以为他们是民兵呢,但民兵也不能这么惨啊。



傅全有纳闷了,连忙叫来一名战士,询问他的军装呢?不料战士回答:“军装都穿烂了,只能穿便装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墨脱——著名的高原孤岛

首先,我们得交代一下墨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墨脱,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和大家脑海中的“世界屋脊”,寒冷、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不同,墨脱的海拔不高,气候很温和,降雨量十分充沛,有着茂密的热带雨林,生态资源丰富。

在墨脱,三面都有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环绕,也被称作“高原孤岛”,只有南侧对着印度。在墨脱境内,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帕龙藏布峡谷更是普通人难以越过的天险。

墨脱在藏语里面,意为“花朵”,被誉为“隐藏的莲花”,冬季十分温暖,小雨多雾,夏季则由于海拔高的原因,并没有像同纬度的江南、华南地区那样炎热。墨脱的雨量充沛,空气湿度也很高。



从地图上看,墨脱距离我国地图上的国境线120多公里,这和南宁到边境线的距离,和佳木斯到边境线的距离差不多,墨脱本来并不是离边境线很近的地区,但驻扎在墨脱的,确确实实是我国的一线边防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从历史上看,墨脱属于珞瑜地区的北部,被称为“北珞瑜”。在民国二年的时候,英国驻印度总督麦克马洪,通过贿赂的方式,用5000支步枪买通了西藏的地方政府,将珞瑜地区的南部大片国土划归英属印度,西藏与印度的分界线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至此,我们国家相当于大半个浙江省的面积被英属印度占领,门隅、珞瑜、察隅的大片地区成了印度阿鲁纳恰尔邦的一部分,这就让北珞瑜的墨脱成为了边境一线地区。

英属印度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引起中华民国的重视,无论是袁世凯还是蒋介石,要么忙于军阀混战,要么忙于剿共和内战,在抗战时期,更顾不上这块遥远的领土了,这就给了英属印度不断蚕食的机会。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印度在尼赫鲁的领导下,脱离英国独立以后,也将麦克马洪线视为国境线,蚕食我国的领土,他们更将目标放在了麦克马洪线以北的中国领土,派兵入侵墨脱等地,建立了40多个军事据点,完全无视中方的立场。



面对印度的步步紧逼,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下达作战任务,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在解放军面前,印度军队不堪一击,我们先后取得西山口之战和瓦弄地区、都登地区和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的胜利,相继收回了麦克马洪线以北的领土。

在中印边境的8块争议地区中,西段已基本在我国的控制范围内,中段和东段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因为历史原因,至今仍然由印度控制。

守护祖国西南边陲的墨脱营

虽然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结局是我军取胜,但在战争期间,我军的领导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西藏的边境地区,连一条公路都没有。



那时印度军队已经完全入侵我国国境,我军的战士们只能靠着人力翻越雪山,将武器弹药和资源运往前线。当时很多地方的积雪已经能够将人活埋,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负责保卫墨脱的先遣部队,边防军第158团的很多人都牺牲在了路上。

前文我们讲了墨脱的地理环境,可能有人会认为,墨脱的气候环境很好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很适宜人类生存啊。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可大错特错了。

首先,墨脱三面环绕着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要想到达墨脱,就得翻越终年积雪的大雪山。然后,走过雪山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没有任何桥梁,战士们只能趟过湍急的河水,接着翻越悬崖峭壁,才能来到墨脱,可想而知,这有多危险。



可战士们凭借着毅力和精神,硬是闯到了墨脱县,将五星红旗插在了墨脱,在自卫反击战中,又将入侵的印军全部击败。

此后,这些战士们就长期驻扎在了墨脱,成为了传奇的戍边部队“墨脱营”,在打仗结束后,帮着本地的少数民族同胞搞建设。据158团参谋长李春回忆,当时本地的门巴族和珞巴族百姓只靠牛皮筏子和藤条架的桥过江,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湍急的河水中。

要是掉入湍急的雅鲁藏布江,那就别想活着上岸了,在水流速每秒2米的江中,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



为了解决桥的问题,经验丰富的李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将迫击炮的炸药引信掐掉,然后在迫击炮的炮弹上拴好麻绳,先用迫击炮将这些弹头打到江对岸,战士们将这些麻绳编织成网,再将钢索通过绳网送到对岸。而运输钢索这项艰巨的任务,就靠50名精壮的战士们,喊着号子,一步一步穿过湍急的江水,硬是扛到对岸。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