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颛桥镇的红色记忆丨闵行情

0
分享至


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九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不能忘却的纪念》。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颛桥镇的红色记忆》节选。一起跟着声音,来看看颛桥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乃至以后的解放战争中,作出的应有贡献……

点击收听朗读(音频略有删改)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后,中华大地进入了全民族全面抗战的时代,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在颛桥镇也不例外。

当时的颛桥镇,以南北街和六磊塘为分界,分属松江上海二县,而西庙在松江县境内,南庙则属于上海县,西庙的小学为松江县莘庄乡立小学,南庙为上海县颛桥中心国民学校。这里的抗日烽火与肖望、陈正华、宋关通等人有关,由于他们的参与,颛桥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乃至以后的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肖望,1919年9月5日出生于七宝镇北大街38号,从松江师范学校毕业后担任乡村教师,1938年春在家乡参加淞沪抗日自卫队,并担任一中队政治指导员,这一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夏担任中共莘七区委书记,以明强小学教师为掩护开展秘密工作。

宋关通,1917年2月出生于颛桥镇中沟村斜桥头。当时他父亲在莘庄小西街租了间房,开了个修鞋铺,母亲则在家做糯米塌饼到镇上去叫卖。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父母还是把他送入了松江师范学校读书。在学校学习期间,他认识了肖望、奚天然等人,并和他们结为好友,参加了他们组建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1939年学校毕业后,宋关通回到莘庄,在春申庙小学任教,不久他担任了松江县教育局督学和春申庙小学校长。

1940年肖望同志奉上级指示来到了七宝莘庄地区,担任了莘七区委书记,和宋关通见面,并发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肖望又把奚天然、韩鸣皋召集来,由他们三人组成松东地区地下党支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上海县组织史资料》(1988年版)上明确记载:中共松东地区党支部(1941年3月建立),建在莘庄春申庙小学,由莘庄、华阳桥、新桥各一名党员组成,肖望单线联系,书记为奚天然,委员为宋关通、韩鸣皋。从此这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在七宝、莘庄、华阳桥、新桥、颛桥、泗泾等松江东部地区开展党的工作,发动群众打击日伪军。

1941年12月,肖望调往浦南工作,陈正华接替担任莘七地区区委书记,作为组织委员的宋关通被肖望第一个介绍给陈正华认识,从此他们成为战友并肩战斗。

1942年春,日伪军在上海郊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清乡、扫荡,妄图消灭抗日武装,为了避开敌军锋芒,保存实力,肖望率领淞沪抗日自卫队一中队从泗泾小宇里来到了颛桥中沟村斜桥头宋关通家进行学习休整。

游击队在村里期间,村里人省下粮食,把自家种的蔬菜拿来送给宋家,保证了部队人员的生活。

同样,在1944年春的一天,宋关通的父亲在小西街的修鞋店补鞋时,突遇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把两捆东西推倒在他前面的地上,然后骑着自行车向前驶去。后来得知此人为地下党员彭宝定同志(彭育浩),1949 年后在市教育局党委工作。

宋父立刻理解了事态,听到后面有日伪军的叫喊声,他当即叫女儿宋秀英把东西搬进屋内藏好,用破布遮掩。

后来宋关通回家查看藏起的两捆东西,发现是学习宣传资料,于是决定把那些东西带到斜桥头去,然后让联络员分别来取,从而减小目标,可见中沟村斜桥头宋关通的家,是当地中共地下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联络站。

1944年6月,陈正华被任命为中共松江中心区委书记,宋关通到了颛桥镇西庙小学当校长,两人时常共同交流探讨,以便更广泛地联系革命的积极分子,更好地开展工作。为便于开展工作,宋关通把陈正华安排在春申庙小学任教,他自己辞去了春申庙小学校长的职务,以松江县教育局督学的身份到各学校巡学,同时开展党的宣传、发动和发展工作。

无论是游击队在中沟村,还是地下党在宋关通家里开会,斜桥头的百姓始终保守秘密,站岗放哨,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着他们,正是由于有了群众的支持,共产党的队伍、我们抗日力量才逐渐壮大,最终战胜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可以说中沟村10队斜桥头也是红色摇篮中的一个缩影,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这种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九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不能忘却的纪念》。

抚今追昔,岁月峥嵘。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有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奋力让黑暗的中国走向黎明。而在这些筑起了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铸就了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的先辈之中,也有着无数闵行儿女的身影。

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有为抗击日寇牺牲在华漕的数百位苏浙别动队第三支队的战士;有七宝地区最早的地下党员盛幼宣、杨逸菲夫妇;有冒死冲破敌人的封锁打通黄浦江交通要道的赵铎心烈士;有只用一颗子弹发动浦江召稼楼起义的顾振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在朝鲜战场和南疆战线上,也有数不清的闵行籍志愿军和解放军战士血染沙场,乃至献出生命。

江河奔腾,栉风沐雨。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绚烂日出。如今,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已竖立起高楼大厦,繁华似锦、物阜民丰;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仰,深深镌刻在我们心中,用血肉书写的历史将永被铭记。

翻开这本《不能忘却的纪念》,仿佛走近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这些生命个体与我们的国家命运、民族命运息息相关。他们的奋斗经历,也记录着闵行历史波澜起伏的命运密码。书中所选的文章不是简单的概念化表述和罗列,而是通过大量真实细节的记录还原了具体生动的历史原态。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为了在如歌岁月中再续昂扬的乐章,为了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了人民更加幸福安康,我们不忘初心,凝聚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重整行装再出发。

2024年1月起,第九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闵行区七宝镇 明强小学 宝南五18班 陈隽熙

作者:杜启荣

编辑: 汤婧娴

文字内容:明镜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闵行报社
闵行报社
闵行的权威新闻,看我们就对了
31954文章数 46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